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学案及答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网络,要点梳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总结升华,总计升华,思路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熟练掌握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及垂线的概念及性质,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
2. 区别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尺规作图的概念,熟练掌握用尺规作角或线段的方法.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要点诠释:
(1)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这个公共点叫做交点.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
2.对顶角、补角、余角
(1)定义:
①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2)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3.垂线
(1)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垂直用符号“⊥”表示,如下图.
(2)垂线的性质:
①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
(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
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如图,直线AB∥CD,EF⊥AB于E,EF⊥CD于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与CD间的距离.
要点诠释:
(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初中阶级学习了三种距离,分别是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这三种距离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线段的长度,它们的区别是两点间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距离是直线外一点引已知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条直线上的一点到与之平行的另一直线的距离.
(3)如何理解 “垂线段”与 “距离”的关系:垂线段是一个图形,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要点三、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用尺规作线段
(1)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倍数.
(3)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和.
(4)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差.
2.用尺规作角
(1)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倍数.
(3)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和.
(4)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差.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 (1)如图(1)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0.
(2)如图(2)已知直线AE,BD相交于点C.
分别指出两图中哪些角是邻补角? 哪些角是对顶角?
【答案与解析】
解: (1)邻补角是∠DOA与∠AOC,∠AOE与∠EOB,∠BOC与∠COA,∠COE与∠DOE,∠DOA与∠DOB,∠DOB与∠BOC;对顶角是∠AOD与∠COB,∠AOC与∠DOB.
(2)邻补角是∠ACB与∠ACD,∠ECD与∠DCA,∠DCE与∠ECB,∠ECB与∠ACB;对顶角是∠ACB与∠DCE,∠BCE与∠ACD.
【总结升华】当需要写出的角较多时,写完后再计算一下个数,可以检验是否写全.
2.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COE=40°,求∠BOD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如图1,直线AB,CD相交后,∠BOD是锐角,
∵OE⊥AB, ∴∠AOE=90°,即∠AOC+∠COE=90°.
∵∠COE=40°, ∴∠AOC=50°.
∵∠BOD=∠AOC ∴∠BOD=50°
第二种:如图2,直线AB、CD相交后,∠BOD是钝角,
∵OE⊥AB, ∴∠AOE=90°.
∵∠COE=40°,
∴∠AOC=90°+40°=130°,
∴∠BOD=∠AOC=130°.
【总计升华】本题属于无图题,首先应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画图时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为∠BOD是锐角,第二种情况是∠BOD是钝角.此外关于两条直线相交,应想到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射线OC、OD在AB的两侧,且∠AOC=∠BOD,试证明∠AOC与∠BOD是对顶角.
【答案】
证明:因为∠AOC+∠COB=180°(平角定义),
又因为∠AOC=∠BOD(已知),
所以∠BOD+∠COB=180°,即∠COD=180°.
所以C、O、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平角定义),
即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所以∠AOC与∠BOD是对顶角(对顶角定义).
提示:证三点共线的方法,通常采用证这三点组成的角为平角,即∠COD=180°.
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3.如图所示,AB∥CD,∠1=∠B,∠2=∠D,试说明BE⊥DE.
【思路点拨】这是初学几何时较为复杂的题目,通常是过“拐点”(拐角处的顶点)作平行线为辅助线,把一个大角分成两个角,分别与两个已知角建立起了联系.
【答案与解析】
解:过E点作EF∥AB,
因为AB∥CD(已知),
所以EF∥CD.
所以∠4=∠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D=∠2(已知),
所以∠4=∠2(等量代换).
同理,由EF∥AB,∠1=∠B,可得∠3=∠1.
因为∠1+∠2+∠3+∠4=180°(平角定义),
所以∠1+∠2=∠3+∠4=90°,
即∠BED=90°.故BE⊥DE.
【总结升华】解此题的关键是如何构造平行关系,即过哪一点作哪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逐步达到熟练解题的目的.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直线AB∥CD,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间时,有∠BED=
∠ABE+∠CDE成立;而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外时,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A.∠BED=∠ABE+∠CDE或∠BED=∠ABE-∠CDE
B.∠BED=∠ABE-∠CDE
C.∠BED=∠CDE-∠ABE或∠BED=∠ABE-∠CDE
D.∠BED=∠CDE-∠ABE
【答案】C (提示:过点E作EF∥AB)
【变式2】如图,两直线AB、CD平行,则∠1+∠2+∠3+∠4+∠5+∠6= .
【答案】900°
4.如图,已知CD∥EF,∠1+∠2=∠ABC,求证:AB∥GF.
【答案与解析】
证明:如图,过点C做CK∥FG,并延长GF、CD交于点H,
∵ CD∥EF (已知),
∴ ∠CHG=∠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CK∥FG,
∴ ∠CHG+∠2+∠BCK=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1+∠2+∠BCK=180°(等量代换).
∵ ∠1+∠2=∠ABC(已知),
∴ ∠ABC+∠BCK=180°(等量代换).
∴ CK∥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AB∥GF(平行的传递性).
【总结升华】反复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见到角相等或互补,就应该想到判断直线是否平行,见到直线平行就应联想到角相等或互补.
类型三、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5. A
B
E
D
C
已知:如图,AB//CD,BC//DE,∠B=70°,
(1)求∠D的度数.
(2)用尺规在图上作一个∠,使∠=∠D—∠B(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思路点拨】
(1)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即可作出;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答案与解析】
解:(1)∵AB//CD,BC//DE,
∴ ∠C=∠B=70°,∠D=180°-∠C=180°-70°=110°.
(2)作法如图: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差,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正确掌握基本作图是关键.
类型四、实际应用
6.手工制作课上,老师先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那样,若折痕与一条边BC的夹角∠EFB=30°,你能说出∠EGF的度数吗?
【思路点拨】长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所以AD∥BC,可得∠DEF=∠EFG=30°,又因为折后重合部分相等,所以∠GEF=∠DEF=30°,所以∠DEG=2∠DEF=60°,又因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EGC=180°-∠DEG,问题可解.
【答案与解析】
解:因为AD∥BC(已知),
所以∠DEF=∠EFG=3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GEF=∠DEF=30°(对折后重合部分相等),
所以∠DEG=2∠DEF=60°.
所以∠EGC=180°-∠DEG=180°-60°=12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总结升华】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平行线的性质.
举一反三:
【变式】ADDIN CNKISM.UserStyle《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济南)已知,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EF为过点O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互为对顶角
2.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3.已知:如图,AB∥DE,∠E=65°,则∠B+∠C的度数是( ) .
A.135° B.115° C.65° D.35°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八个角中,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个角是( ).
A.同位角 B.同旁内角 C.内错角 D. 同位角或内错角
5. 如图所示,b∥c,a⊥b,∠1=130°,则∠2=( ).
A.30° B. 40° C. 50° D. 60°
6. 如图,已知∠A=∠C,如果要判断AB∥CD,则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A.∠ABD=∠CEF B.∠CED=∠ADB
A
B
C
D
E
C.∠CDB=∠CEF D.∠ABD+∠CED=180°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7.如图,,则AEB=( ).
A. B. C. D.
8. 如图所示,把一张对面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EF是折痕,若∠EFB=32°,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有( ).
A
B
C
D
E
F
G
A. B. ∠AEC=148° C. ∠BGE=64° D. ∠BFD=116°
二、填空题
9. (荆州二模)如图所示,AB∥CD,点E在CB的延长线上.若∠ECD=110°,则∠ABE的度数为________.
10. (宁波外校一模)如图所示,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等于________.
11. (吉安)如图所示,AB∥CD,MN交AB、CD于E、F,EG和FG分别是∠BEN和∠MFD的平分线,那么EG与FG的位置关系是 .
12.如图,一块梯形玻璃的下半部分打碎了,若∠A=125°,∠D=107°,则打碎部分的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13. 如图所示,已知AB∥CD,∠BAE=3∠ECF,∠ECF=28°,则∠E的度数 .
14. 已知,如图∠1=∠2,∠C=∠D,则∠A ∠F(填“>”“=”“<”).
15.如图所示,直线AD、BE、CF相交于一点O,∠BOC的同位角有________,∠OED的同旁内角有________,∠ABO的内错角有________,由∠OED=∠BOC得________∥________,由∠OED=∠ABO得________∥________,由AB∥DE,CF∥DE可得AB________CF.
16. 如图,AB∥CD,则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
γ
A
B
C
D
α
β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直线AB、MN分别与直线PQ相交于O、S,射线OG⊥PQ,且OG将∠BOQ分成1:5两部分,∠PSN比它的同位角的2倍小60°,求∠PSN的度数.
18. 已知,如图AB∥EF,∠ABC=∠DEF,试判断BC和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9. 如图所示,已知AB∥CD,∠1=110°,∠2=125°,求∠x的大小.
20.河的两岸成平行线,A,B是位于河两岸的两个车间(如图),要在河上造一座桥,使桥垂直于河岸,并且使A,B间的路程最短.确定桥的位置的方法是:作从A到河岸的垂线,分别交河岸PQ,MN于F,G.在AG上取AE=FG,连接EB,EB交MN于D.在D处作到对岸的垂线DC,垂足为C,那么DC就是造桥的位置.试说出桥造在CD位置时路程最短的理由,也就是(AC+CD+DB)最短的理由.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因为AB⊥CD,所以∠1+∠2=90°,因此∠1与∠2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2. 【答案】A;
【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对各选项画出示意图,观察图形,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答案.
3. 【答案】C;
【解析】∠CFA=∠E=65°,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得答案.
4. 【答案】D;
【解析】三线八角中,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角是同位角或内错角,互相垂直的两角是同旁内角.
5. 【答案】B;
【解析】反向延长射线a交c于点M,则∠2=90°-(180°-130°)=40°.
6.【答案】B;
7.【答案】B;
【解析】,∠EAB=75°-25°=50°.
8.【答案】B.
二、填空题
9. 【答案】70°;
【解析】因AB∥CD,所以∠ABC=∠ECD=110°,所以∠ABE=180°-110°=70°.
10.【答案】90°;
【解析】过点C作CD∥AE,由AE∥BF,知CD∥AE∥BF,则有∠ACD=∠EAC=
50°,∠BCD=∠CBF=40°,从而有∠ACB=∠ACD十∠BCD=50°+40°=90°.
11.【答案】垂直;
【解析】
解:EG⊥FG,理由如下:
∵ AB∥CD,∴ ∠BEN+∠MFD=180°.
∵ EG和FG分别是∠BEN和∠MFD的平分线,
∴ ∠GEN+∠GFM=(∠BEN+∠MFD)=×180°=90°.
∴ ∠EGF=180°-∠GEN-∠GFM=90°.
∴ EG⊥FG.
12.【答案】55°,73°;
【解析】如图,将原图补全,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答案.
.
13.【答案】56°;
【解析】过点F作FG∥EC,交AC于G,
∴ ∠ECF=∠CFG,
∵ AB∥CD,∴ ∠BAE=∠AFC.
又∵ ∠BAE=3∠ECF,∠ECF=28°,
∴ ∠BAE=3×28°=84°.
∴ ∠CFG=28°,∠AFC=84°.
∴ ∠AFG=∠AFC-∠CFG=56°.
又 FG∥EC,∴ ∠AFG=∠E.
∴ ∠E=56°.
14.【答案】=;
【解析】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的应用.
15.【答案】∠AFO、∠OED,∠EOD、∠EOC、∠OBC、∠EDO、∠EDC,
∠COB、∠DEB、∠DOB, OC、DE, DE、A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16.【答案】α+β-γ=180°;
【解析】通过做平行线或构造三角形得解.
三、解答题
17.【解析】
解:因为OG⊥PQ(已知),
所以∠GOQ=90°(垂直定义),
因为∠BOG:∠GOQ=1:5(已知),
所以∠BOG=18°,所以∠BOQ=108°.
因为∠POB+∠BOQ=180°(补角定义),
所以∠POB=180°-∠BOQ=180°-108°=72°.
因为∠PSN=2∠POB-60°(已知),
所以∠PSN=2×72°-60°=84°.
点拨:此题的关键是找出要求的∠PSN与题中的各已知量的关系.
18.【解析】
解:如图,连接BE,因为AB∥EF,所以∠ABE=∠B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ABC=∠DEF,
所以∠ABE-∠ABC=∠BEF-∠DEF,即∠CBE=∠BED.
所以BC∥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9.【解析】
解:过E点作EF∥AB,则∠3=180°-∠1=70°.
因为EF∥AB,AB∥CD,
所以EF∥CD.
所以∠4=180°-∠2=55°.
所以∠x=180°-∠3-∠4=55°.
20.【解析】
解:利用图形平移的性质及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可知:
.
而CD的长度又是平行线PQ与MN之间的距离,所以AC+CD+DB最短.
(山东滨州)如图,把—个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个角.为了得到一个正方形,剪刀与折痕所成的角的度数应为( ).
A.60° B.30° C.45° D.90°
【答案】C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网络,要点梳理,典型例题,思路点拨,总结升华,答案与解析,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 轴对称与旋转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网络,要点梳理,典型例题,思路点拨,答案与解析,总结升华,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十三章 轴对称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网络,要点梳理,典型例题,思路点拨,总结升华,答案与解析,特殊情况,探索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