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分类,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与仿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考点梳理
一、动物的行为
1.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表现:各种各样的运动。
二、动物行为的分类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先天具备的非条件反射行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
2. 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三、社会行为
1.概念: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3.常见的动物:昆虫类的蚂蚁、蜜蜂;狮子、大象、狒狒、猴子、狼等多数高等动物。
4.社会行为的意义:
(1)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2)有利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四、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方式
举例
意义
声音
狮群中的狮子发出不同的吼叫声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动作
发现蜜源的蜜蜂跳“8”字舞
气味
昆虫释放性外激素
五、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六、动物与仿生
1.仿生学: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外形、结构和功能而造出新仪器、新设备的科学。
2.实例:利用长颈鹿的血液循环原理制成宇航服——“抗荷服”;雷达与蝙蝠;萤火虫与冷光灯等。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
A.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分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一系列行为。
【解答】解:A、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是对后代的一种育雏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了枫林叶色变化的影响,此诗句不包含生殖现象,B符合题意;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体现了青蛙求偶的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体现了家燕在屋檐下筑巢是鸟类的筑巢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惊弓之鸟
C.大山雀偷喝牛奶 D.老鼠打洞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老马识途、惊弓之鸟、大山雀偷喝牛奶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而老鼠打洞是由老鼠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D。
3.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需要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同学们讨论这样做的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这样才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
B.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C.有利于给菜青虫提供安静的环境
D.探究结果更具有可信度
【分析】此题考查设计探究的方案,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
【解答】解:(1)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它生来就有的摄食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2)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故选:C。
4.蜻蜓点水、孔雀开屏表现了生命的哪个特征( )
A.应激性 B.生长 C.繁殖 D.死亡
【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有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
【解答】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是雌雄两性的识别,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也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C。
5.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天鹅的迁徙 B.蜘蛛织网 C.蛙的冬眠 D.家兔的心跳
【分析】动物的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有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答】解:A、天鹅的迁徙是生来就有的,是一种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B、蜘蛛织网属于捕食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C、蛙的冬眠是一种先天性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D、家兔的心跳是一种生理反应,不属于动物的行为,故符合题意。
故选:D。
6.某研究小组通过模拟捕食者对非洲蟾蜍的攻击行为,以研究非洲蟾蜍的逃避策略。该研究小组分别从0°、45°、90°对蟾蜍抛掷易拉罐,以模拟捕食者从不同方向对其进行攻击,观察并记录蟾蜍的逃避方式及相关比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面对90°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均以跳跃方式逃避
B.应对45°方向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B、据图中柱状图可见:在面对90°方向的攻击时,非洲蟾蜍均会以跳跃的方式逃避捕食者;在遇到45°的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正确。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正确。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错误。
故选:D。
7.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美国红雀在池塘边喂金鱼
B.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
C.蚂蚁走迷宫
D.大山雀偷喝牛奶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后天性行为即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美国红雀在池塘边喂金鱼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CD、此三项都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8.有些蛾类初羽化时,只靠味觉来寻找食物,因此不能找到无味的花.但当它采过无味的花后,就建立了视觉和食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为称为( )
A.学习行为 B.取食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遗传行为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行为方式,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蛾初羽化时只靠味觉来找食物不能找到无味的花,当它采过无味的花后,最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可见这种行为是后天经历之后学得的一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9.下列几种动物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小鸟喂鱼 C.老马识途 D.母鸡孵卵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野鸭的迁徙、小鸟喂鱼、母鸡孵卵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
故选:C。
10.某生物小组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并选择用刚从卵孵化成的菜青虫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 )
A.易于观察
B.为菜青虫提供适宜的环境
C.排除学习行为的干扰
D.保证实验对象数量充足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菜青虫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解答】解:某生物小组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可以排除后天学习因素对它的影响,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1.某同学根据所学探究了“家蚕取食桑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保证实验变量唯一,除叶子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B.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最好选择已孵化好的蚁蚕为实验对象
C.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准确性,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家蚕,并重复几次实验
D.实验中选用20余只蚁蚕,而不是用1只,理由是避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是相同的。
(2)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A、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所以为保证实验变量唯一,除叶子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A正确。
B、选择已孵化好的蚁蚕为实验对象可能具有某些学习行为,只有自己用蚕的受精卵孵化出来的蚕才不会具有任何学习行为,B错误。
C、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C正确。
D、只用1只蚁蚕做实验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在实验中选用20余只蚁蚕进行实验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更加科学,D正确。
故选:B。
12.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叙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
A.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科技人员用一种蜕皮激素(加速幼虫的变态)喷洒在菜青虫身上,可加速其蜕皮变蛹,缩短菜青虫取食嫩叶的时间
C.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说明此植物体内有着特殊的物质吸引菜青虫、菜粉蝶
D.在众多菜叶中,菜青虫只危害十字花科植物,这是学习行为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菜青虫的发育以及生活习性.解答时可以从菜青虫的发育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大山雀偷吃牛奶、鹦鹉学舌、黑猩猩搬木箱摘取香蕉等。
A、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菜青虫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科技人员用一种蜕皮激素(加速幼虫的变态)喷洒在菜青虫身上,可加速其蜕皮变蛹,可以促进菜青虫的发育,缩短菜青虫取食嫩叶的时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十字花科植物体内能分泌特殊的挥发性物质吸引菜青虫、菜粉蝶,因此菜青虫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在众多菜叶中,菜青虫只危害十字花科植物,这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不是学习行为。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某同学探究三种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53
26
5
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C.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D.动物越高等,“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少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解答】解: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A正确。
B、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B错误。
C、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强,C正确。
D、动物越低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D正确。
故选:B。
14.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实验时,生物兴趣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多次走相同迷宫,得到如图2结果: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
B.小鼠第一次实验的“尝试与错误”时间最少
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和消失
D.小鼠重复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
【分析】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解答】解: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
B、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第一次找到食物的时间最长,说明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B错误。
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C错误。
D、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重复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D正确.
故选:D。
15.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小鼠要处于饥饿状态
B.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
D.小鼠一且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分析】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解答】解: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A正确。
B、通过“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可知,这是探究小鼠的学习性行为,B错误。
C、动物不同个体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不同小鼠学走迷宫的能力可能不同,C错误。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D错误。
故选:A。
16.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鲫鱼 B.白蚁 C.蜜蜂 D.金丝猴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解:A、鲫鱼,成员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BCD、白蚁、蜜蜂、金丝猴,各成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因此都具有社会行为。
故选:A。
17.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在同种个体之间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蜜蜂跳圆形舞
B.雄狮子在领地周围撒尿
C.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
D.臭鼬遇到敌害威胁时放出臭气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解答】解: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A、蜜蜂跳圆形舞用动作来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B、雄狮子在领地周围撒尿,是用气味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C、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这是用声音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D、臭鼬遇到敌害威胁时放出臭气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错误。
故选:D。
18.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①号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②号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10个月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至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
A.该实验的变量是蚂蚁的有无
B.实验表明,蚂蚁能促进幼苗的生长
C.实验表明,蚂蚁可提高幼苗存活率
D.①号组可有可无
【分析】此题的解答关键是学会分析实验探究的数据表格,通过阅读表格找出实验的单一变量,分析数据得到实验结果。本题还涉及到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有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
【解答】解:A、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分成两组,区别是金合欢上是否有蚂蚁生存,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蚂蚁的有无。故A正确;
BC、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因此实验表明:蚂蚁能促进合欢幼苗的生长,BC正确;
D、①号组是对照组,不能可有可无,D错误。
故选:D。
19.下列不体现社会行为的是( )
A.草原捕食羚羊的狮群 B.狼群互相配合追捕猎物
C.蚂蚁巢饲喂蚁后的工蚁 D.乌贼遇到危险喷出墨汁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解:ABC、草原捕食羚羊的狮群,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有狮王,因此具有社会行为;
B、狼群互相配合追捕猎物,体现了有明确的分工,需要群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C、蚁群中有工蚁、蚁后、雄蚁、兵蚁,它们各司其职,工蚁饲喂蚁后,这种行为属于社群行为;
D、乌贼遇到危险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是同种动物之间发生的,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所以,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乌贼遇到危险喷出墨汁。
故选:D。
20.以下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养鸡场饲养着一大群的鸡
B.猴王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C.草原上放养着成群的奶牛
D.黄昏一群蚊子在空中盘旋
【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猴王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表明猴群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因此属于社会行为;而一大群的鸡、成群的奶牛、一群蚊子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不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B。
21.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
A.母鸡咯咯召唤小鸡 B.蜜蜂舞蹈
C.乌贼受到威胁时喷墨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
【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解答】解:A、老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与同伴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C、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错误。
D、昆虫靠分泌性外激素与异性进行交流,正确。
故选:C。
22.“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雌性菜粉蝶分泌性外激素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时,跳“8”字舞
D.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分析】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解答】解:A、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是通过信息进行个体间信息交流。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个体间信息交流;
C、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D、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通过声音进行个体间信息交流;
故选:B。
23.某中学生学习了动物的信息交流后,认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为了对其进行验证,他们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实验时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有关他们实验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实验用的蚂蚁要来自同蚁穴
B.A岛上什么都不放,作空白对照
C.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
D.樟木气味浓烈、取材方便,是做“桥”的最佳选择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据此答题。
【解答】解:A、实验用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
B、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什么都不放,作空白对照,B正确;
C、观察蚂蚁的行为发现: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C正确;
D、樟木气味浓烈,干扰蚂蚁通过气味进行通讯,不是做“桥”的最佳选择,D错误。
故选:D。
24.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
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蚂蚁窝较近的地方
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蚂蚁触角与辨别食物方向有关,实验变量是触角,在设计实验时,要给蚂蚁提供触角的有无两种环境,一组剪去触角,另一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是一组,对照组是另一组。
【解答】解:A、由于本实验是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A正确;
B、两只蚂蚁到窝的距离远近不同,变量不唯一,B错误;
C、如果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说明蚂蚁不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C正确;
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着偶然性,D正确;
故选:B。
25.对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动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与植物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B.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参与了物质的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故选:C。
26.下列动物中,给雷达的发明提供了重要启示的是( )
A.蜜蜂 B.蝙蝠 C.猫头鹰 D.萤火虫
【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解答】解: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雷达是模仿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
故选:B。
27.大力保护青蛙的意义主要在于( )
A.青蛙能大量捕食农业害虫
B.青蛙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C.青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D.青蛙皮肤具有斑纹,适于欣赏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青蛙被称为“农田卫士“、“害虫天敌”,一般农业害虫都吃如蝗虫、玉米螟、菜青虫等、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多只害虫,一年便能吃一万多只害虫,在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而且可以避免因喷洒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青蛙是农业害虫的天敌,对人类益处多多。如果没有青蛙,农作物受害,减少产量,人类生存也会受到影响。
故选:A。
28.下列有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C.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没有动物的存在,自然界中物质将不能循环流动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由于动物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
B、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正确。
C、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确。
D、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因为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错误。
故选:D。
29.下列科技成果中,不属于仿生的是( )
A.雷达 B.CT机
C.蝇眼照相机 D.水母耳风瀑预测仪
【分析】解: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解答】A、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雷达是模仿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
B、CT机是利用射线照射,是物理学原理,不属于仿生。
C、蝇眼照相机,科学家模仿苍蝇的复眼,制成了“蝇眼”照相机。这种照相机的镜头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它还可以拍摄电影的特技画面,使电影产生神奇的效果。一次就能拍摄1329张照片,其分辨率达4千条线。
D、科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是利用了仿生的原理。
故选:B。
30.下列关于仿生例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模仿乌龟的背甲一一薄壳建筑
B.模仿蝙蝠回声定位一一雷达
C.模仿青蛙的游泳状态——蛙泳姿势
D.模仿肾脏的功能——血液透析仪
【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解答】解:A、乌龟的背甲薄但是强度很大,模仿其结构原理建造了薄壳建筑,A正确。
B、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B正确。
C、蛙泳是人类模仿蛙的游泳姿势而产生的一种游泳方式,不是仿生,C错误。
D、模仿肾脏的功能制作出了血液透析机,属于仿生,D正确。
故选:C。
二.解答题(共3小题)
31.如图是动物运动与行为相关知识的概念图,请写出标号所代表的内容:
① 先天性行为 ;② 学习行为 ;③ 神经 ;④ 消化 ;⑤ 骨骼肌 。
【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行为的产生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分析作答
【解答】解: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动物行为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动物越高等,神经系统越发达,动物行为越复杂;动物行为还受激素的调节作用,如动物的性行为受体内性激素的调节作用。动物的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动物行为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运动都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故答案为: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 ③神经; ④消化; ⑤肌肉(骨骼肌)
32.选择下列所给的动物行为类型,填写到各个动物行为后面。
动物行为类型:生殖行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1)枯叶蝶模仿枯叶 防御行为 。
(2)蜻蜓点水款款飞 生殖行为 。
(3)老鼠偷吃粮食 觅食行为 。
(4)家燕春季从南方飞往北方 迁徙行为 。
【分析】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解答】解:(1)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枯叶蝶模仿枯叶属于防御行为;
(2)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蜻蜓点水是在产卵,属于生殖行为;
(3)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老鼠偷吃粮食属于觅食行为;
(4)节律行为是指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有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等,家雁春季从南方飞往北方属于迁徙行为。
故答案为:(1)防御行为;(2)生殖行为;(3)觅食行为;(4)迁徙行为
33.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曾经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崽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越窗进入房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乳长大孩子﹣﹣﹣一个赤身裸体的、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的能力,把原先导入水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的母狼哺乳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是 先天性 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母狼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特殊“气味”的物质在生物学上叫做 性外激素 .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 信息交流 .利用蝶蛾类的这种交流方式防治农业虫害的措施是 生物防治 .
(3)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 先天性行为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学习和生活经验 获得的行为.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1)材料一中列举的母狼哺乳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是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母狼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2)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蛾类的雄性成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可以用来接收雌性成虫释放的性引诱外激素.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利用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蝶蛾类可利用这种交流方式防治农业虫害.
(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故答案为:(1)先天性;遗传物质;
(2)性外激素;信息交流;生物防治;
(3)先天性行为;学习和生活经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重根底,回归教材,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备战2021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分类,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与仿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34 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分类,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