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14篇 马说 课件
展开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闻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节选自班固《汉书》)【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解析] A项“名”分别为“名贵的”“取名,命名”;B项“足”均为“充足”;C项“道”分别为“正确的方法”“学说”;D项“通”分别为“通晓”“畅通”。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答案]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解析] (“一食”1分,“食马者”中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1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案]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解析] (意思对即可。2分)
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二)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解析] (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3分)【参考译文】 《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大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二、(2020·成都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5—8题。(共12分)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
(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解析] B项“志”应为“记载”。
6.把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7.语段(二)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分)
[答案]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解析] (或“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2分)
8.下列对两语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两语段同写动物,形象迥异。语段(一)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语段(二)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B.两语段借物抒怀,情感有别。语段(一)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语段(二)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C.两语段语言精当,各具特色。语段(一)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语段(二)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D.两语段皆为经典,价值各异。语段(一)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语段(二)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5篇 马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5篇 马说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15篇马说,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4.马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14.马说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12篇 北冥有鱼 课件: 这是一份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12篇 北冥有鱼 课件,共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