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共2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并能背诵课文。 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想等方式了解课文大意。 初步感受课文风趣和幽默的语言,感受杨氏子的机智。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感受课文风趣和幽默的语言,感受杨氏子的机智。教学过程:一、解题,初识人物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2、 学生读题,理解“杨氏之子”的字面意思。拓展:询问学生姓氏,迁移运用:“X氏之子”“X氏之女”3、 简介《世说新语》。初读,读准读顺
1、学生借助音节试着读通顺重点指导:(1)孔君平诣其父“诣”是拜见的意思。猜测“其”是“他的”,文中指“杨氏子”。提示:借助注释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和“禽”分开来读,各自表示独立的意思。2、听录音,练读3、划出节奏读4、抽生读。5、教师范读。抽读,学生齐读 6.出示竖版排列的文言文,学生朗读。 二、释义,了解文意 用“ ”画出写“孔君平”的语句,用“~~~”画出写“杨氏子”的语句。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孔君平”的话,学生读“杨氏子”的话。提示:联系上下文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 联系上下文,对照注释,同桌相互说句子意思。交流预测:(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9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追问:“甚”和“聪惠”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 “梁”与粱的区别并书写(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就把他的儿子叫了出来。追问:孔君平为什么要“乃呼儿出”?(3)为设果,果有杨梅。孔叔叔来了,杨氏子就为他端来一盆水果,其中有杨梅。(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小结:“君家”是古代一种表示尊重的称呼。追问:孔君平为什么说杨梅是杨氏之果?(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拓展:以前学过的还有哪些词中“闻”也可以解释为“听说”?追问:怎么样的回答叫“应声答”? 三、品读,再识人物 角色朗读,还原场景。出示最后两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白互换,考查对“应声答”的理解。 从杨氏子的回答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预设答案:聪明、思维敏捷) 去掉“未闻”二字,与原文对比读,为什么不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预设答案:原文的回答更婉转,杨氏子懂礼貌,有教养。)5.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杨氏子懂礼貌,有教养呢?(为设果) 四、拓展,探寻“密码”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孔君平会怎么想呢?请同学们想象孔君平当时的神态、语言,试着写下来,作为课文的结尾。追问:为什么课文没有把孔君平当时说的、做的、想的写上去,而是这样戛然而止呢?小结:这就是文言文的特点,常常是言已尽而意无穷。 学生背诵《杨氏之子》。 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中“七步成诗”“咏絮之才”等故事。 五、作业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六、板书 杨氏之子 杨梅 君家果 孔君平 孔雀 夫子家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 读课 文,再读感 知,指导朗读,课堂小 结,课前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导入,初读了解,拓展阅读,小结课文,总结收获,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