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找规律-人教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7534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找规律-人教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7534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找规律-人教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7534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 找规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 找规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制定的依据,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课后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找规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5页例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例1主要是通过圈一圈、摆一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形状、颜色等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要在学生原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对规律的理性认识,弄清什么是规律,怎样找规律,怎样运用规律。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规律已经有了数学知识上的储备和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册的学习中就开始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如: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中的规律;通过整理20以内加减法表,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在认识图形时,也渗透了最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在“分类与整理”单元因为要选择分类的标准,学生对于发现规律的角度(如颜色、形状等)也有积累。在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有规律的实物,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彩旗等通常是有规律排列的,很多装饰图案也是有规律地排列的,这些都为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探索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本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设计了感受规律、探究规律、拓展规律、应用规律、创造规律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多种实验活动,让他们通过圈一圈、选一选、涂一涂、拍一拍、演一演、画一画等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理解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手机投屏,101教育ppt,实物投影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去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会根据排列规律确定下一个物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推 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找图形的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有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创造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苹果和梨图片各若干张,答题纸 1平方分米的白色纸卡。
学生准备:彩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各若干个 ,漂亮的彩色贴图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师拿出一个苹果图片贴在黑板上)
问:猜一猜,老师下一个会变出什么来?
师接着出示一个梨图片,继续让学生往下猜,……像这样一个苹果一个梨出示,让学生猜下一个会出现什么?
师:咦!你们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呢?……
[设计意图] 魔术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节目,此环节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快就融入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他们经历了由乱猜到有规律猜的过程,并在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规律,为本课的后续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新课探究
(一)发现规律
师:“六一”儿童节到啦!小朋友们正在开联欢会庆祝呢!瞧,他们把教室布置得真漂亮,正围成一圈跳舞呢!你们看见了什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1)引导观察:彩旗是怎样排列的?这样的排列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如果添一面彩旗,应该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这种颜色?
(2)指名汇报,师利用课件辅助演示。
(3)小组交流:图中的灯笼、彩花、小朋友队伍各有什么规律吗?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4)圈一圈:师:如果继续添一个,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图形?
图形做成可以拖动的形式,学生点击拖动图形到排列中。
学生回答得好时用101ppt中的点赞或气球进行表杨鼓励。
[设计意图] 找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对于大人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内容,感觉还是挺难的,特别是在用语言来描述规律就更难了。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坡度要放缓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找”规律的过程,学生慢慢认识、理解并接纳图形的变化规律,并逐步学会找规律的方法,先找到几个一组,再看一组内是怎样变化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扶,引导学生观察彩旗的排列规律,再半“扶”半“放”,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最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整个过程循序渐进,非常有层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二)感受规律:
1.感受规律:师: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老师要为你们鼓掌祝贺。
(老师双手拍打出节奏×× ××× ×× ××× ……并随着节奏说:棒!棒!你真棒!)
师问:你们听出了什么?你们能接着拍下去吗?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
指名说一说。
(三)表演规律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找规律,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规律编一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一看呢?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用数学,因此,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进程,创设形式活泼的学生感兴趣的应用规律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学生通过从掌声中发现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编动作表演规律,使学生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创造规律(小小设计师)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找规律,那你想不想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规律,画出美丽的图案呢?
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白纸卡,用彩笔画出或用彩色贴图设计出一幅有规律 排列的图案。
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用手机投屏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回答得好时用101ppt中的点赞或气球进行表杨鼓励。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学生如果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加以应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小设计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一次培养和提升。
【课后小结】:
教学中的得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非常活跃,他们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学会了找最基本图形的排列规律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应用,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①.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巧妙引出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开课时,我用“变魔术”来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快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
“变魔术”是一年级学生感兴趣的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都积极猜老师下一个会变出什么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开始的时候,学生是乱猜,当老师有规律地出示两、三组图片后,学生就猜得很准确,速度也越来越快。这说明学生在自我调整思维,经历了乱猜到有规律猜的过程,初步感知了规律,为新课的教学作了铺垫,老师则巧妙地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找规律”。
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规律、拓展规律
新课程标准指出:知识的获取来自于学生的亲身体验,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上课的时候,我设计了很多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规律,这样既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又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操作完后,我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
我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找一找”,
第二个活动是小组交流“说一说”,
第三个活动是学生动手“圈一圈”,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彩旗的排列规律,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最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学生们初步学会了找规律的方法:先找到几个一组,再看一组内是怎样变化的。整个过程循序渐进,非常有层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③.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十分关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先设计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们找出和欣赏了许多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明白了:规律不光在书本上,也在实际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随后,我设计了表演规律:让学生自编有规律的动作,上台表演给大家看。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我相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播下一粒种子:学好了数学真有用啊!
最后我设计了创造规律(小小设计师),让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白色卡纸,用彩笔画或者用图贴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学生完成后,我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他们的作品,每展示一个学生的作品,那个学生的小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别的小朋友也兴高采烈地欣赏着,此时他们都沉浸在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里。
教学中的失
我发现第四个环节“创造规律”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用彩笔画出有规律的图案,对于学生来说这个要求太高了,画出规律要求高了。
教学中的改
第四个环节可以改为: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彩色图贴,让学生贴出有规律的图案,而不是让学生画出规律,这样降低要求,教学过程会走得更实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教学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究与感悟,在活动中学习与发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 找规律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7. 找规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中感知规律,情境中发现规律,练习中巩固规律,生活中欣赏规律,全课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 找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