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_提高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知识讲解_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_提高练习题,共7页。
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2.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3.能综合运用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399459知识讲解2】
要点一、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
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语言:若,,,则.
图形语言:
要点诠释: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简述为“若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可以用符号表示:若a∥,,,则a∥b.这个性质定理可以看作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用该定理判断直线a与b平行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直线a和平面平行,即a∥;(2)平面和相交,即;
(3)直线a在平面内,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应用这个定理时,要防止出现“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就平行于这个平面内一切直线”的错误.
【高清课堂:空间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399113知识讲解】
要点二、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
文字语言: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语言:若,,,则.
图形语言:
要点诠释:
(1)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也是线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2)已知两个平面平行,虽然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但是这两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并不一定相互平行,它们可能是平行直线,也可能是异面直线,但不可能是相交直线(否则将导致这两个平面有公共点).
要点三、平行关系的综合转化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有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这三种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证明平行关系的综合问题需灵活运用三种平行关系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有关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可按下面的口诀去记忆:
空间之中两直线,平行相交和异面.
线线平行同方向,等角定理进空间.
判断线和面平行,面中找条平行线;
已知线和面平行,过线作面找交线.
要证面和面平行,面中找出两交线.
线面平行若成立,面面平行不用看.
已知面与面平行,线面平行是必然.
若与三面都相交,则得两条平行线.
【经典例题】
类型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例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
【解析】如图,连接AC交BD于O,连接M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是AC的中点,又M是PC的中点,
∴AP∥OM.
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则有PA∥平面BMD.
∵平面PAHG∩平面BDM=GH,
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PA∥GH.
【总结升华】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解题的步骤:(1)确定(或寻找)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2)确定(或寻找)过这条直线且与这个平面相交的平面;(3)确定交线;(4)由定理得出结论.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399459例3】
【变式1】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平面平面=,求证.
证明:经过作两个平面和,与平面和分别相交于直线和,
∵∥平面,,∥平面,
∴∥,∥,∴∥,
又∵平面,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又∵∥,∴∥.
【总结升华】证明线线平行的问题,往往可以先证线面平行,由线面平行得出线线平行,这是立体几何中证明线线平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2.如图所示,已知异面直线AB、CD都平行于平面,且AB、CD在的两侧,若AC、BD与分别交于M、N两点,求证:.
【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D交平面于Q,连接MQ、NQ.MQ、NQ分别是平面ACD、平面ABD与的交线.
∵CD∥,AB∥,∴CD∥MQ,AB∥NQ.
于是,,∴.
【总结升华】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以把有的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内的平行问题,利用平行线截割定理,可以解决有关线段成比例或三角形的面积比等问题.
在应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时,应着力寻找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有时为了得到交线还需作出辅助平面,本例通过连接AD作出平面ACD与平面ABD,得到交线MQ和NQ.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中,PA=4,BC=6,与PA、BC都平行的截面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试确定的取值范围.
【解析】与PA、BC平行的截面四边形EFGH应有二边平行于PA,另二边平行于BC,故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同理,,,
四边形EFGH的周长=2(EF+FG)=+==8+4
因为0<PF/PB<1,截面四边形EFGH的周长l应大于小于12,8<l<12.
类型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例3.(2015秋 葫芦岛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D⊥平面ABE,AE=EB=BC=2,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ACE.
(1)求三棱锥D—AEC的体积;
(2)设M在线段AB上,且满足AM=2MB,试在线段CE上确定一点N,使得MN∥平面DAE.
【思路点拨】(1)转化顶点,以平面ADC为底,取AB中点O,连接OE,因为OE⊥AB,OE⊥AD,得到OE⊥面ADC,所以OE为底面上高,分别求得底面积和高,再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求解;
(2)在△ABE中过M点作MG∥AE交BE于G点,在△BEC中过G点作GN∥BC交EC于N点,连MN,证明平面MGE∥平面ADE,可得MN∥平面ADE,从而可得结论.
【答案】(1);(2)略
【解析】(1)取AB中点O,连接OE,
因为AE=EB,所以OE⊥AB.
因为AD⊥面ABE,OE面ABE,所以OE⊥AD,
所以OE⊥面ABD.
因为BF⊥面ACE,AE面ACE,所以BF⊥AE.
因为CB⊥面ABE,AE面ABE,所以AE⊥BC.
又BF∩BC=B,所以AE⊥平面BCE.
又BE面BCE,所以AE⊥EB.
所以△AE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所以AB边上的高OE为,
所以.
(2)在△ABE中过M点作MG∥AE交BE于G点,在△BEC中过G点作GN∥BC交EC于N点,连MN,所以.
因为MG∥AE,MG平面ADE,AE平面ADE,
所以MG∥平面ADE.
同理,GN∥平面ADE,且MG与GN交于G点,
所以平面MGE∥平面ADE.
又MN平面MGN,所以MN∥平面ADE.
所以N点为线段CE上靠近C点的一个三等分点.
举一反三:
【变式1】 已知面∥平面,点A,C∈,点B,D∈,直线AB,CD交于点S,且SA=8,SB=9,CD=34.
(1)若点S在平面,之间,则SC=________;
(2)若点S不在平面,之间,则SC=________.
【答案】(1)16 (2)272
【变式2】(2016 辽宁丹东一模)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D=2AB,E,F是线段BC,AB的中点.
(1)证明:ED⊥PE;
(2)在线段PA上确定点G,使得FG∥平面PED,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由PA⊥平面ABCD先证明DE⊥PA.连接AE,由勾股定理证明DE⊥AE,通过证明DE⊥平面PAE,即可得证PE⊥ED.
(2)过点F作FH∥ED交AD于点H,再过点H作HG∥DP交PA于点G,通过证明平面GEH∥平面PED,然后证明EG∥平面PFD.
【答案】详见解析
【证明】(1)由PA⊥平面ABCD,得DE⊥PA,连接AE,
因为AD=2AB,
所以由勾股定理可得DE⊥AE.
所以DE⊥平面PAE,
因此PE⊥ED.
(2)过点F作FH∥ED交AD于点H,
则FH∥平面PED,且有.
再过点H作HG∥DP交PA于点G,则HG∥平面PED,且.
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GEH∥平面PFD,
进而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得到EG∥平面PFD,
从而确定G点位置.
类型三: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4.如图所示,已知平面∥平面,AB与CD是两条异面直线,且AB,CD.如果E,F,G分别是AC,CB,BD的中点,求证:平面EFG∥∥.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EF∥AB,FG∥CD.
∴EF∥,FG与CD可确定一个平面,设BM=∩平面CDGF,由于,故有CD∥BMFG∥BMFG∥.
如果E,F,G三点共线,则有G∈平面ABCBG平面ABCD∈平面ABC,即A,B,C,D共面,与AB,CD是异面直线矛盾.故E,F,G三点不共线,即EF与FG是平面EFG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面EFG∥,而,故平面EFG∥∥.
【总结升华】(1)要善于对线线、线面平行的概念、判定和性质进行类比、探索、总结,特别要注意相互转化,使之统一.
(2)要能够灵活地作出辅助线和辅助平面来解题,在作辅助线和辅助平面时,必须有理论依据,也就是要以某一定理为依据,切忌主观臆断,随意地作辅助线、辅助平面.
例5.如图,已知正方体中,面对角线、上分别有两点E、F,且,求证:EF∥平面ABCD.
证明:
证法一:过E、F分别作AB、BC的垂线EM、FN分别交AB、BC于M、N,连接MN.
∵⊥平面ABCD,∴⊥AB,⊥BC,
∴EM∥,FN∥,∴EM∥FN,
∵=,=,∴AE=BF,又∠=∠=45°,
∴Rt△AME≌Rt△BNF,∴EM=FN.
∴四边形MNFE是平行四边形,∴EF∥MN.
又MN平面ABCD,∴EF∥平面ABCD.
证法二:过E作EG∥AB交于G,连接GF,
∴,,,
∴,∴FG∥∥BC.
又∵EGFG=G,ABBC=B,∴平面EFG∥平面ABCD.
又EF平面EFG,∴EF∥平面ABCD.
总结升华:在熟知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之后,空间平行问题的证明,紧紧抓住“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之间的互相转化而完成证明.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策略,关键在于选择或添加适当的平面或直线,并抓住一些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1B为正方形,BB1C1C是菱形,平面AA1B1B⊥平面BB1C1C.
(1)求证:BC∥平面AB1C1;
(2)设点E,F,H,G分别是B1C,AA1,A1B1,B1C1的中点,试判断E,F,H,G四点是否共面,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由BC∥B1C1,证明BC∥平面AB1C1;
(2)E,F,H,G四点不共面,通过证明点F平面EHG,即F∈平面AA1C1C,且平面AA1C1C∥平面EFH即可.
【证明】(1)在菱形BB1C1C中,BC∥B1C1,
因为BC平面AB1C1,B1C1平面AB1C1,
所以BC∥平面AB1C1;
(2)E,F,H,G四点不共面,理由如下:
因为E,G分别是B1C,B1C1的中点,所以GE∥CC1,
同理可证:GH∥C1A1;
因为GE平面EHG,GH平面EHG,GE∩GH=G,
CC1平面AA1C1C,A1C1平面AA1C1C,
所以平面EHG∥平面AA1C1C;
又因为F∈平面AA1C1C,
所以F平面EHG,即E,F,H,G四点不共面.
例6.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这个平面内的一点且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
已知:直线a∥平面,B∈,B∈b,b∥a,求证:b.
【证明】证法一:如图,假设,过直线a和点B作平面,.
∵a∥,∴.
这样过点B就有两条直线b和b'同时平行于直线a,与平行公理矛盾,故b必在内.
证法二:过直线a及点B作平面,设.
∵a∥,∴.
这样,b'与b都是过点B平行于a的直线,而过一点与一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b与b'重合,∵,∴.
【总结升华】“反证法”也是证明“唯一性”问题的重要方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知识讲解_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_提高练习题,共11页。
这是一份巩固练习_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_提高,共7页。
这是一份知识讲解_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_提高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