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套课堂教学PPT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清朝开荒执照,经济作物,相关史事,手工业,猜猜看,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的增长表现,人口增长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掌握其发展表现和影响。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关系。3.知道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概况,理解其原因和影响。
1.农业发展的原因2.农业发展的表现3.农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一:
(阅读课本P96-97)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2)顺治、康熙、乾隆诸位皇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主要原因)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其一,宣布垦荒归己,由政府发给垦荒者印信执照,明确产权,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①改进粮食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薯高产作物;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1)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清朝手工业发展情况如何?2.清朝的商业网由哪几部分组成?3.著名的商帮有哪些?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二:
(阅读课本P97——99第一段)
(1)各种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丝织、棉纺、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例子: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佛山镇的手工工厂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汉口镇;如北京、苏州等)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
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苏州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寸金”。
晋商,俗称“山西帮”,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3)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
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在漫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作用:商帮的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人口增长的原因2.人口增长的表现3.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阅读课本P99——100)
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2)进一步开荒垦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传统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商业:形成商业网;商业市镇繁荣;形成大的商帮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环境破坏;社会压力增大
1.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连年混战 C、国力强盛 D、社会安定
2.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4.如果你生活在清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双季稻 ④马铃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的重视 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C.重视农业生产 D.推行垦荒政策
6.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胡雪岩》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剧中主人公分别是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的代表,他们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繁荣(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外贸业
7. 粮食亩产量是衡量农业技术和生产制度的最有效指标。清朝前期,粮食产量大增的因素不包括( )A. 改进种植技术 B. 改良新品种C. 人口大量南迁 D. 推广高产作物
8. 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达到890万顷。这说明( )A. 清代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成效显著B. 明代社会的动荡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C. 当时社会的人地矛盾十分尖锐D. 大力垦荒政策带来了许多严重性后果
9. 明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清朝统治初期,为了发展经济,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引进新的农产品 B. 大力兴修水利C. 增加耕地面积 D. 研发新的农业生产丁具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检测,假想历史,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瓷业,苏州南京,由南到北松江布,景德镇青花瓷,明朝松江府的印花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相关史事,一手工业的发展,二商业的发展,探究点三人口的增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备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探究,清朝开荒执照,推广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向日葵,一手工业的发展,二商业的发展,《盛世滋生图》局部,探究点人口的增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