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案设计
展开物理必修2 5.4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及意义,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猜测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科学预测的能力。
2、体会计算拉力做功的方法,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上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弹性势能公式的探究过程和所用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体味弹性势能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弹性势能公式的过程和所用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拉伸弹簧时,用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求解拉力所做功的表达式
三、主要讨论的问题:
- 弹性势能是 .
- 研究弹性势能的出发点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可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 弹性势能与拉力做功的关系
- 如何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如何计算求和式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弹性势能也具有相对性
5.例题:
例1 关于弹性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势能
B. 任何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C. 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具有弹性势能
D. 弹簧的弹性势能只跟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有关
例2 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多次采用了类比的研究方法,试举例说明。
例3 教材中说:“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可以参考对重力势能的讨论。”当物体处于参考平面时,重力势能为0;在参考平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在参考平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当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0;弹簧拉伸时,弹性势能为正;那么,弹簧压缩时弹性势能也为负值吗?为什么?
例4 弹簧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用力把它拉到伸长量为l,拉力所做的功为W1;继续拉弹簧,使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再伸长l,拉力在继续拉伸的过程中所做的功为W2。试求W1与W2的比值。
例5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物块拴接,物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外力缓慢拉动物块,若外力所做的功为W,则物块移动了多大的距离?
四、实例探究:
1. 关于弹性势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一定具有弹性势能
B.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弹性势能
C. 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具有弹性势能
D. 发生形变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弹性势能
- 讨论弹性势能,要从下述问题的分析入手的是( )
A. 重力做功 B. 弹力做功 C. 弹簧的劲度系数 D. 弹簧的形变量
- 弹簧的一端固定,原处于自然长度。现对弹簧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拉力,关于拉力做功(或弹簧克服拉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拉力对弹簧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
- 拉力对弹簧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
- 弹簧克服拉力做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
- 弹簧克服拉力做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
4. 如图5—36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物块拴接,物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外力缓慢推动物块,将弹簧压缩了长度l,试用图象法求在此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
5. 两弹簧的劲度系数之比为1︰2,在弹性限度内的形变量之比为2︰1,则它们的弹性势能之比为( )
A. 1︰2 B. 2︰1 C. 1︰4 D. 4︰1
6.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将质量为m的物块轻轻地放在弹簧上,达到稳定状态时弹簧被压缩了l,则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多大?
7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物块拴接,物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外力缓慢拉动物块,使物块移动了距离l,在此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为W,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2: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2,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探究学习,课堂训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案设计,共6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