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观察、猜想与证明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观察、猜想与证明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能判定AB∥CD的条件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A的余角是30°,这个角的补角是( )
A.30°B.60°C.120°D.150°
2、如图,已知∠1 = 40°,∠2=40°,∠3 = 140°,则∠4的度数等于( )
A.40°B.36°C.44°D.100°
3、如图,直线a∥b,直线AB⊥AC,若∠1=52°,则∠2的度数是( )
A.38°B.42°C.48°D.52°
4、如图,一条公路经过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如果第一次的拐角为150°,则第二次的拐角为( )
A.40°B.50°C.140°D.150°
5、若∠A与∠B互为补角,且∠A=28°,则∠B的度数是( )
A.152°B.28°C.52°D.90°
6、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已知∠α=30°14′,则∠β的度数为( )
A.75°14′B.59°86′C.59°46′D.14°46′
7、已知∠1与∠2互为补角,且∠1>∠2,则∠2的余角是( )
A.∠1B.C.∠2D.
8、如图,能判定AB∥CD的条件是( )
A.∠2=∠BB.∠3=∠AC.∠1=∠AD.∠A=∠2
9、如图,已知直线,相交于O,平分,,则的度数是( )
A.B.C.D.
10、若的补角是125°,则的余角是( )
A.90°B.54°C.36°D.35°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点为直线上一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的余角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推理理由:
如图,CD∥EF,∠1=∠2.求证:∠3=∠ACB.
证明:∵CD∥EF,
∴∠DCB=∠2________.
∵∠1=∠2,
∴∠DCB=∠1________.
∴GD∥CB________.
∴∠3=∠ACB________.
3、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40°,则∠DAC的度数为____.
4、如图,已知AB∥CD,∠1=55°,则∠2的度数为 ___.
5、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40°,则∠AEC=_____度.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已知如图,AO⊥BC,DO⊥OE.
(1)不添加其它条件情况下,请尽可能多地写出图中有关角的等量关系(至少3个);
(2)如果∠COE=35°,求∠AOD的度数.
2、如图,如果∠1=60°,∠2=120°,∠D=60°,那么AB与CD平行吗?BC与DE呢?
观察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必要的依据或结论.
解∵∠1=60°(已知)
∠ABC=∠1 (① )
∴∠ABC=60°(等量代换)
又∵∠2=120°(已知)
∴(② )+∠2=180°(等式的性质)
∴AB∥CD (③ )
又∵∠2+∠BCD=(④ °)
∴∠BCD=60°(等式的性质)
∵∠D=60°(已知)
∴∠BCD=∠D (⑤ )
∴BC∥DE (⑥ )
3、如图,在8×6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点M是∠ABC内部的一点,点A、B、C、D、M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
(1)过点M画BC的平行线MN交AB于点N;
(2)过点D画BC的垂线DE,交AB于点E;
(3)点E到直线BC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
4、如图,直线交于点,于点,且的度数是的4倍.
(1)求的度数;
(2)求的度数.
5、如图,已知BC,DE相交于点O,给出以下三个判断:①ABDE;②BCEF;③∠B=∠E.请你以其中两个判断作为条件,另外一个判断作为结论,写出所有的命题,指出这些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真命题加以证明.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根据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一个角的余角是,
这个角的补角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概念并理清余角和补角的关系.
2、A
【分析】
首先根据得到,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出∠4的度数.
【详解】
∵∠1=40°,∠2=40°,
∴∠1=∠2,
∴PQMN,
∴∠4=180°﹣∠3=4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A
【分析】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先求出∠B,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
【详解】
解:∵AB⊥AC,∠1=52°,
∴∠B=90°﹣∠1
=90°﹣52°
=38°
∵a∥b,
∴∠2=∠B=38°.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等知识,在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4、D
【分析】
由于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可考虑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
【详解】
解:∵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
∴∠B=∠C=15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5、A
【分析】
根据两个角互为补角,它们的和为180°,即可解答.
【详解】
解:∵∠A与∠B互为补角,
∴∠A+∠B=180°,
∵∠A=28°,
∴∠B=15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补角,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补角的定义.
6、C
【分析】
观察图形可知,∠β=180°-90°-∠α,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β=180°﹣90°﹣∠α
=90°﹣30°14′
=59°46′.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准确识图,得到∠β=180°-90°-∠α是解题的关键.
7、B
【分析】
由已知可得∠2<90°,设∠2的余角是∠3,则∠3=90°﹣∠2,∠3=∠1﹣90°,可求∠3=,∠3即为所求.
【详解】
解:∵∠1与∠2互为补角,
∴∠1+∠2=180°,
∵∠1>∠2,
∴∠2<90°,
设∠2的余角是∠3,
∴∠3=90°﹣∠2,
∴∠3=∠1﹣90°,
∴∠1﹣∠2=2∠3,
∴∠3=,
∴∠2的余角为,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余角补角相关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
8、D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找出正确选项即可.
【详解】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2,
∴AB∥CD,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培养了学生“执果索因”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9、C
【分析】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AOC的度数,再根据邻补角求得∠BOC的度数即可.
【详解】
解:∵OA平分∠EOC,∠EOC=100°,
∴∠AOC=∠EOC=50°,
∴∠BOC=180°﹣∠AOC=13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有关计算,邻补角.能正确识图是解题关键.
10、D
【分析】
根据题意,得=180°-125°,的余角是90°-(180°-125°)=125°-90°,选择即可.
【详解】
∵的补角是125°,
∴=180°-125°,
∴的余角是90°-(180°-125°)=125°-90°=35°,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补角,余角的计算,正确列出算式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5 55 与
【分析】
(1)由,可得,,所以,,,所以,已知的度数,即可得出与的度数;
(2)由(1)可得的余角是与,要求的补角,即要求的补角,的补角是.
【详解】
解:(1),,
,,
,,,
,
,
,;
(2)由(1)可得的余角是与,
,
的补角是,
的补角是.
故答案为:(1)35,55;(2)与,.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余角、补角以及垂直的定义,熟记补角、余角以及垂直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求出,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
【详解】
证明: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故答案为: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等量代换;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理解题意,结合图形,综合运用判定的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
3、40°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D=∠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C=∠EAD,即可得答案.
【详解】
∵AD∥BC,∠B=40°,
∴∠EAD=∠B=40°,
∵AD是∠EAC的平分线,
∴∠DAC=∠EAD=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4、
【分析】
如图(见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即可得.
【详解】
解:如图,,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5、70
【分析】
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CAB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求出∠EAB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AEC的度数即可.
【详解】
解:∵ABCD,
∴∠C+∠CAB=180°,
∵∠C=40°,
∴∠CAB=180°-40°=140°,
∵AE平分∠CAB,
∴∠EAB=70°,
∵ABCD,
∴∠AEC=∠EAB=70°,
故答案为70.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三、解答题
1、(1),;(2).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垂直可得,再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
(2)根据(1)的结论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
,
,
,
即图中有关角的等量关系有,;
(2)由(1)已得:,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直、角的和差,熟练掌握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四个角为直角是解题关键.
2、对顶角相等;∠A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80;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
【分析】
先求出∠ABC=60°,即可证明∠ABC+∠2=180°得到AB∥CD,然后求出∠BCD=∠D 即可证明BC∥DE.
【详解】
解∵∠1=60°(已知)
∠ABC=∠1 (对顶角相等),
∴∠ABC=60°(等量代换),
又∵∠2=120°(已知),
∴∠ABC+∠2=180°(等式的性质),
∴A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又∵∠2+∠BCD=180°,
∴∠BCD=60°(等式的性质),
∵∠D=60°(已知),
∴∠BCD=∠D (等量代换),
∴BC∥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A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80;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对顶角相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3、(1)见解析;(2)见解析;(3)DE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同位角相同,两直线平行,进行作图即可;
(2)根据垂线的定义作图即可;
(3)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如图所示,点N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点E即为所求;
(3)由题意可知:点E到直线BC的距离是线段DE的长度,
故答案为:DE.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作垂线,画平行线,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4、(1)∠AOD=36°,∠BOD=144°;(2)∠BOE =54°
【解析】
【分析】
(1)先由的度数是的4倍,得到∠BOD=4∠AOD,再由邻补角互补得到∠AOD+∠BOD=180°,由此求解即可;
(2)根据垂线的定义可得∠DOE=90°,则∠BOE=∠BOD-∠DOE=54°.
【详解】
解:(1)∵的度数是的4倍,
∴∠BOD=4∠AOD,
又∵∠AOD+∠BOD=180°,
∴5∠AOD=180°,
∴∠AOD=36°,
∴∠BOD=144°;
(2)∵OE⊥CD,
∴∠DOE=90°,
∴∠BOE=∠BOD-∠DOE=5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线的定义,邻补角互补,熟练掌握邻补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
5、ABDE,BCEF,则∠B=∠E,此命题为真命题,见解析.
【解析】
【分析】
三个判断任意两个为条件,另一个为结论可写三个命题,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详解】
(1)若AB∥DE,BC∥EF,则∠B=∠E,此命题为真命题.
(2)若AB∥DE,∠B=∠E,则BC∥EF,此命题为真命题.
(3)若∠B=∠E,BC∥EF,则AB∥DE,此命题为真命题.
以第一个命题为例证明如下:
∵AB∥DE,
∴∠B=∠DOC.
∵BC∥EF,
∴∠DOC=∠E,
∴∠B=∠E.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求解该类题目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观察、猜想与证明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真命题的个数为,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已知,则的余角的补角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七章 观察、猜想与证明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α=55°,则∠α的余角是,如图,不能推出a∥b的条件是,如图,直线A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观察、猜想与证明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命题,下列命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