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课件
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2篇 陋室铭 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2篇 陋室铭 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博学的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1·吉林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共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仙则
[解析] 名:出名,有名。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2分)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4.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4分) 【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答案] 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自得其乐,颜回在陋巷却不改其乐,表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情操。
二、(2021·省实验三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5—8题。(共10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二)权衡①之平物,动则轻重差,其于静也,锱铢②不失;水之鉴物,动则不能有睹,其于静也,毫发可辨。在乎人,耳司听,目司视,动则乱于聪明③,其于静也,闻见必审④。处身者不为外物眩晃而动,则其心静,心静则智识明,是是非非⑤,无所施而不中。 予居洛之明年,既新⑥厅事,有文记于壁末。营其西偏作堂,户北向,植丛竹,辟户于其南,纳日月之光。设一几一榻,架书数百卷,朝夕居其中。以其静也,闭目澄心,览今照古,思虑无所不至焉。故其堂以“非非”为名云。(欧阳修《非非堂记》。有删减)
【注】①权衡:称量物体重量的器具。②锱铢: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③聪明:指听觉和视觉,即“耳聪目明”。④审:确切。⑤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⑥新:重新修缮。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 惟吾德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 谈笑有
[解析] (一空1分,共2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案]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7.结合语段(一)的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陋室不陋”的。(2分)
[答案] 首先,通过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德馨”;其次,分别从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凡、日常生活高雅三方面具体描绘“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再次强调“陋室不陋”。
[解析] (能写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8.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具体内容,分析语段(一)中的“陋室”与语段(二)中的“非非堂”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答案] ①自然环境都很优美:语段(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语段(二)“营其西偏作堂……纳日月之光”写出“非非堂”门前有竹可赏,开窗能接受日月的光辉,环境雅致。②室主人日常生活中都通过读书来求得心静:语段(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陋室主人每日阅读佛经来清静内心,远离喧闹;语段(二)“设一几一榻……思虑无所不至焉”写堂主人每日与书籍相伴,静心思考各种问题。③都是室主人言志时的所托之物:语段(一)通过极力强调“陋室不陋”,来突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语段(二)通过以“非非”命名,来突出室主人明辨是非,坚持修身立己的高尚情趣。④作者都是通过类比手法来引出陋室和非非堂的:语段(一)通过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有了“德馨”的主人,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语段(二)通过用秤称量物体、水面照映万物,只有在静的时候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引出人在静心安定的时候,才能耳聪目明。
[解析] (写出任意两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4分)精练本【参考译文】用秤来称量物体,(如果)晃动就会有轻重的差异,(如果)在稳定的时候称量物体,则会分毫不差;用水面映照物体,如果水波不平,那么就看不见物体的影子,但在水波平静的时候,水中之影一丝一毫都可以分辨出。对于人来说,耳朵主管听,眼睛主管看,动荡就会乱了听与看的分寸;如果在安静的时候,听到的和看到的必定是确切的。立身处世的人,如果不被身外事物的炫目耀眼而迷乱,那他的内心就是平静的,内心平静则智慧见识就会清晰透彻,(可以)肯定正确的,
否定错误的,无论用在哪里都没有不对的。我住在洛阳的第二年,重新修缮河南府使院大堂的事项一经完成,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刻在石壁之下。在大堂的西边建造了一间堂屋,门朝北,堂前种植了几丛竹子,在房屋的南面开了窗户,以便吸收日月光辉。在屋子里摆设了一张几案、一张床,书架上摆放几百卷书,早晚都可以居住在里面。因为这里清静,我可以闭目养神,让思绪清澈明晰,看今日之事,对照古人所为,思绪考虑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所以这个厅堂就用“非非”作为名字了。
三、(2022·品至预测)阅读《陋室铭》,完成9—12题。(共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
[解析] A项“斯”均为“这”;B项“入”分别为“进入”“进入”“收入”;C项“乱”分别为“扰乱”“杂乱”“(心绪)不宁”;D项“劳”分别为“使……劳累”“使……劳累”“功劳”。
10.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1.妙用类比手法是本文最大的特色,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文章开头以山水类比,说明山水有名是因为有仙有龙,引出“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②“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类比,突出强调陋室虽然简陋,但自己也有古代贤人的志趣抱负,突出“惟吾德馨”。
[解析] (每个类比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说说刘禹锡能否称得上“大儒”。(2分) 【链接材料】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①,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得以为臣。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②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节选自《荀子·儒效》)【注】①穷阎漏屋:僻陋狭小的住处。②笞棰(chī chuí):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
[答案] 示例:链接材料第一句提到“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文章中,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符合链接材料对“大儒”的定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篇 陋室铭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2篇陋室铭,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虚词释义,句子翻译,问题探究,虚词“何”强化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2.陋室铭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14篇 马说 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