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0 消化和吸收(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8226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20 消化和吸收(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8226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20 消化和吸收(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8226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
考点20 消化和吸收(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20 消化和吸收(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0 消化和吸收考点总结考点1 消化系统的构成1.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2. 消化道消化道作用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咽食物的通道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胃通过蠕动搅拌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小肠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剩余食物残渣推入大肠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3. 消化腺(1)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能促进营养物质分解,使大分子物质变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一种酶只对一种或一类营养物质的分解起作用。(2)各种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唾液腺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胃液含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肠腺肠液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胰腺胰液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肝脏胆汁不含酶,能促进脂肪变成脂肪微粒特别提醒: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分泌的胆汁贮存在胆囊,排入十二指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只能乳化脂肪,属于物理性消化。考点2 消化和吸收1. 食物的消化(1)概念: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 营养物质开始消化部位最终消化产物参与消化的消化液淀粉口腔葡萄糖唾液、胰液、肠液蛋白质胃氨基酸胃液、胰液、肠液脂肪小肠甘油、脂肪酸胆汁、胰液、肠液2. 营养物质的吸收(1)概念: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①食物所含的六大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就可被直接吸收。②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需在消化管内经过消化,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2)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3)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示意图【识图要点】①既消化又吸收的器官是胃和小肠;②既不消化也不吸收的器官是咽、食管和肛门;③只消化不吸收的器官是口腔;④不消化只吸收的器官是大肠。3.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长、大、薄、多”模拟训练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面对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消化系统由消化腺和消化道组成 B.胃可以吸收所有营养物质 C.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D.食道几乎无消化功能【分析】(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解答】解: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A正确;B、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胃只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B错误;C、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C正确;D、食道几乎无消化功能。D正确。故选:B。2.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A.小肠内有小肠绒毛增大吸收面积 B.小肠绒毛壁薄 C.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D.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与此相适应,小肠有着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解答】解: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中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故选:C。3.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是因为哪种消化液分泌过少( )A.胰液 B.胃液 C.胆汁 D.唾液【分析】胆汁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分泌不足必然影响脂肪的消化。【解答】解:肝脏的功能是分泌胆汁,胆汁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肝炎病人的肝功能受损,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肪的消化,而油腻食物含脂肪较多,因此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故选:C。4.下列消化器官中,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的是( )A.大肠 B.口腔 C.胃 D.小肠【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解答】解: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故选:B。5.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 )A.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咽→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咽→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分析】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解答】解: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如图:所以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它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故选:C。6.下列消化器官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A.小肠 B.胃 C.肝脏 D.口腔【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以外,解答即可。【解答】解:消化道是消化的通道,是食物进入的通道,都与食物直接接触。而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由于A小肠,B胃,D口腔都是消化道,都直接与食物接触;而C肝脏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不与食物直接接触。故选:C。7.小肠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是( )A.小肠内有肌肉层能蠕动 B.肠腔内有消化酶 C.小肠绒毛壁较薄 D.小肠内壁突起形成皱襞【分析】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这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解答】解:A、小肠有肌肉层能蠕动,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不符合题意;B、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不符合题意;C、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符合题意;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不符合题意。故选:C。8.下列特点与小肠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小肠绒毛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 B.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肠壁内分布有肠腺 D.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分析】小肠特点: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约5~6米,有许多小肠绒毛,可增加消化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物质的吸收,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解答】解:A、小肠绒毛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不符合题意。B、小肠内有小肠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淋巴管和小肠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不符合题意。C、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只与消化有关,与吸收无关。C符合题意;D、小肠黏膜有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不符合题意。故选:C。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是由小肠吸收的 B.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到体内后,合成脂肪 C.胃能蠕动,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小肠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解答】解:A、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错误。B、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到体内后,合成脂肪,正确;C、胃壁有肌肉组织构成,能蠕动,能初步消化蛋白质,正确;D、小肠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正确。故选:A。10.没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胰液 B.胃液 C.胆汁 D.唾液【分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分泌物叫做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食物的酶。【解答】解: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故选:C。1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以下都属于消化腺的一组是( )A.肝脏、肠腺、胰腺 B.唾液腺、口腔、食道 C.胆囊、胰腺、胃腺 D.唾液腺、胰腺、大肠【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解答】解: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故选:A。1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④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B.③既能分泌消化液,也能分泌激素 C.①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②中有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分析】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据此解答。【解答】解:A、④是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A正确。B、③是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还能分泌激素,胰腺上有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B正确;C、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C错误;D、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D正确。故选:C。13.人在生病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原因是( )A.胃失去消化能力 B.消化酶的活性受影响 C.不能分泌消化酶 D.胃肠蠕动弱【分析】消化酶具有生物活性,其受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影响很大.【解答】解:消化酶是人体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所含有的物质,其活性受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影响很大。人体正确温度为37℃,在生病发高烧时,消化酶的活性受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分解能力弱,所以没有食欲。故选:B。1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酶是蛋白质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解答】解:A、酶是蛋白质或RNA,因此有些酶是核酸,正确;B、酶的数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会发生改变,错误。C、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正确;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正确;故选:B。15.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该过程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是物理变化 B.是化学变化 C.酶起催化作用 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分析】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解答】解: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这个消化过程属于化学消化。可见A错误。故选:A。16.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A.淀粉和维生素 B.无机盐和脂肪 C.蛋白质和水 D.葡萄糖和氨基酸【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解答】解: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前三者是小分子的,不经消化就能被直接吸收,后三者是大分子的需经过消化后才能被吸收。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故选:D。17.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A.水 B.维生素 C.氨基酸 D.脂肪【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解答】解:ABC、“水”、“维生素”、“氨基酸”,都是小分子营养物质,可以直接吸收;ABC不符合题意;D、“脂肪粉”是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吸收。D符合题意;故选:D。18.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 )A.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 B.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C.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D.胰腺无法分泌胰液【分析】肝脏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解答即可。【解答】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注入十二指肠,因此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故选:B。19.如图所示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各试管中均加入少许等量淀粉糊,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2、4号试管中各加入2mL唾液,充分搅拌,如图处理5分钟,然后向冷却后的各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2号试管 B.1号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变量为温度 C.本实验把唾液换成胃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D.1号和2号形成对照,证明了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解答】解:A、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1号和3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同时4号试管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受到影响,滴加碘液后变蓝色,A正确;B、试管1和试管4有两个变量唾液、温度,因此不可作为对照,B错误;C、“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胃液中不含有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最后的实验现象均变蓝色,C错误;D、1号和2号形成对照,实验结论是唾液将淀粉分解了,但是不能证明分解的产物是麦芽糖,D错误。故选:A。20.某组进行“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记录了如下表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试管加入材料水温恒温时间加碘液后的现象1馒头碎屑+唾液37℃10分钟不变蓝2馒头碎屑+胃液37℃10分钟变蓝3馒头碎屑+唾液90℃10分钟c4馒头+唾液37℃10分钟dA.对比1和3,得出唾液对淀粉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B.如果d的现象是部分变蓝,说明牙齿咀嚼有利于淀粉的消化 C.对比2和4,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A、试管1和试管3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3号试管变蓝,得出结论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A正确;B、对比1和4,如果d的现象是部分变蓝,说明牙齿咀嚼有利于淀粉的消化,B正确;C、对比2和4,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消化液,不能得出科学结论,C正确;D、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加入物质,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得出结论是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D错误。故选:D。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21.鱼粉中的米粉软滑爽口,鱼肉鲜美细腻,是备受人们青睐的早点之一。吃下一碗鱼粉,其中的主要成分会在你的体内经过右图所示的神奇旅程,最后被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Ⅰ.图中的曲线甲、乙、丙表示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1)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能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丙 。(2)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的初步消化在图中所示的[ C ]段完成。Ⅱ.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试管编号1234米粉碎屑或粉条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2mL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搅拌搅拌温度37℃0℃100℃水浴时间10分钟加入碘液2滴(3)为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 2mL清水 。(4)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淀粉被唾液分解(麦芽糖) 。(5)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温度 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影响。【分析】(1)图示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该实验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和3、4号试管,变量是温度。据此解答。【解答】解:(1)(2)淀粉的消化开始于A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始自C胃、脂肪从D小肠开始消化,分析图示可知:曲线甲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丙表示脂肪的消化。(3)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4)结果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5)若要探究温度会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问题,要以1、3、4号试管为一组实验,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故答案为:(1)丙;(2)C;(3)2mL清水; (4)淀粉被唾液分解(麦芽糖);(5)温度。三.解答题(共1小题)22.甲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乙图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图中曲线X表示 淀粉 的消化过程,该物质最终被分解成 葡萄糖 才能被人体吸收。(2)最大的消化腺是甲图中的[ 5 ] 肝脏 ,它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该消化方式属于物理性消化。(3)乙图中曲线Y在甲图中结构[ 6 ] 胃 内开始进行消化。【分析】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2、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然后在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3、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4、图甲中1是口腔,2是咽,3是唾液腺,4是食道,5是肝脏,6胃,7是胰腺,8是大肠,9是小肠。图乙中,A、B、C、D、E表示各段消化道,A是口腔,B是食道和咽,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从图中可以看出,X代表淀粉的消化、Y是蛋白质的消化、曲线Z是脂肪的消化。【解答】解:(1)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口腔、胃、小肠。所以,X表示淀粉,Y表示蛋白质,Z表示脂肪。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A代表口腔,B代表咽和食道,C代表胃,D代表小肠,E代表大肠。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故乙图中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该物质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2)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具有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等功能。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所以,最大的消化腺是图中的[5],分泌胆汁,它的作用是将脂肪乳化成微粒,它不含消化酶。(3)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然后在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故乙图中曲线Y(蛋白质)物质在甲图中结构[6]胃内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故答案为:(1)淀粉;葡萄糖(2)5;肝脏;(3)6;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40 健康地生活(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23 血管(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22 血液(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血液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0~5,8×1012~4,0×1012/L),女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