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讲 传统文化与STSE-202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分冲刺课件
展开1.(2018·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真 题 感 悟——悟真题、明方向
[解析] 电器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因为水和泡沫都是能导电的,会发生意外,A错误;疫苗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各种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细菌等,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变性,故疫苗应冷藏保存,B正确;水性漆是一种不用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绿色环保产品,C正确;电热水器内胆一般采用含钛金属的钢板制作,镁比铁和钛都活泼,若用镁作负极,可起到保护内胆的作用,其原理是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2.(2019·全国卷Ⅰ,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解析]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色,A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项正确;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项正确;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项正确。
3.(2019·全国卷Ⅱ,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蜡炬成灰”是指蜡烛燃烧,这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在古代蜡烛通常由动物油脂制成,动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酯,其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知能补漏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与工艺判断:(1)传统文化涉及的“物质”判断:根据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例如有关“强水”的叙述:“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核 心 突 破——补知能、学方法
(2)传统工艺涉及的“变化”判断:由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化学反应,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等。例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描述石灰石的焚烧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3)传统工艺涉及的“分离”方法:根据过程判断是蒸馏、升华、干馏还是萃取等操作。
2.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的思考角度:(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与反应类型。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滴水穿石,落汤螃蟹着红袍等。(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组成。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和过滤。(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用途。如前对强水的描写。
►方法指导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类试题解题关键(1)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体现了化学的久远与魅力。解决此类问题要认真读题,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文字信息,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回答。如《本草衍义》中精制砒霜过程中“置火上”“器覆之”“烟上飞”“凝结”等明确指明了“升华”的操作特点等。(2)根据古典文籍中的材料,考查有关物质的名称、成分、基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古代化学成就及相关化学史,体现化学学科素养,反映化学最本质的特征。如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体现了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研究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记录和多积累。
1.(2019·黄冈二模)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A. CuSO4B.FeSO4·7H2OC. KAl(SO4)2·12H2OD. Fe2(SO4)3·9H2O[解析] 根据实质性信息“白矾”,明矾也叫白矾,“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带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4不含结晶水,A错误;FeSO4·7H2O、Fe2(SO4)3·9H2O烧后不可能“色如雪”,B、D错误;KAl(SO4)2·12H2O失去结晶水后呈白色,C正确。
备 考 验 证——练典题、重应用
2.(新题预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雷雨发庄稼”时发生了化学反应,A正确;制作陶器的主要原料是黏土,B正确;硝酸钾、硫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硝酸钾的氧化性,C错误;“绞取汁”是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D正确。
3.(2019·江西南昌高三一模)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D.“火树银花”中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解析] 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比较,水的能量高,A错误;“玉不琢不成器”是物理变化,B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它们均没有甜味,C错误;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D正确。
4.(2019·济南高三联考)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B.甲苯和碳酸钠溶液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硫酸钠[解析] 民间酿酒的工艺中涉及的液体的分离方法是蒸馏,丙烯酸甲酯和甲醇分离用蒸馏的方法,甲苯和碳酸钠溶液分离用分液,硝酸钾和氯化钠分离用结晶的方法,氯化铵和硫酸钠分离用加热的方法。
1.(2018·天津理综,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解析] A错:用谷物酿造酒和醋的过程是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可以被氧化生成乙酸(醋的主要成分)。B对:后(司)母戊鼎是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C对: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D对:屠呦呦利用萃取原理将青蒿中的有机物青蒿素提取出来。
2.(2019·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解析] 利用高纯硅的半导体性能,可制造光感电池,A正确;铝合金具有质地轻、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制造高铁车厢等,B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除去异味,但没有杀菌消毒能力,C错误;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
3.(2016·全国Ⅱ·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解析] 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A项正确;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SO2属于大气污染物,B项错误;液化石油气含碳量比燃油低,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能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
4.(2018·全国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解析]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会使油污中的油脂发生水解生成可溶性的物质而除去,A正确;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其中Ca(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胃酸的主要成分为HCl,而氢氧化铝能够中和胃酸,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正确;碳酸钡能够溶于胃酸而形成可溶性的钡盐,重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而造成人体中毒,D错误。
▶知能补漏1.绿色化学的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转化为目标产物,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2.环境污染:(1)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CxHy)和氮氧化物(NOx)等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2)酸雨: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大气中的CO2溶于雨水中的缘故。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3)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甲烷引起的。
3.生活、生产中的材料:(1)金属材料:常见的是合金,其硬度比各组成成分大,熔点比各组成成分低。(2)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水泥和光导纤维。(3)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
4.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潮汐以及柴草等。(1)新能源: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如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2)可再生能源:在短时间内可连续再生利用的一次能源。例如,水能、风能。(3)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6.必备的“六大”生活知识:(1)明矾净水: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形成沉淀。(2)常用饮用水消毒剂:Cl2、ClO2、漂白粉、NaClO(84消毒液)。(3)漂白剂:漂白粉、漂白液(主要成分NaClO)、SO2、H2O2、Na2O2、O3。(4)加碘食盐:一般添加KIO3(性质较稳定)。(5)胶体知识:丁达尔效应与树林中的晨曦、雨后彩虹、舞台上的光柱。(6)焰色反应:节日的焰火(燃烧的金属元素)和城市中的霓虹灯。
►方法指导1.解答化学与生活试题的三大注意点:(1)回归基础:挖掘化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达到化学源于基础文化知识,高考回归基础的目的。(2)联系热点: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有意识地积累有关热点素材。(3)掌握原理:熟记常见的化学工业原理,能够从原料利用率、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角度对化工生产流程及方案进行正确分析与评价。
2.解答化学与生活试题的步骤:(1)读题:认真阅读题干中的信息,做到逐字逐句读,找到对解题有价值的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回答。(2)联题:在读题基础上,结合题中问题或逐个选项分析,联系所学习的知识和原理,找准信息(知识、原理、方法)的方向。(3)析题:找准知识点后,从新情境回归教材,同时注意解同类题时易犯的错误、易漏的知识等。(4)解题:针对题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1.(2019·潍坊四月联考)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生物柴油和肥皂B.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C.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践行低碳生活D.含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空气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地沟油经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可以实现废物合理利用,A正确;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B错误;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没有体现低碳思想,C错误;胶体的胶粒在1~100纳米,比PM2.5小,则含PM2.5的空气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解析] 纳米金属燃料表面积大,活性高,易点燃,A正确;镁与CO2反应有节能减碳又释放能量的效果,B正确;SiCl4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蒸气生成原硅酸(H4SiO4)和HCl而产生白色烟雾,C正确;铝不能用热还原法冶炼,只能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D错误。
3.(2017全国卷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解析] 尼龙绳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宣纸的成分是纤维素,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第7讲 化学能与热能-202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分冲刺课件: 这是一份第7讲 化学能与热能-202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分冲刺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点击,分层突破,考点一反应热与焓变,+531,-9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讲 离子反应-202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分冲刺课件: 这是一份第4讲 离子反应-202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分冲刺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点击,分层突破,考点二离子共存,防止Fe2+被氧化,Fe2+,Fe3+,可逆反应,C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讲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202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分冲刺课件: 这是一份第3讲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202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分冲刺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点击,分层突破,考点一化学用语,八种表达式,无影响,量取95mL水①,仰视刻度②,滴定管液面③,借题发挥,避免b中压强过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