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系列三)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系列三),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烛之武退秦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左传》,明确文言现象,重点掌握本文虚词“以”“之”“焉”“而”“其”的用法及词类活用..
学会利用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感受烛之武强大的人格魅力..
重点
明确文言现象并掌握..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个性补充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略
二、整体感知
(一)秦、晋围郑的背景
(二)介绍《左传》
读一读
学生读
听录音或老师范读
明确:注意以下朗读
晋\军函陵
秦伯说
失其所与,不知
自读
齐读
提示学生标注文言现象的方法和符号..
虚词(空心圈)
词类活用(三角形)
通假字(双横线)
古今异义(单横线)
特殊句式(波浪线)
结合书下的注解及工具书,运用标注文言现象的方法和符号疏通全文,注意积累本文的文言现象..
学生单独完成
小组讨论,总结成果,提出疑问
小组展示成果并质疑
教师补充、解疑并总结
明确:(一)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矣)
共其乏困(共----供)
秦伯说(说----悦)
古今异义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多用于外交场合)
词类活用(掌握4-----5个即可)
烛之武退秦师(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军队驻扎)
夜缒而出(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把……当做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国,指郑国)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用作名词,恩惠)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做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肆:形容词用作动词,延伸、扩张)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亏损、损伤)
阙秦以利晋(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与郑人盟(盟:名词用作动词,签订盟约)
虚词
以
以其无礼与晋(介词,表因果,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顺承,而)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以乱易整(介词,用)
之
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
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代词,指土地)
亦去之(代词,代郑国)
为君图之(代词,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邻之厚,君之薄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而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并列)
其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代郑国)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它)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
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
吾其还也(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倒装句
状语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贰也)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B(烛之武)辞曰
C(烛之武)许之
D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
E敢以(之)烦执事
F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G(秦伯)与郑人盟
固定结构
“所”字结构形式:所+动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没有害处的)
失其所与(结交的同盟者)
课后作业
复习所学内容 2、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导入
略
合作探究
学生思考课后习题
A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B教师补充并总结
明确: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欲扬先抑,主动提出问题,烛之武没有站在若果的立场哀求可怜,而是似乎站到了秦国的立场,消除了秦伯的戒心,使谈话得以进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从亡郑的结果说明亡郑对晋有利而对秦有害,运用了对比的收费..因为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的点名秦、晋毕竟是两国的事实..这样既符合事实,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存郑的好处利诱秦伯,与上一层的亡郑之害对比,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二层是分析危害以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是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伯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在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了..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晋国贪得无厌,嚷秦伯意识到将要到来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驻守..
小结: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
三、有人用三个字归纳烛之武的性格形象,请问用哪三个字恰当?
明确:1、义
烛之武虽长期未受到重用,但面对国家危难之际,他不计前嫌,只身说退秦军,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勇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国,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3、智
明确:烛之武说退秦师的过程足见其超凡的智慧..
课堂小结
烛之武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在失意中进取,虽一直不被重用,却始终守望着,终于在晚年一鸣惊人,写就了人生的光辉一页..
五、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博好感、动君心、陈矛盾、测未来
晋军撤退
烛之武:义、勇、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做思一,学法指津,课文研读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学做思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