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9 枣儿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 曹刿论战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 陈涉世家 教案 2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出师表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 诗词曲五首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获奖教学设计
展开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封建社会里,皇权威严,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被赐剑自刎,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更难得的是邹忌能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2.背景资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个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历史上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自己的主张。他们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3.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 衣冠(ɡ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4.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虚词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昳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孰与:……与……相比,谁……,表示对比。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第二天。
弗如:不如。
诚:确实。
莫:没有人,没有谁。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市朝:公共场合。
闻:使……听到。
间:间或、偶然。
期年:满一年。
(2)一词多义
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
门庭若市(好像)
孰孰视之(仔细)[来源:学,科,网]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朝朝服衣冠(早晨)
能谤讥于市朝(公开场合)
皆朝于齐(朝见)
于皆朝于齐(到)
皆以美于徐公(比)
能谤讥于市朝(在)
(3)古今异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处所。)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君主身边的近臣。今义:表方位。)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长,高。今义:修理。)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偏爱。今义:自私。)
⑤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
⑥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来源:Zxxk.Com]
⑦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③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二、走进文本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来源:学&科&网]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3.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交流点拨:邹忌以自身生活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应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合作探究】
一、分段精读 深层探究
1.阅读第一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通过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事而有所感悟。
(2)邹忌是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通过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用妻、妾、客的三答与徐公比美。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镜”,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他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因比美而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阅读第二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邹忌采用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弊纳谏。最后恳切地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阅读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王曰:‘善’。”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论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次变化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赏析人物 把握主旨
(一)人物赏析
再读课文,说说邹忌和齐王各是什么样的人?
邹忌是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忠君爱国的谋士。齐威王是心胸宽广、虚心纳谏、明智果敢、勇于改革、重贤明理的开明君主。
(二)主旨探究
1.邹忌在自己与徐公的比美事件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这启示我们要善于思考。要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荐自己。
2.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一二。
①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荀子
②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
③世界的三大战略武器:口才、美元、电脑。——西方
④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圣经》
(2)《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板书设计】
[来源:Z§xx§k.Com]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课文讲授,深入分析,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名言导入,激发情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深入分析,课堂小结,实际演练,分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