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3)第1页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3)第2页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3)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正音,导入,诵读全文,梳理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寡人之于国也

    学习目的:
    1、 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 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3、 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
    1、 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以及他的论辩
    2、 重点掌握“数”、“发”、“直”、“兵”、“胜”等多义词的意思,积累“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一些文言句式,明确介词结构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宾语前置句(“末之有也”)等。

    课前准备:
    一、 背景资料: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1.善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
    2.善设机巧,引人入彀,先纵后擒,使人无法躲避。
    3.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又加强了说服力。

    二、 名家导入: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三、正音: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
    养生丧(sàng)死无憾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 涂有饿莩(piǎo)

    一、导入: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二、诵读全文,梳理思路:
    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是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的。

    1、 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收”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梁惠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据此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不违农时”到文章结束):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措施。

    三、分析:
    诵读第一段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1.“寡人之于国也”中“之”和“于”是什么用法?
    答:“之”是助词,无意义(另有一种解释:“这样”,亦通);于”是对于的意思。
    2.“尽心焉耳矣”中“焉耳矣”是什么用法?
    答:“焉耳矣”三个语气助词连用,加强语气。

    3.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和用法。
    ①  凶
    A河内凶 庄稼收成不好 D甫闻凶讯 不幸,多指丧事
    B凶多吉少 不吉利的事 E缉拿元凶 杀人的人
    C汉初匈奴凶黠 凶恶,残暴

    ② 加
    A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加 D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B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施加 E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夸大
    C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放上 增加

    诵读第二、三段:
    1.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2、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
     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
    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

    3、“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1.“填然鼓之”中“鼓”是什么用法?我们曾在哪一篇文章中学过这种用法?
    答:“鼓”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鼓。《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用法与此相同。

    .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A或百步而后止 有的人 C莫之或止 表示不定
    B天之行,或日或雨 有时 D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许


    A直不百步耳 只不过 D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与“曲”相对 E直上载公子上座 径直
    C理直气壮 正确

    3.孟子为什么要以打仗来说明治国之道?
    答:因为梁惠王喜欢打仗——“好战”。

    小结:这两段写孟子以打仗为例引导梁惠王认识自己治国政策的错误。

    学生自主翻译前三段,教师加以指点。

    分析解读四五段:
    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 无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同“毋”,不要的意思
    B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不,没有
    C地无四方,民无异闻 不论,不分
    ② 胜
    A谷不可胜食也 尽,完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胜,取胜
    C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D数石之重,中人弗胜 承担,承受
    E自古邪不胜正 超过
    ③ 数
    A数罟不入洿池 密
    B数口之家,再以无饥矣 几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屡次
    D愿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E数不胜数 计算
    2. 孟子认为实现“王道”首先应做到什么?
    答:使老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安定。
    小结:本段孟子向梁惠王描述实现王道的景象。
    三.     分析解读第六段。
    1.“树之以桑”中的“树”是何用法?
    答:“树”是名词用做动词,种植。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A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介词
    B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照
    C以五十步笑百步 因为
    D王好战,请以战喻 用
    E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来,表目的
    F田家候之,以兴农事 根据
    G固以怪之矣 通“已”,已经

    3.“七十者衣帛食肉”中“衣”“食”是什么用法?
    答:名词作动词,分别是穿、吃的意思。

    4.“然而不王者”中“然而”的古今意义是否相同?“王”又当何以解?
    答:“然而”的意思是“这样却”,不同于现代汉语;“王”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称王。

    5.“未之有也”有什么句式特点?
    答:是宾语前置句式,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6.孟子所描述的政策是什么政策?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理想?
    答:“仁政”;这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再发展,是“仁爱”思想的政治化,其实施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现实性的。

    小结:本段写孟子向梁惠王提出“仁政”的方针路线,他认为只有实行了“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四.     分析解读第七段。
    1.       本段中的“检”“涂”“发”各作什么解释?
    答:“检”是约束的意思;“涂”是通假字,同“途”,道路;“发”是发放的意思。

    2.   “非我也,岁也”是什么句式?
    答:判断句式,“也”表判断。
    3. 下列各句中的“兵”各是什么用法?
    A非我也,兵也 武器
    B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用 军队
    C五万兵难卒合 兵士
    D穷兵黩武 兵力
    4.  “王无罪岁”中“罪”是什么用法?
    答:“罪”是名词作动词,归罪。

    4. “斯天下之民至焉”中“斯”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意思是否相同?
    答:这里是“则”“那么”的意思;后者是“这”,代词。
    小结:孟子用类比的手法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
    五.     朗读课文四至七段,然后自译这四段文言(教师进行指点,或预先点译难句)。
    六.  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今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提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公民的道德素质的建设。

    通假字
    ·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名词活用作动词
    ·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宾语前置
    · 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
    · 意动用法
    王无罪岁
    〖罪〗以岁为罪,认为年岁有罪过。

    · 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树之以桑
    • B.以五十步笑百步
    • C.请以战喻
    •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 答案:D
    ·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答案 D
    ·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 A

    ·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答案 A

    ·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 A.请以战喻
    • B.寡人之于国也
    • C.王无罪岁
    •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答案 C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附答案)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若干)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读shuò,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 (读cù,密)

    (1)百发百中 (发射)
    (2)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 (派遣)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打开)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花开)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不弯曲)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仅)
    (3)系向牛头充炭直 (价值)

    (1)非我也,兵也 (兵器)
    (2)穷兵黩武 (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4)草木皆兵 (兵士)

    (1)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尽)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3.给下列句式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直……耳,是……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提疑:民不加多
    1.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阐述
    孟子 答疑: 2.使“民加多”的措施

    结论——保民而王

    【词句品味鉴赏】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南北朝时代东魏杜弼《激梁文》:
    “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殃,灾祸。池,指护城河。意思是,害怕的是楚国丢了猿猴,因为兴师动众寻找它们,以致树林遭到灾祸;城门着了火,因为用水,护城河的鱼也要遭殃。这句话现在用来比喻无缘无 故地受牵连,遭祸殃,道德的评判并不是纯公正的,它往往也是受利益关系影响的。
    两位先生在河岸边散步,河里有一群裸泳者正在嬉戏。
    “真是太不像话了!简直是伤风败俗,应该要求政府赶快明令禁止裸泳!
    “看来,您真是一位道德高尚的绅士。”
    “我是游泳衣厂的老板。”
    【同步达纲练习】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
    B.弃甲曳兵而走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1)( );(2)( )
    (1) 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
    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
    D.王道之始也(开端)
    2) 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
    B.数罟不入氵夸 池(洼地积水)
    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
    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
    3.下列加点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1)( );(2)( )
    (1)非我也,岁也
    A.年岁 B.时光
    C.年成 D.星宿名称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A.强取;季节 B.丧失;时机
    C争夺;时代 D.削除;时间
    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
    ①谨庠序之教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⑦ D.②④⑤
    5.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察邻国之政 ②填然鼓之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未之有也 ⑥是仅异于刺人而杀之 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
    A.①⑦/②/④⑧/③/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⑧/⑦
    C.①③/②/④⑥⑧/⑤/⑦ D.①③/②⑥⑧/④/⑤/⑦
    6.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 移其粟以河内
    ②请以战喻
    ③以五十步笑百步
    ④斧斤以时入山林
    二、课文阅读训练
    “不违农时,……未之有也”。
    1.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________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另外,请用~~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
    2.这部分第一段共五句,可分几层?
    请回答,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答:

    3.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驴不胜怒,蹄之
    C.日出江花红胜火 D.不胜枚举
    4.“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孝悌之义 B.树之以桑
    C.百亩之田 D.邻国之政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氵夸 池(数罟:密网)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
    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
    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
    6.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弃甲曳兵而走 D.无乃尔是过与
    7.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 )
    A.使用比喻句式 B.使用对偶句式 C.使用排偶句式 D.使用排比句式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知有过,则喜。禹闻善①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②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③自耕稼陶渔以至于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④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给划线的句子点上标点。
    2.给文中的“善”字释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大舜有大焉”、“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三个“大”的释义。
    ① ② ③
    4.文中有一通假字,请指出来并释义。

    5.用一个成语归纳本文题旨,并说明该成语现在的引申意义。


    6.简要说明文章着重赞颂舜的哪些美德?


     【同步达纲练习】
    一、1.C 2.(1)C (2)D 3.(1)C (2)B 4.A 5.B
    6.①介,表对象 ②介,表方式 ③介,表凭借 ④介,表条件
    二、1.七;谨庠序之教,……不负戴于道路矣。
    2.分三层:一层(1-3句),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二层(4句)小结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三层(5句)推出新的结论:王道之始也。
    3.D 4.B 5.B 6.D 7.C
    【创新能力训练】
    1.帝,者。善,也。
    2.①好 ②善于 ③友善 ④友善 ⑤友善 ⑥友善
    3.①伟大的 ②大的美德 ③大的 4.有,通“又”。
    5.与人为善。善意地帮助别人。 6.①处处吸取别人的长处 ②和别人一同为善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www.ks5u.com
    来源:高考资源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www.ks5u.com
    来源:高考资源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相关学案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要点,能力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文悟读,亮点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8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积累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