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题
展开1.关于我国耕地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变化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B。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西部地区
C。东部耕地减少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
D。耕地增加的重心由东部向西部移动
2.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
B。西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退耕还林还牧
C。中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开发宜农荒地
D。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耕地变化率最大的地区和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地区都是东部地区,A、B错误;东部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速度在减慢,西部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速度在加快,C错误;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而中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多,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故选D。第2题,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在减少是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积,故A正确、D错误。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是因为宜农荒地的开发,B错误。中部地区耕地面积减少,是国家退耕还林、还牧造成的,C错误。
我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下图为“我国黄淮海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黄淮海区耕地质量为一至三等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该区的( )
A.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
B.山东丘陵地区
C.滨海地区
D.冀鲁豫低洼平原
4.下列对该区耕地质量等级为七至十等的耕地的特点,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土层浅薄,土壤养分不足
B.盐碱地广布,改良成本高
C.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D.土壤质地黏重,生产能力低下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燕山、太行山的山麓地带,位于山前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较为平坦,耕地质量高,A正确;山东丘陵地区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水土流失,土层较为浅薄,B错;滨海地区和冀鲁豫低洼平原地区土地盐渍化较为严重,耕地质量均较低,C、D错。故选A。第4题,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偏少,土壤不黏重,D错,符合题意,故选D。
结合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自然灾害影响,有些耕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
B.人口不断增加,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
C.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
D.环境污染严重,使耕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
6.今后,为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适宜的做法有( )
①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②退耕还林还牧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围湖造田 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⑥改善耕地质量
A.②③⑤B.①③④⑥
C.①⑤⑥D.③⑤⑥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我国人均耕地逐渐减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第6题,应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粮食总产量、改善耕地质量等方面考虑。
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读2010年我国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年限的空间分异图,完成7~8题。
7.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
A.陕、黔、鄂B.滇、渝、闽
C.黔、川、鄂D.皖、赣、桂
8.新疆可平衡年限较长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耕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大
B.现有耕地的利用率低
C.地广人稀,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D.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有陕西(陕)、四川(川)、重庆(渝)、云南(滇)、贵州(黔)、浙江(浙)、福建(闽),台湾(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8题,新疆可平衡年限较长,说明耕地的紧张程度较低,是因为新疆地广人稀,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耕地资源较为丰富,故C正确;新疆荒漠广布,耕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小,新疆现有耕地的利用率较高,新疆可平衡年限较长与西部大开发无关,故A、B、D错误。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
9.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10.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答案】9.D 10.C
【解析】第9题,1999~2011年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2003年后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减弱;粮食产量先下降后上升;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总体都下降,但粮食产量出现波动;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减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故选D。第10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2003年以后粮食产量增长主要因素是政策因素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故选C。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11.D 12.C
【解析】第11题,水土流失和沙尘暴能直接将表土层冲走或吹走,降低了土壤肥力,使土地退化。第12题,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占用;城市开发区的建设也要本着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必须适度开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粮食出口国传出限制粮食出口的信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2020年3月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下表为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表(含预测)”。
13.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答案】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消费量都上升。
原因: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②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粮食消费量上升;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畜牧业发展、工业如粮油加工、燃料乙醇、酿酒等,对粮食的需求增多。
14.黄淮海平原城市数量较多,在城镇化过程中耕地数量减少显著。针对这种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①守住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③执行耕地补偿制度;④改造黄淮海中低产田、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体复垦指数。
15.粮食安全不容忽视,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加强粮食的跨区调剂,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 056
6 838
7 360
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
420
442
460
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精品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中国的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图中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解决耕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