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设计
展开教师姓名 |
| 单位名称 |
| 填写时间 |
| |
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六年级下册 | 教材版本 | 部编版 | |
课题名称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
难点名称 | 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到这与众不同的情怀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意境与情感是诗词的核心。在诵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很多送别诗和词都像一首悲歌,令人酸,令人肠断但本首词却表达了对友人的一种美好祝福,学生很难感受到这与众不同的情怀
| |||||
难点教学方法 | 填写示例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配乐有感情朗读,带学生进入意境,介绍作者王观 宋代词人,字通叟[sōu]。仁宗时中进士,作《扬州赋[fù]》,神宗阅后甚喜。其词构思新颖[yǐng],不落俗套。代表作有《临江仙∙离杯》《高阳台》以及写作背景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1,释题意卜算子:词牌名。鲍浩然:词人的朋友。之:往,去。题目译为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 2.学习上阙,学习注释,翻译诗句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欲:想,想要。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形容仪态美好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问路人儿要到哪个方向?到山水交汇处。 3.学习下阕,学习注释,翻译诗句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如果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4.对整首诗进行主题理解 这是一首有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的情景。词人想象奇异,将人和景巧妙相连,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 5.赏析上阙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为情语,运用比喻把送别时的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运用设问暗示好友即将归乡。 6.赏析下阕 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一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离别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愿,表达出祝福之意,希望朋友归去后能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 7.在读词,诵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感悟词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出示与送别相关的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小结 | 这就是“景事交融,情寓其中”啊,送别诗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抒发别情。但是,这种情必须借助某种景物或事件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情有所依”! |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 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