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619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 18.古诗二首---《敕勒川》
难点名称
借助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感受草原高远辽阔的景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会“见”的意思,要通过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等,感受草原高远辽阔的景象,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孩子对于草原的真实体验比较欠缺,对个别词汇不能做到理解,就影响到对全诗的一个理解。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帮助孩子体会草原的辽阔。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从而理解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图片,问:你想到了什么?(引导语: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享受着鲜嫩多汁的牧草。)
2.播放朗读视频,初步感知。
3.简单介绍乐府诗集,知道什么是北朝民歌。
“乐府”是当时朝廷设立的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我们把这些收集起来的民间诗词歌谣统称为乐府诗集。北朝民歌就是北朝时期的民歌。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划分节奏读古诗,从读中初步体会《敕勒歌》中草原草原高远辽阔的景象。
4.重点学习
(1)出示图片,图文对照学习第一句诗
①“敕勒川,阴山下,”
译文:敕勒川,这片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问:同学们是不是有一个疑问,“阴山”在哪里?
介绍敕勒族人世代生活在这里,他们以游牧为生,住在毛毡搭成的帐篷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蒙古包。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解释“似”是相似、好像的意思,“穹庐”指的就是蒙古包。
译文:天空就像牧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四周的原野。
(2)出示图片,图文对照学习第二句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释“见”同“现”,显现的意思。
译文:天空蓝蓝的,草原无边无际,一阵风吹过,野草低伏,显现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配乐朗读古诗(老师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跟着音乐自行朗读古诗,体会古代民歌的韵律之美,在读中体会敕勒草原的辽阔),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当中描写的景色。
6. 思考:诗中描写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出示图片),诗中描写了有天空、草原、牛羊,从第一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可以知道把天空比喻成蒙古包,这一句写的是草原的静态美,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描写的是草原的动态美,静动相结合,草原的美与广阔也就跃然纸上。。
天空——像个巨大的( 蒙古包 )
草原——( 静 )( 动 )结合,美与广阔
牛羊——有风才能出现
小结
①连绵起伏的阴山远在天边,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丛当中的牛羊。
②动手画一画你心目当中的敕勒川美景吧!
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设计,共2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初读古诗,把握特点,朗读古诗,展开想象,感悟意境,角色扮演,回访学生,抓住特点,学写汉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