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下册15.2*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5.2*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发展目标,重点难点,知人论世,预习准备,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文言知识,细读全文,理清思路,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句意思,通过朗读,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
2.思维发展与提升:借助注释和词典,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四条罪状”的反驳,从而感受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3.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循循善诱的高超的说理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理思维。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做事坚持原则,说话要委婉有礼、谦恭敬人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四条罪状”的反驳。
2.难点:把握文中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手法。
【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王安石
生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被罢免。第二年又出任宰相;熙宁九年请辞,在江宁(今南京)居住。被封为舒国公,后被改封荆,世称荆公。死后封号为“文”。
成就: 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桂枝香·金陵怀古》颇有名。
代表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背景链接: 对反对派有理有利有节的回击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马上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抨击和极力阻挠。第二年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司马光接连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王介甫书》,攻击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则写了这篇名文一一批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3.题解:“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4.文体知识: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作书信、文件讲,说明写给谁。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另一种是作书写、记载讲,如“明初四杰”之一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赌输赢的人的故事。
【预习准备】根据课文,读准字音,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怨谤( ) 强聒( ) 重( )念 难壬( )人
恤( ) 胥( )怨 度( )义 盘庚( ) 会晤( )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
1、读字音。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古音字的读音。
2、读节奏。要读清节奏关键得翻译好文句,只有明白了语句的含义才能划分好节奏,因为节奏是以意义为单位来划分的。
3、读语气。请同学们借助翻译参考书把文章的翻译通读一遍,然后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再把文章朗读一遍,把文章的语气读出来。
【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某: 蒙教: 窃: 操:
术: 强聒: 略: 上报:
重念: 视遇: 厚: 反复:
卤莽: 见恕: 名实: 人主
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举: 辟: 壬人: 固:
习于苟且: 恤: 汹汹: 胥怨:
非特: 度(dù): 度(duó): 膏泽: 不事事: 敢知: 由: 不任:
2.通假释义: 不复一一自辨(“ ”通“ ”, 。)
3.古今异义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古义: 今义:)
难壬人(古义: 今义:)
于反复不宜卤莽(古义: 今义: )
4.词类活用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5.特殊句式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终必不蒙见察
【细读全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 和 。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部分:全文 的重点部分,作者以“ ”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一一 ,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 语。
【合作探究】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2.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
3.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
4.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5.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王安石认为呢?
6.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7.作者重点批驳对方的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
8.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9.作为“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胆略?
【拓展提高】
1.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是如何认识理解的?
2.你是如何评价司马光的?
3.如果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这封信,他会怎么样?
【写法探究】
第一,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
第二,论证方法多样
①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③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
第三,气势磅礴,寓刚于柔。
①立足于理,理足则气盛。
②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无可阻挡。
③擅用反语,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主题归纳】全文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从而批驳了保守派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弊端,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以及坚持变法的坚决态度。
【感悟升华】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充满艰辛、奉献甚至牺牲,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很难支撑人们克服和战胜改革创新中的艰难曲折的。你觉得改革家应该具备哪些精神?
【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游处:交游相处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
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加强
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施加恩泽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度义而后动
A.一夜飞度镜湖月 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C.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D.因自度其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故略上报 B.于反复不宜卤莽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B籍吏民,封府库
C范增数目项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5.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举先王之政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故:原因 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
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念 D.度义而后动 度:考虑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安石用来反驳司马光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④为天下理财 ⑤辟邪说,难壬人 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A. ①③⑤ B.②④⑥C. ①②⑥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
B.本文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了不满。
C.本文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D.本文批驳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但又注意分寸,既表明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2*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总体感知,学习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15.2*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理解文本,任务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2*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巩固诊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