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7诗三首训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6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7诗三首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测评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二单元5 离骚教学ppt课件
展开一、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开创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二、作品背景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他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联齐抗秦。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被他人谗言诋毁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盟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流放期间,写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洋溢着诗人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爱民报国的热情,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石投汨罗江而死。《离骚》是诗人在流放期间所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三、相关常识《楚辞》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骚体诗 形成:骚体诗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是一种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体。因屈原的《离骚》影响最大,后世称这种诗体为“骚体”或“楚辞体”,称这种诗体的诗歌为“骚体诗”,历代文士多有仿作。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意味和浪漫色彩。
六、明察句式(1)謇朝谇而夕替(无标识被动句)(2)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介词结构后置)(3)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介词结构后置)(4)步余马于兰皋兮(介词结构后置)(5)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无标识被动句)
七、积累名句(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二、说说文章主旨诗歌通过描写诗人忠君爱民的一生,抒发了其因才见妒、遭谗被害的苦闷心情,表现了诗人追求真理、坚持正义、保持高洁品行的不屈精神,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任务一】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1.在课文节选部分的开始,诗人“太息”“掩涕”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位爱国忧民的诗人形象。2.诗人一生“好修姱以 羁兮”,却又“謇朝谇而夕替”。其中有哪些原因?请从三个方面概括。
参考答案①小人诽谤、嫉妒(“众女”“谣诼”) ②君王“浩荡”“不察” ③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3.课文节选部分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矛盾?参考答案不矛盾。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4.屈原是心忧天下、心系黎民的爱国诗人,诗中的“延伫”“步”“止息”等词写出诗人怎样的内心活动?参考答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苦挣扎,表现了诗人的犹豫、彷徨、苦苦思索的内心活动。
5.课文节选的两节,可以视为诗人的“述怀”和“反省”,其中有许多抒情性的诗句能表现诗人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请根据提示,摘录原句填空。
参考答案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④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⑤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任务二】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1.比兴手法不是《诗经》的专利,在《离骚》中也有“香草美人”之喻,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物比喻的内容。
参考答案“ ”“揽茝”比喻品行高洁;“蛾眉”比喻美好的德行;“绳墨”比喻准绳、法度;“制芰荷”“集芙蓉”“高余冠”“长余佩”比喻修养品德;“芳菲菲”比喻品德更加高洁。
2.诗中的“鸷鸟”“方圜”各比喻什么?这种写法有何好处?参考答案“鸷”指鹰、雕等,“鸟”指一般的鸟,它们分别比喻君子和小人;“方”是方枘,“圜”是圆凿,比喻根本不相同的两种人。这样写,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诗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屈原精神”绵延了两千多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何时何地,对我们永远都是一种教育和激励。那么,在《离骚》中,“屈原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教课课件ppt,共5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错通“措”措施,圜通“圆”,离通“罹”遭受,动词整理,副词确实,动词信任,形容词真实诚实,动词观察选择,副词相互,名词宰相丞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图片ppt课件,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