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2022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034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2022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034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2022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034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生物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整册试卷综合训练题
高中生物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2020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二月考改编)下列关于种群和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易错 )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
B.一块棉田中所有同种的跳蝻、蝗虫是一个种群
C.可以用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表示其种群密度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即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
2.(2021安徽合肥六校高二上期末)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密度
B.全世界的人口密度
C.一片森林中全部生物的密度
D.一片森林中全部蛇的密度
3.(2021辽宁锦州高二上期末)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一夜间捕获了50只灰仓鼠,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过一段时间,在同一地点捕获了52只灰仓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
A.50只B.200只
C.400只D.100只
4.(2021辽宁朝阳高二月考)用样方法调查某种乔木植物种群的密度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先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的数量
C.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5.(2021安徽阜阳三中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捕
B.可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只有标记重捕法
D.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6.(2021安徽合肥高二上期末改编)在多数情况下,常采用估算的方法计算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
B.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做标记应当醒目,以便再次捕捉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D.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
7.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 。
(2)调查植物的类型不同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
(3)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
(4)若某长方形地块长、宽分别为100 m、50 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 。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 m×1 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株、18株、16株、16株、15株、13株、15株、11株、13株、11株,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 。
题组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及其联系
8.(2021山东宁阳一中高二上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9年底,某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某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克隆羊多莉已经死亡
D.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某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9.(2021辽宁葫芦岛高二下期末)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结构将(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10.(2021安徽滁州高二期末改编)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法只能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B.种群密度大的种群,其个体数量一定大于种群密度小的种群
C.性别比例通常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
D.当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该种群数量一定会减少
11.如图是根据某地人口数据绘制的相关信息图示,该图反映出的信息:①表示年龄结构,②可计算性别比例,③可用于计算种群密度,④可计算出生率与死亡率。以上表述可以成立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2.(2021湖北孝感高二月考改编)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b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能一直保持稳定
B.渔业生产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a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c所示类型
D.调查显示近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缓慢增长,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图中a所示类型
13.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生物防治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如在南方茶园中,利用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诱饵,散发出类似雌性昆虫性外激素的气体,引诱雄虫前来从而掉在诱饵下的水盆中。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方法的直接影响是改变了昆虫的性别比例
B.这种方法可使害虫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密度降低的直接原因是降低了种群的出生率
C.这种方法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D.若该种群是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
14.(2021山东青海海东高二上期末)图1、图2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能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填字母),诱杀害虫的雄虫可以降低害虫的出生率,原因是破坏了害虫的 (填字母)。
(2)图2中甲的含义是 ,乙的含义是 。
(3)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 。在正常操作无误的情况下,调查所得数据一般大于实际数据,原因是 。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种群密度及其误差分析
1.(2021辽宁营口大石桥三中高二上月考改编,)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深度解析 )
A.减小样方的面积便于统计个体数量,能降低调查的误差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
C.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面积一般为1×1 m2
D.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样方法调查的对象
2.(2021山东青岛高二上期末改编,)某科技小组调查一块面积为16 hm2的森林里灰喜鹊和画眉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第一天捕获鸟共306只,将捕获的鸟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10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鸟网,捕获鸟共298只,捕获结果统计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根据统计结果估算该区域灰喜鹊大约有344只,画眉大约有148只
C.第一次放生后,扩大调查的范围,重捕后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
3.(不定项)(2021湖南百师联盟开学考试改编,)如图为三个不同森林中甲、乙、丙3个灰松鼠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所占比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甲的个体数量会增加
B.在近期内种群乙的个体数量一定会保持稳定
C.种群丙当前的个体数量在三个种群中最多
D.天敌迁入可能会使灰松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
题组二 种群不同数量特征及其联系
4.()科研人员对某岛屿一年内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
C.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
5.(2021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高二月考,)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实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和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图。
(1)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 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直接
使 降低,从而使该种害虫的 明显降低。
(3)与对照区相比,实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 ,出生率总体水平 。
(4)种群密度的应用有农田杂草状况调查、濒危动物保护、
和 等。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包含多个物种,A错误;跳蝻即蝗虫的幼虫,一块棉田中所有同种的跳蝻、蝗虫包含该种群中所有的个体,属于一个种群,B正确;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新增个体数只包含种群的部分个体,C错误;杂草不属于同一种群,D错误。
易错警示 种群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定空间”“同种生物”“所有个体”。针对变态发育的生物,种群应包含成体和幼体。
2.B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教材第2页)。一个池塘中各种鱼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同一种群,其密度不可以称为种群密度,A错误;全世界的人属于同一物种,全世界的人口密度属于种群密度,B正确;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有多个物种,不属于同一种群,其密度不可以称为种群密度,C错误;一片森林中全部的蛇存在多个物种,不属于同一种群,其密度不可以称为种群密度,D错误。
3.B 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50=52∶13,N=200,B正确。
4.C 直接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计数,无需标记,A错误;乔木体积较大,应适当增加样方的数量,B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乔木体积较大,应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正确,D错误。
5.C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教材第2页),A正确;可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C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D正确。
6.A 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会导致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因此计算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A正确;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所做标记不能太过醒目,B错误;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算值,C错误;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统计样方内部的个体以及样方边线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D错误。
7.答案 (1)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2)大 (3)8 (4)10 m 14株/m2
解析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避免掺入主观因素。根据被调查对象分布的状况和地段形状,可以有不同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一般适用于调查长宽相差不大的地块,等距取样法则适合狭长地带。(2)乔木个体较草本植物大,占地面积也大,故根据被调查对象的不同,应适当调整样方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调查对象为草本植物时,选用1 m×1 m的样方,灌木选用4 m×4 m的样方,乔木选用10 m×10 m的样方。(3)样方法的计数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4)长为100 m的地带利用等距取样法取10个样方,应每隔10 m取一个样方,即两个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是10 m;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每个样方中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12+18+16+16+15+13+15+11+13+11)÷10=14(株/m2)。
8.C A选项是对种群性别比例的描述,性别比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A不符合题意;B选项是对种群年龄结构的描述,年龄结构属于种群数量特征,B不符合题意;C选项是对个体的描述,不是种群数量特征,C符合题意;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某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D不符合题意。
9.A 据题图分析,起初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该人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之后出生率逐渐增加,死亡率逐渐减少,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所以该地人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A正确。
10.C 样方法既可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也可以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种群密度大的种群,其个体数量不一定大于种群密度小的种群,种群密度与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有关,B错误;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通常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C正确;在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当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该种群数量会减少,D错误。
11.A 题图中的横坐标为百分比、纵坐标为年龄,图中显示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男女百分比,因此可以通过图示可知年龄结构、可计算性别比例、可计算种群密度,但无法计算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
12.A 图中b所示的年龄结构类型为稳定型,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但不一定能一直保持稳定,A错误;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a所示的增长型,B正确;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c所示的衰退型,C正确;我国人口虽出生率逐年下降,但人口数量仍在增长,因此,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图中a所示的增长型,D正确。
13.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种群的雄性个体,直接改变了该种群的性别比例,A正确;该方法通过诱杀雄虫来降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降低的直接原因是降低了种群的出生率,B正确;改变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C错误;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正确。
14.答案 (1)b a (2)出生率 死亡率 (3)标记重捕法 田鼠被捕捉并标记放回后,再被捕捉的难度大于未被捕捉过的田鼠
解析 (1)据题图1分析,a表示性别比例;b表示年龄结构;c表示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人们常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a,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因此图2中甲代表出生率,丙代表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图2中丁代表年龄结构,乙代表死亡率。(3)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正常操作无误的情况下,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一般大于实际数据,是因为田鼠被捕捉并标记放回后,再被捕捉的难度大于未被捕捉过的田鼠。
能力提升练
1.C 减小样方的面积会使调查的误差增大,A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需计数所有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求平均值,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不能舍弃,B错误;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样方面积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草本植物的样方大小一般是1 m2,灌木的样方大小一般是16 m2,乔木的样方大小一般是100 m2,C正确;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个体数目,故一般不选择单子叶植物作为样方法调查的对象,D错误。
知识归纳 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过程中减小误差的方法:随机取样;适当增加样方的个数,计算各样方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根据调查物种的不同适当增加样方的面积,且每个样方的面积相等。
2.C 标记物如果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有影响,则会影响重捕中带标记的个体数,进而影响结果,A正确;根据计算公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M)/种群数量(N)=重捕中带标记的个体数(m)/重捕总数(n),进而得知灰喜鹊大约有48×43÷6=344(只),画眉大约有37×32÷8=148(只),B正确;第一次放生后,扩大调查的范围,则种群个体数增加,据公式M/N=m/n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不变,其占种群个体数的比例下降,所以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占第二次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C错误;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偏大,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D正确。
3.AD 分析题图可知,种群甲、乙、丙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甲,其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增多,A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乙,其种群数量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因为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的影响,B错误;仅由题图不能说明种群丙当前的个体数量在三个种群中最多,C错误;种群中不同年龄段个体被天敌捕食的概率不同,天敌的迁入可能会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D正确。
4.C 岛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因此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社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可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B正确;由题图可知,在9~11月份,社鼠雌性个体明显多于雄性个体,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9~11月份的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C错误;据题图可知,10~11月份该社鼠种群密度有所恢复,该时期社鼠种群有较高的性比,当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有利于种群密度的恢复,D正确。
5.答案 (1)240只/hm2 (2)性别比例 出生率 种群密度 (3)晚 低 (4)农林害虫的监测与预报 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
解析 (1)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该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数量为40×60÷20=120(只),则种群密度=120÷0.5=240(只/hm2)。(2)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直接使出生率降低,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3)据题图分析,对照区幼鼠组成比例在5月达到最高,而实验区幼鼠组成比例在9月达到最高,与对照区相比,实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晚,出生率总体水平低。(4)种群密度的应用有农田杂草状况调查、濒危动物保护、农林害虫的监测与预报和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
捕获总鸟数
灰喜鹊
画眉
第一次捕捉
306
48(标记后放生)
37(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298
43(其中6只有标记)
32(其中8只有标记)
1.B
2.B
3.B
4.C
5.C
6.A
8.C
9.A
10.C
11.A
12.A
13.C
1.C
2.C
3.AD
4.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用样方法测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同步训练题,共10页。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