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配套测试答案04(地表形态的变化)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97056/0-17098645204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配套测试答案04(地表形态的变化)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97056/0-1709864520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精品课后作业题
展开2021-2022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配套测试答案04
(地表形态的变化)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C | D | C | D | D | B | B | D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B | D | C | A | D | C | C | A | C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C | B | D | A | C | C | C | D | D | C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C | D | B | C | D | B | B | B | C | C |
1、气候上划分四季一般气温高低来划分,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季节划分为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季节划分冬季,春季和秋季为过渡季节。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四季变化明显,一般6、7、8三个月平均气温最高,因此这三个月划分为夏季;12、1、2三个月平均气温最低,划分为冬季,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
2、图中的β角为黄赤交角,α角与β角的和为90°,若α角比现在增大2°,则β角将会比现在缩小2°,即黄赤交角变为21°26′。回归线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度数相等,因此回归线的度数也会比现在缩小2°,即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南北回归线之间为太阳直射的范围,因此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极圈的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互余,回归线的度数缩小2°,极圈的度数扩大2°,南极圈和北极圈附近都有极昼极夜现象,因此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3、根据地轴可以作出赤道平面,可知①、②、③、④太阳分别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①、②两图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1月初到达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①错误、②正确;③、④两图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7月初到达公转轨道上远日点,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③错误、④正确。
4.6月22日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地为北极圈以内,有极昼,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为10°,为0:00的太阳高度,此时北极圈上0:00的太阳高度0°,从而得出该地的纬度为北极圈以北10°,即76°34′N。
5.由材料可知,此时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该地出现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时,地方时应为2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6时,说明与北京所在时区相差八个时区,每时区经度相距15°,由此可得出该地经度约为120°W,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北美北部。极圈内刚好发生极昼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该纬度0:00的太阳高度为0°,如果给出极圈内某地0:00的太阳高度,求该地的纬度,就将刚好发生极昼的纬度加上该地0:00的太阳高度,就可以得出该地的纬度。
6.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节气为冬至。
7.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横穿新。
8.火山喷发属于岩浆喷出地表的过程,图中②表示岩浆喷出地表,①表示岩浆侵入地壳,③表示外力作用,④表示固结成岩作用。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9.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属于变质岩,由中d为变质岩,a为侵入岩,b为喷出岩,c为沉积岩。D项正确。故选D。
10.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图中甲来自地幔,为岩浆,形成乙(侵入岩)。丁为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丙为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中含有生物化石,可判断岩石类型为图中的沉积岩。
11.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波状起伏的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广袤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内陆的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12.基督山是一座花岗岩山峰,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后形成的,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地下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13.小明拍摄当天是2018年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均是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14.基督山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22°54'S,43°12'W),位于西三区。小明拍摄当天是2018年1月,小明在基督山看日出时间在5-6点之间,贵阳大致位于106°E附近,属于东七区,比西三区早10小时,贵阳此时约为15-16点之间,2018年1月北半球18点之前日落,因此小红看到朋友圈照片时,贵阳接近傍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图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并根据图中的经度位置可判断,①大洋的经度接近180°,为太平洋,②大洋的经度接近0°,为大西洋,③大洋的经度约为90°E,为印度洋。
1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图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并根据图中的经度位置可判断,甲陆地为南美洲,乙陆地为非洲,丙陆地为马达加斯加岛,丁陆地为澳大利亚大陆 ,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的陆地是澳大利亚大陆;南美洲的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洲主要以高原为主;马达加斯加岛中部为山地。
17.该图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根据经度位置可判断,丁陆地为澳大利亚大陆 ,属于印度洋板块。
18.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为红色的砂砾岩,为沉积岩,首先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沉积之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红色的砂砾岩层,之后因地壳抬升,节理发育,最后受外力进一步侵蚀成各种形态,所以丹霞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排序应该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我国东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山麓底部自然带与所在纬度的自然地带性一致,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B错误;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C错误;高山植被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D错误。
20.根据题目材料及图示,可以知道只露“腰身”是因为顶部和底部都有植物生长,掩盖了地貌的其他部分。山顶地区地形平缓,土层较山腰厚,保水性较强,A错误;“腰身”即中间部位,因为地势陡峻,难以发育土壤或土壤浅薄,难以生长植物,B错误;山麓地区土壤深厚,土壤保水性好,水分条件较好,植被茂盛,C正确;广西丹霞地貌所在地区相对高度较低,D错误。故选C。
21.甲图中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海沟—岛弧组合地貌,与左图中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②处特征相似;乙图中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海岸山脉,与左图中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③处特征相似;丙图中大陆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与左图中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①处特征相似;丁图中大洋板块张裂形成大洋中脊(海岭)及宽阔的大洋,与左图中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④处特征相似。
22.图中④处为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使得岩浆上涌喷出地壳,形成多个火山,形成大洋中脊(海岭),④处的冰岛该海岭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由岩浆喷出形成的岛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主要岩石,因此冰岛主要由玄武岩组成,B符合题意;沉积岩和珊瑚礁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冷凝形成,与冰岛的成因不一致,排除ACD。故选B。
23.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砂岩、页岩、石灰岩均为沉积岩,一般而言,越向下,沉积岩形成的时间越早。由图中信息可知,①处发生断层且该处地层最上层为石灰岩,其他几处中石灰岩均位于最下层,因此该处应该是最老的岩层;④处地层最上层为页岩,位于石灰岩层之上、③处砂岩岩层之下,所以④处较①处岩层新、较③处岩层老;②处黄土地层位于最上层,应该是最新的岩层。
24.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岩溶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的,因此与西南地区相比,该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地水热条件较差,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A正确;由于两地是同类岩层,因此岩石的可溶性无差异,B错误;地表植被茂密与否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较小,C错误;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关系较小,D错误。
25.根据材料信息,广东肇庆七星岩由石灰岩山地组成,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C正确;受变质作用影响下会形成变质岩;流水溶蚀作用会形成喀斯特地貌,而不是岩石;岩浆活动影响下会形成岩浆岩。
2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背斜顶部岩石因张裂破碎,受流水的溶解侵蚀,裂隙不断发育,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最终形成图示的七星岩,C正确;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图中可看出,七星岩的形成受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再经过外力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七星岩地貌,AB错误;背斜地质构造并不会形成向斜谷地,D错误。
27.材料提示,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说明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明显,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最先形成,V形峡谷形成最晚,所以选C。
28.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峡谷地区是地壳垂直上升运动和流水下切侵蚀而成的,所以可知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目前峡谷为V型峡谷是以流水下蚀为主;峡谷岩层没有岩浆岩,相同的岩层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说明峡谷不是位于断裂带上;峡谷地区的地质条件,石柱地貌分布海拔高,形成早于孤峰,所以选D。
29.图中所示中部地区为汾河谷地,其地质构造为地堑。故D正确,整体地势中部汾河谷地较低,东西两侧较高,而非从西南向东北倾斜,该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为半湿润,该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大。
30.集聚的目的主要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减少原料运输费用并加强工业上的生产联系,①②④正确。其销售市场广阔,并非仅局限于该地的市场,③错误。故选C。
31.海岸线的变迁与河流堆积作用、海浪搬运、堆积作用以及地壳升降运动等密切相关,如:入海河流沉积的泥沙在入海口会形成三角洲,使海岸向海洋延伸;地壳运动会改变地势的高低及河流的流速,进而影响海岸线的变迁;海浪对沿海地区有侵蚀作用,会使海岸向陆地方向推进;风力的侵蚀作用对沿海地区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
32.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①错误、③正确。三角洲前缘,地势落差小,河流流速慢,河流搬运能力弱,沉积物颗粒较小,②正确、④错误。故选D。
33.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前缘,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多次改道。辩状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上游河流,流量受上游河流影响,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流量情况。
34.流速快向下侵蚀强烈,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剥蚀分离向上游源头后退,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最终袭夺巴蜀湖东部水系支流,C正确;流向相同不易被袭夺;支流多且侵蚀时间长、古巴蜀湖水位低于古长江的影响较小。故选C。
35.河流袭夺后长江连接了上游的河流,河流落差变大,干流加长;河流流域面积增大,故上游流量增大;河流含沙量不一定增大;下游河流携带泥沙量增多,故泥沙淤积增加,河道拓宽抬高,D正确;故选D。
36.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该地形为沙丘。图中沙丘的西北侧坡度缓,所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37.沙丘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B正确。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以流水作用为主。故选B。
38.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定律可知,图中长城的走向基本沿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值区部位,即沿山脊线。
39.据图可知,甲和八达岭关城之间有一山脊,阻挡视线,乙丁两地海拔较八达岭关城低,且有山体阻挡,甲乙丁均不能够眺望到八达岭关城。丙海拔较高,且沿途没有阻挡物,因此可以眺望到八达岭关城,C正确,ABD错。
40.图中铁路沿线,没有大江大河,故A错误。与等高线平行,可以实现的目的是降低坡度,但运输距离会变长,故B错误。该地多山地,图中“人”字型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来修筑,虽然线路较长,但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故C正确。“人”字型铁路线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坡度大的问题,而不是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
二、综合题
41. (1) 向斜 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
(2)“V”型谷成因:河流流经山地时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向下的侵蚀作用为主
(3)不合理;甲处有断层构造,地质结构不稳定,岩层破碎易渗漏
42.(1)②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 (2)亚欧 印度洋 (3)环太平洋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4)海沟 褶皱山 消亡
43、(1)地处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凝结形成火山岛。
(2)岛上黑色的玄武岩分布广泛,风化侵蚀形成黑色沙粒;黑色火山灰分布广泛;岛屿的东南沿海,地势低平;在海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大量黑色沙粒的沉积。
44.由于流水沉积作用,泥沙在河湖处形成堆积物;伴随地壳运动,地势抬升(青藏高原的抬升),沉积物暴露于地表;气候日趋干旱,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雅丹地貌;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河流改道使河湖水包围该区域,最终形成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精品达标测试,共5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精品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精品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七大洲面积排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