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4/1.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4/2.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4/3.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4/4.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4/5.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4/6.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4/7.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4/8.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3/1_17249336234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3/2_17249336234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1/1_17249336161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1/2_17249336161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2/1_172493361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2749142/2/2_172493361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第3课《平行线的性质》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并会对命题举反例.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并会对命题举反例.
学习过程:
一、新知引入
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内容,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2、平行公理的推论是什么?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有什么特点?
4、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二、新知讲解
知识点1 命题
Ⅰ、看下面语句: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Ⅱ、再看下面的语句:
(1)画线段AB=CD;(2)点P在直线AB外;(3)对顶角相等吗?
这两组有什么区别?
练习:
根据你的理解,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
(5)内错角相等( )
●归纳: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
练习: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同学们,这些命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述呢?
●归纳:
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为:如果这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巩固练习: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同旁内角互补;
知识点2 命题的判断
我们知道,有些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而有些命题题设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成立。
如命题:“如果两个角相加等于90度,那么它们互余”就是一个正确的命题。
如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归纳: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通过你的理解,请回答:
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猪有四只脚;
2、内错角相等;
3、画一条直线;
4、四边形是正方形;
5、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同垂直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8、过点P画线段MN的垂线;
9、x>2
知识点3 定理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理解、相信同学们对命题已经有很好的认识了!那么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如:对顶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等等、这些命题都是真命题,真命题有什么作用呢?
●归纳:
像前面的某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____,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_____。
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做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______。(注意强调,推理的严密性。)
三、例题讲解
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例、已知直线b//c,a⊥b,求证a⊥c
证明:
疑问:想一想,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反例等方法。,那么如果是假命题我们又该如何说明呢?
●归纳: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_______。
巩固练习:
1、如图,从①∠1=∠2;②∠C=∠D;③∠A=∠F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所组成的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2、某旅行团在一城市游览,有甲、乙、丙、丁四个景点,导游说:“要游览甲,就得去乙;乙、丙只能去一个;丙、丁要么都去,要么都不去.”根据导游的说法,在下列选项中,该旅行团可能游览的景点是( )
A.甲、丙 B.甲、丁 C.丙、丁 D.乙、丁
3、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1|>1,则a>2”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a=2 B.a=-1
C.a=0 D.a=1
4、如图,已知∠A=∠D,BE平分∠ABC,CF平分∠BCD.求证:∠AEB=∠CFD.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测评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作直线AB的垂线 B.在线段AB上取点C
C.同旁内角互补 D.垂线段最短吗
2、在证明过程中,可以用来作为推理依据的是( )
A.基本事实 B.定理、定义、基本事实
C.基本事实、定理 D.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基本事实
3、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是假命题的是( )
A.∠A=30°,∠B=50°
B.∠A=30°,∠B=70°
C.∠A=30°,∠B=90°
D.∠A=30°,∠B=110°
4、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不同的直线a,b,c,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②如果b∥a,c∥a,那么b∥c;③如果b⊥a,c⊥a,那么b⊥c;④如果b⊥a,c⊥a,那么b∥c.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__.(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5、把命题“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
6、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如图,AB∥CD,∠1=∠B,∠2=∠D.求证:BE⊥DE.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3 平行线的性质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3 平行线的性质完美版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0章103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pptx、103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同步练习docx、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3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北师大版3 平行线的性质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3 平行线的性质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23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pptx、北师大版中学数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3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详案docx、23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7.5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7.5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课件ppt,文件包含75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课件pptx、75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练习doc、75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docx、75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