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江阴中学、太湖格致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及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江阴中学、太湖格致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及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为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行动指南。下列行为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能开车就不步行”提高出行效率,彰显城市发达程度
B.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D.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2.(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活性炭吸附色素B.硫酸除锈
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3.(1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成浅绿色
D.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
4.(1分)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B.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盐酸和石灰水
C.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D.稀释浓硫酸
5.(1分)下列物质俗称、化学式相符合的一组是( )
A.火碱 Na2CO3B.熟石灰 CaO
C.生石灰 CaCO3D.烧碱 NaOH
6.(1分)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7.(1分)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
B.该元素符号为Mg
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8.(1分)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二氧化硫B.氢气C.二氧化碳D.氨气
9.(1分)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X↑+8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 )
A.HClOB.ClO2C.O2D.Cl2
10.(1分)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大
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为39.02%的硝酸钾溶液
11.(1分)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AB.BC.CD.D
12.(1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Fe→FeSO4B.CO2→CaCO3C.KNO3→K2CO3D.HCl→CuCl2
13.(1分)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NH4NO3固体溶于水
B.煅烧石灰石
C.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加入金属
D.CuSO4和H2SO4混合液中加入NaOH
14.(1分)中考复习阶段,小胖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③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使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⑤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⑥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5B.4C.3D.2
15.(1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K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K2SO4,一定没有Na2CO3
B.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KCl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8分)
16.(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
(1)常见的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
(2)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 。
(3)炉具清洁剂中的碱 。
(4)最常用的溶剂 。
17.(4分)日前,东南大学教师首创“南京地铁车厢速查表”走红网络。地铁是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建设中各种材料被广泛应用。
(1)地铁站的排水管采用聚乙烯塑料管道,聚乙烯塑料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施工中挖掘岩石的机械刀片用钨钢制成,据此推测钨钢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 。
(3)科研人员研制出的钢轨防锈涂料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
(4)地铁隧道中常用氢氧化镁作为阻燃材料,其阻燃原理是受热分解生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7分)
18.(11分)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上述装置 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用E装置收集O2,则验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为原料制取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获得干燥的H2,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填写试剂名称),若制取0.4gH2,理论上需要 g10%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
(4)小睿和小琦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①小琦先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M、N中均无明显变化,M中盛放 溶液。
②小琦再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N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步实验目的 小睿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③小睿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M、N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M、N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19.(6分)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
①反应 I是粗盐除杂;
②反应 II是特殊条件下电解NaCl溶液制NaClO3;
③反应Ⅲ是ClO2的制取。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工艺流程如图,
(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2)过量的试剂X是 (填化学式),操作A的名称是 。
(3)求出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
(4)加入适量HCl除为了满足电解时的微酸性外,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请写出其中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和 。
20.(10分)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铜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2)铜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电缆(外面包裹了电缆皮),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工业上用含铜废料(如:碎铜、电缆皮等)。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提出可以用含铜废料制备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主要流程如图:
(1)含铜废料粉碎的目的是 。
(2)该流程中,加入H2O2后要求温度控制在50℃到60℃加热的原因为 。
(3)兴趣小组同学一致指出,将滤液经蒸发浓缩、 (填结晶方法)、过滤等操作后,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硫酸铜晶体(CuSO4•xH2O),晶体采用酒精淋洗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
(三)铜生锈会生成碱式碳酸铜,而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
资料:xCuCO3•yCu(OH)2•zH2O加热至200时会分解得到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测定某种产品的组成,该兴趣小组准确称量了25.8g的样品,设计了如图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1)实验前应该先 ,再鼓入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B、C、D、E的质量。
(2)停止鼓入氮气,调控温电加热220℃持续加热,观察到装置B中 时表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3)反应结束后,再缓缓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
(4)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 。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江阴中学、太湖格致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1分)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为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行动指南。下列行为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能开车就不步行”提高出行效率,彰显城市发达程度
B.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D.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分析】A、根据开车能增加污染物的排放考虑;B、根据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方法考虑;C、根据防止白色污染考虑;D、根据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A.“能开车就不步行”提高出行效率,彰显城市发达程度,不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 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造成空气污染,不合题意;
C.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造成白色污染,不合题意;
D.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可以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活性炭吸附色素B.硫酸除锈
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正确;
B、硫酸除锈是利用硫酸与氧化铁发生反应,将锈除去,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错;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A。
3.(1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成浅绿色
D.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
【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和稀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1分)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B.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盐酸和石灰水
C.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D.稀释浓硫酸
【分析】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吧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据此逐项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实验过程中,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试管进入的液体比伸入水中的多,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方案正确;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因此可以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盐酸和石灰水,故方案正确;
C、通过两处白磷的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实验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具有可燃性,故方案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吧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此该方法正确。
故选:C。
5.(1分)下列物质俗称、化学式相符合的一组是( )
A.火碱 Na2CO3B.熟石灰 CaO
C.生石灰 CaCO3D.烧碱 NaOH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Na2CO3是碳酸钠的化学式,俗称纯碱、苏打,其俗称和化学式不相符合。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CaO是氧化钙的化学式,俗称生石灰,其俗称和化学式不相符合。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其俗称和化学式不相符合。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俗称和化学式相符合。
故选:D。
6.(1分)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B、依据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以及离子符号的书写要求分析判断;
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
D、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
B、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而④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多2是镁离子,其符号应该是Mg2+,故B错误;
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故C错误;
D、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而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是一种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7.(1分)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
B.该元素符号为Mg
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残留部分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汉字名称的偏旁是“金”字,说明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故错误;
C.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正确;
D.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正确。
故选:B。
8.(1分)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二氧化硫B.氢气C.二氧化碳D.氨气
【分析】能用浓H2SO4干燥,又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这两者反应;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解答】解:A、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既可以用浓H2SO4干燥,又可以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NH3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1分)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发生如下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X↑+8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 )
A.HClOB.ClO2C.O2D.Cl2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解答】解:由2KMnO4+16HCl=2KCl+2MnCl2+5X↑+8H2O可知,反应前后钾原子都是2个,锰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8个,氢原子都是1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6个,反应后应该是16个,其中10个包含在5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l2。
故选:D。
10.(1分)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大
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为39.02%的硝酸钾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B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可以变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所以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为×100%=39.02%的硝酸钾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1.(1分)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AB.BC.CD.D
【分析】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由常见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原理和物质的鉴别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和酸的使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人体的营养素分析。
【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为保护气,例如填充食品袋防腐;H2O2能分解放出O2,故可用于实验室制O2,所以正确。
B、汽油和酒精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圆珠笔油能溶解于汽油和酒精;区别棉与羊毛,可以用灼烧的方法,羊毛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正确。
C、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用降低温度,但不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皮肤沾上浓硫酸,要先抹布擦拭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所以错误。
D、维生素C的缺乏症又叫坏血病,糖类、蛋白质属于人体六大营养素之列,是人类必须摄取的营养素,所以正确。
故选:C。
12.(1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Fe→FeSO4B.CO2→CaCO3C.KNO3→K2CO3D.HCl→CuCl2
【分析】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C、硝酸钾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钾;
D、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解答】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选项通过一步反应能够实现;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选项通过一步反应可以实现;
C、硝酸钾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钾,该选项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D、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该选项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C。
13.(1分)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NH4NO3固体溶于水
B.煅烧石灰石
C.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加入金属
D.CuSO4和H2SO4混合液中加入NaOH
【分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B、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C、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加入足量金属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硫酸;
D、根据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钠也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只有当稀硫酸被氢氧化钠全部反应后,氢氧化铜沉淀才会显出。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应该是溶液温度先降低,后慢慢恢复至室温,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稀H2SO4加入足量金属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硫酸,因此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加入足量金属时,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钠也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只有当稀硫酸被氢氧化钠全部反应后,才能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反应完,则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14.(1分)中考复习阶段,小胖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③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使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⑤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⑥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5B.4C.3D.2
【分析】①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③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判断。
⑤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⑥根据盐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说法错误。
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说法正确。
③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说法错误。
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说法正确。
⑤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说法错误。
⑥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盐,也可能是酸,故说法错误。
故正确的个数是2个。
故选:D。
15.(1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K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K2SO4,一定没有Na2CO3
B.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KCl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硫酸钾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硫酸钾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不正确;
B、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KCl,一定没有硫酸钠、硫酸钾,故正确;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不正确;
D、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钾、碳酸钠、硫酸钾、硫酸钠、氯化钾6种情况,故不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8分)
16.(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
(1)常见的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C(或H2或CO) 。
(2)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 HCl 。
(3)炉具清洁剂中的碱 NaOH 。
(4)最常用的溶剂 H2O 。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氢气、一氧化碳和碳是具有还原性物质;故填:C(或H2或CO);
(2)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故填:HCl;
(3)炉具清洁剂中的碱是氢氧化钠;故填:NaOH;
(4)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故填:H2O。
17.(4分)日前,东南大学教师首创“南京地铁车厢速查表”走红网络。地铁是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建设中各种材料被广泛应用。
(1)地铁站的排水管采用聚乙烯塑料管道,聚乙烯塑料属于 合成材料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施工中挖掘岩石的机械刀片用钨钢制成,据此推测钨钢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 质地坚硬 。
(3)科研人员研制出的钢轨防锈涂料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
(4)地铁隧道中常用氢氧化镁作为阻燃材料,其阻燃原理是受热分解生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OH)2MgO+H2O↑ 。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合金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金属的锈蚀条件来分析;
(4)根据反应的原理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合成材料;
(2)钨钢制成的刀片可以挖掘岩石,说明钨钢质地坚硬,故填:质地坚硬;
(3)钢铁在与水、氧气共存时易发生锈蚀,钢轨防锈涂料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填:隔绝氧气和水;
(4)氢氧化镁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镁和水;故填:Mg(OH)2MgO+H2O↑。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7分)
18.(11分)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名称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上述装置 A 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如果用E装置收集O2,则验满的方法是 带火星的木条置于c处,木条复燃,氧气集满 。
(3)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为原料制取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若要获得干燥的H2,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浓硫酸 (填写试剂名称),若制取0.4gH2,理论上需要 196 g10%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
(4)小睿和小琦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①小琦先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M、N中均无明显变化,M中盛放 NaOH 溶液。
②小琦再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N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此步实验目的 验证CO2与Ca(OH)2能发生反应 小睿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③小睿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M、N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M、N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关闭K时,N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通入的CO2气体体积远大于M中溶液的体积,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
【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根据高锰酸钾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密度和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性质回答此题;
(3)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浓硫酸的吸收性,选择干燥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硫酸质量;
(4)①根据实验现象,推断M和N中盛放的试剂;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①和②形成对比,找到变量,得出实验结论;
③根据气体体积变化回答此题。
【解答】解:(1)①为加入液体的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制取氧气,所以选择发生装置为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反应条件及气体符号;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从b进气,从c排空,因此验证是否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c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判断氧气是否集满;
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带火星的木条置于c处,木条复燃,氧气集满。
(3)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书写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利用浓硫酸吸水性,作为干燥剂使用;设所需硫酸质量为m,
Zn+H2SO4=ZnSO4+H2↑
98 2
m 0.4g
m=19.6g,硫酸溶液质量为x,所以x×10%=19.6g,x=196g;
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浓硫酸;196。
(4)①通入气体无明显反应,说明M中把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了,进入N中无明显现象,若N中为澄清石灰水,则会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所以M为NaOH,N中为Ca(OH)2;
故答案为:NaOH。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根据①和②的操作步骤,可以看到②中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验证CO2与Ca(OH)2能发生反应。
③根据题目信息,可知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而通入气体体积是溶液体积的10倍,超过了其溶解能力,所以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关闭K时,N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通入的CO2气体体积远大于M中溶液的体积,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19.(6分)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
①反应 I是粗盐除杂;
②反应 II是特殊条件下电解NaCl溶液制NaClO3;
③反应Ⅲ是ClO2的制取。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工艺流程如图,
(1)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除尽氯化镁 。
(2)过量的试剂X是 Na2CO3 (填化学式),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
(3)求出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4 。
(4)加入适量HCl除为了满足电解时的微酸性外,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请写出其中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和 氯化钠 。
【分析】(1)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2)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把液体和固体分离;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5)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解答】解:(1)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除尽氯化镁。
故填:除尽氯化镁。
(2)过量的试剂X是Na2CO3,用来除去溶液中的氯化钙;
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把液体和固体分离。
故填:Na2CO3;过滤。
(3)设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x,
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题意有:x+(﹣2)×2=0,
x=+4,
故填:+4。
(4)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和氯化钠。
故填:氯化钠。
20.(10分)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铜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Fe+CuSO4=FeSO4+Cu 。
(2)铜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电缆(外面包裹了电缆皮),这是利用了铜的 导电 性。
(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工业上用含铜废料(如:碎铜、电缆皮等)。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提出可以用含铜废料制备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主要流程如图:
(1)含铜废料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 。
(2)该流程中,加入H2O2后要求温度控制在50℃到60℃加热的原因为 防止H2O2受热分解 。
(3)兴趣小组同学一致指出,将滤液经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填结晶方法)、过滤等操作后,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硫酸铜晶体(CuSO4•xH2O),晶体采用酒精淋洗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减少硫酸铜晶体因溶于水而损失 。
(三)铜生锈会生成碱式碳酸铜,而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
资料:xCuCO3•yCu(OH)2•zH2O加热至200时会分解得到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测定某种产品的组成,该兴趣小组准确称量了25.8g的样品,设计了如图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1)实验前应该先 检查气密性 ,再鼓入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B、C、D、E的质量。
(2)停止鼓入氮气,调控温电加热220℃持续加热,观察到装置B中 不再有气泡生成 时表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3)反应结束后,再缓缓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排出装置内气体,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后面的装置充分吸收 。
(4)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 CuCO3•Cu(OH)2•2H2O 。
【分析】(一)(1)根据金属活动性制备铜;
(2)根据铜线的应用场所判断物理性质;
(二)(1)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回答此题;
(2)根据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的性质回答此题;
(3)由溶液制备溶质的操作过程回答此题;考查晶体洗涤的原则;
(三)(1)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需要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2)根据产生气体不溶性回答此题;
(3)反应内部气体有剩余,为了保证气体的充分吸收,需要通入氮气排出残留气体;
(4)根据质量变化计算其中的化学式。
【解答】解:(一)(1)古代采用铁与硫酸铜反应制取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
(2)用作电线,主要用于电力的输送,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导电。
(二)(1)粉碎后,物质接触面积增大,可以使反应充分进行;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
(2)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从而抑制反应了进行,所以需要控制温度,避免分解;
故答案为:防止H2O2受热分解。
(3)由溶液制得结晶固体时,首先蒸发浓缩达到饱和状态,然后降温结晶,析出固体,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纯净的晶体;硫酸铜的晶体可以溶于水,为了避免损失,所以采用酒精洗涤;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减少硫酸铜晶体因溶于水而损失。
(三)(1)反应过程有气体生成,所以需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气密性。
(2)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不溶于浓硫酸,所以当充分分解后,不在有二氧化碳生成,在浓硫酸中也就看不到气泡,此时反应完全;
故答案为:不再有气泡生成。
(3)由于装置内空间较多,且气体密度较大,不易全部排出,所以需要继续通入不影响原实验中产生气体性质的气体,进行排空,保证气体被充分吸收;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内气体,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后面的装置充分吸收。
(4)装置B增加质量为水的质量,C和E增加了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水的质量=105.4g﹣100g=5.4g,二氧化碳质量=104.2g﹣100g+100.2g﹣100g=4.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铜的质量=25.8g﹣5.4g﹣4.4g=16g,水中含有氢元素质量=5.4g×=0.6g,二氧化碳中碳的质量=4.4g×,氧化铜中铜的质量=16g×,氢、碳、铜原子个数==6:1:2,根据化学式可以看出铜原子一共有x+y,氢原子一共有2y+2z,碳原子一共有x个,而根据碳原子个数,此时x=1,x+y=2,y=1,2y+2z=6,z=2,所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CO3•Cu(OH)2•2H2O;
故答案为:CuCO3•Cu(OH)2•2H2O。
A
物质性质与用途
B
日常生活经验
N2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
C
安全常识
D
化学与生活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水冲洗,再涂氢氧化钠
维生素C﹣缺乏时引起坏血病
糖类、蛋白质﹣必需摄取的营养素
B中溶液质量/g
C中溶液质量/g
D中溶液质量/g
E中固体质量/g
反应前
100.0
100.0
100.0
120.5
反应后
105.4
104.2
100.2
120.5
A
物质性质与用途
B
日常生活经验
N2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
C
安全常识
D
化学与生活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水冲洗,再涂氢氧化钠
维生素C﹣缺乏时引起坏血病
糖类、蛋白质﹣必需摄取的营养素
B中溶液质量/g
C中溶液质量/g
D中溶液质量/g
E中固体质量/g
反应前
100.0
100.0
100.0
120.5
反应后
105.4
104.2
100.2
12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变式题,共117页。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变式题附答案,共115页。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2g,9%,3%,6g,7~10,8~48,1~6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