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
考点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透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3 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总结
一、透镜
1. 透镜的两类:
(1)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叫做凸透镜。如:远视眼镜等。下图中的 A、C、E是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叫做凹透镜。如:近视眼镜等。下图中的B、D、F 是凹透镜。
2. 透镜的几个参数
(1)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C1C2)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2) 光心: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0)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于在主轴的一点。
①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并且关于光心对称;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叫凹透镜的焦点(F)。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4)焦距: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两边的焦距相等。
①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②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越小,对光的发散能力越强。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透镜对光的作用
(1)原理:光穿过透镜,发生两次折射,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2)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经凸透镜折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近(填靠近、远离)主光轴;
(3)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经凹透镜折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远离(填靠近、远离)主光轴;
;
(4)不是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相对于入射光靠拢了一些.最终的光线可能不交于一点.(如图甲所示)
(5)不是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相对于入射光发散了一些.最终的光线可能交于一点.(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4.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甲图)
(2)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乙图)
(3)过焦点的光线
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丙图)
甲图 乙图 丙图
5.实像和虚像
(1)实像:①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②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形成的,如果把感光板放在那里,便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
③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_能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异侧(选填“同侧”或“异侧”)。
(2)虚像:①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放大镜所成的像也是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没有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置物体的那一侧成的虚像处发出的。
③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_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同侧(选填“同侧”或“异侧”)。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减小物距,观察成像情况,测量物距和像距。
测量的量:(1)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物距,用符号u表示。(如图所示)
(2)像距: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
实验前:(1)调整凸透镜、蜡烛(烛焰的中心)、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利用光具座粗略测量焦距: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拉到光具座的两端,把凸透镜慢慢靠近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蜡烛火焰的像,量出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可近似看作是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结论:
物距(u) 和焦距(f) 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像距(v) 和焦距(f)的关系
应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等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和物同侧或异侧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测焦距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
——
——
——
测焦距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外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虚像;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当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外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内一倍焦距外体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二倍焦距分大小。
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所成的虚像是正立的, 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正立的实像,没有倒立的虚像。
4.像的放大与缩小的条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u>v,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
5.像的大小变化:当物体成实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时,像距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当物体成虚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即成虚像时,物近像小,物远像大。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实验拓展
1.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②物距等于或小于焦距;
2.蜡烛长度变短,像在光屏上的位置的变化及调节的方法:
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透镜和光屏向下调节.
3.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纸遮住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光屏上的像会变暗些,但还是完整的像。
三、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 (1)照相机的结构::学*科*网]
①镜头—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成像作用;②胶卷——相当于_光屏_;
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⑤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⑥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2)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
来自物体的 光 经过镜头后会聚在 胶片 上,形成物体的 像 .胶片上有一层对光 敏感 的物质,在曝光后发生 化学变化 将像记录在胶片上.物体到相机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照相机胶片上的像是 倒立 、 缩小 的实像. 现在的数码相机用一种电荷耦合器件代替胶片。这种电荷耦合器件能把 光 信号 转换成 电信号,从而更方便地记录物体的像。无论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他们的成像都离不开透镜。
(3)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镜头比像离镜头__远_(远、近)。照相机所成的是_倒立(正立、倒立)、_缩小(放大、缩小)、_实像(实像、虚像)。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 小 ;反之,则成的像越 大 。像与物在透镜的 异 侧(同、异)。
(4)照相机的成像光路图:
(5)照相机的调节:
(1)照相机拍完集体再拍单人,怎样操作?拿着相机靠近人,同时镜头前伸。(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2)照相机拍完2寸再拍1寸,怎么操作?照相机远离该人,同时将镜头后缩。(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3)镜头被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照片上能出现遮挡物吗?像有什么变化?
看不到遮挡物。像的形状大小不变,但亮度变暗。
2.投影仪:
(1)结构: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
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的光,形成物体的像。
②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③灯泡:让光线充足,使像更明亮。 ④屏幕:相当于光屏。
(2)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投影仪所成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 倒立、 放大 的 实 像。
(3)投影仪的成像光路图:
(4)投影仪的调节:
①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该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填“靠近”或“远离”)
②要使屏幕上的图像小些,应怎样做?胶片远离镜头,同时投影仪靠近屏幕。
③为了在屏幕上成正立的像,胶片应怎样放?若想在屏幕上看到正立的像,要把胶片应 倒 放。
3.放大镜:
(1)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2)成像原理: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是物体和像在放大镜的同侧(填“同侧”或“异侧”)。
(3)放大镜的成像光路图:
(4)放大镜的调节: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时,要想看到的像大一些,放大镜应远离(填“远离” 或“ 靠近”)课本的字,但不能超过一倍的焦距。
4.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①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目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②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物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③所指示的部件叫做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在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在光线弱时用,会聚光线。)
(2)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①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载物台上物体放在物镜前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实像当成物体,正好放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体通过显微镜后,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3)显微镜的成像光路图: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5) 显微镜的应用: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等。
5.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①靠近眼镜的部件叫做目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比较长。
②远离眼镜的部件叫做物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比较短。
(2)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使用时,能将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
①物镜:相当于 照相机 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的成像光路图:
(4)视角
①定义: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②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物体本身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处的物体视角小。
物体到眼镜的距离一定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③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视角的大小。视角越大,视网膜上的像就越大。
望远镜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视角变大: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我们使用望远镜时感到物体被放大了,这是因为:一方面,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使我们眼睛观察物体所成的视角增大。另一方面,目镜的放大作用, 可以使视角变得更大。
(5)探索宇宙
①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②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排除大气层的干扰,
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大约130亿光年外的宇宙空间情况,但仍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
③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④ 我们的宇宙中拥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一员,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项目
对比
显微镜
望远镜
结构
目镜
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物镜
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工作原理
物镜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
以物镜所成实像为物体再次成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以物镜所成实像为物体再次成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增大视角的方法
放大再放大
拉近再放大
共同点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直接用眼睛看到
6.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结构:睫状体、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等部分构成。
(2)视物原理: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照相机(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
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将倒立图像处理后翻转过来,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眼睛调节: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 (填“厚”或“薄”),折光能力变弱(填“强”或“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填“厚”或“薄”),折光能力变 强 (填“强”或“弱”),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
①远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②近点:依靠眼睛的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正常眼睛的近点大约在10cm处。
③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4)近视眼及其矫正
① 近视眼的特征: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②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厚,折射能力过强,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如图甲所示;
③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患者可以佩戴凹透镜(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镜片,让光先发散,使清晰的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如图乙所示.
(5)远视眼及其矫正
①远视眼的特征: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②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2)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于视网膜后边,在视网膜上形成两个模糊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③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远视眼患者要戴由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让光先会聚,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如图乙所示.
(6)眼镜的度数
① 焦度(φ):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焦度(φ=)。式中f的单位是m,Φ的单位是m-1.
②眼镜度数:等于焦度乘100。度数=100Φ=×100。焦距越短,眼镜片的度数越大。
③远视眼镜(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近视眼镜(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说一说+5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凸透镜(远视眼)的度数是正数,所以+500度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500÷100=5m-1,焦距是1/(5m-1)=0.2m。
眼睛
特征
成 因
光路图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正
常
眼
一定范围内的远近物体都能看清
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 强。
视网膜上
不戴凸凹透镜
近
视
眼
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成像于视网膜前[来
视网膜前
配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
远
视
眼
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成像于视网膜后
视网膜后
配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小明做作业时,动手操作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找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分析】(1)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远时(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先成虚像后成实像,且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到达某一位置时,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由此可知,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笔尖一直变长变大,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我国近视眼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上升到近40%,初中生近视率达到60%,广大青少年保护眼睛健康非常重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用眼过度,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弱所致
B.如果不戴矫正眼镜,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C.利用凸透镜会聚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合适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D.只能将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A、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用眼过度,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强所导致的,故A错误;
B、近视眼如果不戴眼镜,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但是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B错误;
C、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C错误;
D、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故D正确。
故选:D。
3.关于四种光学仪器镜头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像
【分析】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解: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 )
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解:A、物体放在A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A错误;
B、物体放在C点,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B正确;
C、物体放在D点,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C错误;
D、物体放在F点时,不会成像,而眼睛成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开始,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后来,把物距调整为开始时的两倍,则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 B.倒立缩小的 C.正立放大的 D.正立缩小的
【分析】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据此分析。
【解答】解: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此时f<u<2f,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开始的两倍,则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故选:B。
7.在上网课期间,小明用手机看图像太小,便用屏幕放大器来帮忙。小明通过屏幕放大器可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手机距离屏幕放大器15cm,则( )
A.屏幕放大器是凹透镜,与近视镜的应用原理相同
B.屏幕放大器是平面镜,与潜望镜的应用原理相同
C.屏幕放大器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20cm,与放大镜的应用原理相同
D.屏幕放大器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0cm,与投影仪的应用原理相同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由图可知,屏幕放大器的实质是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u<f,所以f>15cm,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 cm<f<15 cm
C.投影仪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位置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出结果;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AC、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6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AC错误;
B、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0cm>2f,2f>16cm>f,解得:8cm<f<15cm,故B正确;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延迟光线的会聚,所以需要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B。
9.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则透过玻璃瓶看到的像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分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该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透过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当到达某一位置时,由正立的虚像变为倒立的实像,铅笔尖也会改变方向;当将铅笔移动到2倍焦距以外时,会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铅笔处于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会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不会出现正立、缩小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10.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若将凸透镜的中间部分遮住,则( )
A.屏上的像是不完整的,而且变暗
B.屏上的像是不完整的,亮度不变
C.屏上的像仍是完整的,只是变暗
D.屏上的像仍是完整的,亮度不变
【分析】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
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若将凸透镜的中间部分遮住,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
故选:C。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若要获得一束平行光,应将S移至 焦点 位置,若要获得S的实像,应将S移至 焦点以外 位置(后两空选填“焦点”、“焦点以内”或“焦点以外”)。
【分析】(1)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
(2)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解答】解:(1)如果不经过凸透镜,光线将沿着红色光线的方向射出,当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如下图所示:
(2)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因此若要获得一束平行光,应将S移至焦点F的位置;
(3)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实像,因此若要获得S的实像,应将S移至焦点以外位置。
故答案为:会聚;焦点;焦点以外。
12.凸透镜对光具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 发散 作用。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凸 透镜。若同学平时因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近视眼后,需佩戴近视眼镜,近视眼镜属于 凹 透镜。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物体的像呈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矫正。
【解答】解: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近视眼是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如果要让像呈在视网膜上,需要将光线发散些,凹透镜对关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会聚;发散;凸;凹。
13.在水平桌面上,点燃一支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的位置,蜡烛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 放大 (选填“放大”、“不变”或“缩小”)的实像(l1<l2)。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放大。
14.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当物距为18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投影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v=2f,在图象上找到u=v对应点,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解答】解: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
当物距为18cm时,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故答案为:10;投影仪。
15.在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如图甲所示,这个装满水的圆柱形的玻璃瓶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选填“发散”、“会聚”或者“平行”)。如图乙所示,透过玻璃瓶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B (选填字母)。
【分析】(1)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当笔离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笔离玻璃瓶较远时(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的实像;
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先成虚像后成实像,且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到达某一位置时,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笔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由此可知,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笔尖朝向相同且等大的B,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会聚;B。
16.小明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很快完成了以下内容:
(1)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浅 (选填“深”或“浅”),
(2)老花镜的镜片是 凸 透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焦距(用米作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着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再拿一张纸在老花镜下来回移动,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距老花镜20cm,则小明爷爷老花镜的度数是 500 度。
(3)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80 cm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
【分析】(1)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会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凸透镜的焦距,结合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可以确定眼镜的度数;
(3)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解答】解:(1)水中鱼的反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会误认为光一直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当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2)老花眼是远视眼,所以要戴凸透镜来矫正;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0.2m,所以老花镜的镜片度数:φ=×100=500度;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物距,当u>2f=2×40cm=8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浅;(2)凸;500;(3)80;缩小。
17.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大,所以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我们需使用 凹透镜 矫正。为了保护眼睛,通常与书本保持的距离我们也叫做明视距离,大约是 25 cm.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近视眼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
(2)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
【解答】解:(1)近视眼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2)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25厘米时人眼看的物体最清晰。
故答案为:凹透镜;25。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8.如图所示。把一个空玻璃杯放在一张画着两个向左箭头的纸片前,往杯子中倒入半杯清水,透过水杯看到下方的箭头大小不变但方向变成向右。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原因。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解答】答:往杯子中倒入半杯清水,清水和玻璃杯在水平方向上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箭头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看到了下方的箭头大小不变但方向变成向右。
19.夏日的中午阳光正火,小明给庭院里的花草洒水,他认为这样可以保护花草,而小婷却告诉他这样不妥。你认为 小婷 的观点是正确的,依据是 小水珠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会聚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烫伤 。
【分析】圆形的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枯黄色的烫伤斑点说明此处的温度较高,将其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联系在一起,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小水珠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会聚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烫伤,所以小婷的观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小婷;小水珠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会聚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烫伤。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13 电功率(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能与电功,电功率,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焦耳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2 欧姆定律(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电阻测量,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4 电与磁(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安全用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