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5 离骚教案
展开《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之一。而《离骚》作为其首篇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学习它们,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在此基础上品味诗歌之美。二是体会古人的哀乐悲欢,从中找出其蕴含的传统精神,积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骚体诗的特点。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香草美人”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指导朗读法,整体欣赏诗歌,知人论诗。
2.自主、合作、探究。
3.运用任务驱动法探究屈原的思想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复朗读,体味《离骚》中的浪漫主义,与其语言的艺术中培养自己的审美修养。
2.学习屈原高洁的品质,把握诗歌中蕴含的时代价值。
四项核心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1.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把握文章大意。
2.有节奏感的朗读,读出里面蕴含的情感。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1.能够正确理解里面“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2.能够联系前面学习的浪漫主义古诗文,体会早期浪漫主义的特点。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能够鉴赏文中语言的艺术,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够把握其中蕴含的亘古不变的传统精神文化,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离骚》文章意思的疏通,理解。对其中“香草美人”的意象的把握。
【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体悟屈原的情感,学习其中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疏通字词句⇒领悟“香草美人”⇒探究屈原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一:情境型
[设计意图] 由中国古代优秀传统节日来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节日中探寻屈原,探寻《离骚》。
同学们,大家平时都应该过端午节吧!【过】那端午节我们会吃什么食物呢?【粽子】是的,那么为什么会有吃粽子和把粽子投到江水里的习惯呢?是为了纪念谁呢?【屈原】对,就是屈原。屈原当初跳下了汨罗江,因而余光中先生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屈原,学习屈原最具代表的作品--《离骚》,一起来探索余光中先生这句话的深意吧。
导入二:关联型
[设计意图] 由学生回忆所学的古诗入手,带领学生追溯中国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之前我们学过的诗歌吗?谁来给我们背诵一下。【学生背诵】不错,大家都记得很牢,刚刚老师听到有人背诵李白的文章,李白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浪漫】对,那么同学们浪漫主义诗歌最开始是谁创造的呢?【……】好,最后的答案就让我们在今天的课文中找找吧!
课堂实录
一、了解文体常识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展示关于这节课应该了解的基本背景与常识。
骚体诗:
屈原以前的诗歌句式,基本上是四言体。这种句式,比起我们所能看到的、传说中尧舜时代的三言句式,无疑是一大进步。《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国风民歌。但是这种四言句式,毕竟节奏短促、单调呆板,容量也有限。在表现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时,它的束缚和局限,就突出地显露出来了。倒是国风中的那些杂言体,如《伐檀》、《行露》等,以及楚国、吴越民间流传的《徐人歌》、《越人歌》、《沧浪歌》等,由于字句参差、节奏自由,在抒发思想感情上显出了长处。
屈原在早期写作《橘颂》时,所采用的还是这种四言体。但到了他受谗被逐,胸中积满了悲愤和痛苦,想要将它化为诗涛喷注的时候,他就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四言体的束缚了。他大胆地学习民间的"俗歌俚句""不拘于四言"的经验,有意识地采用民歌中常常出现的五言、六言、七言的新句式,保留咏唱中的语气词"兮",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惜诵》就是屈原突破四言体式而创造的第一首"骚体诗"。
骚体诗主要特点有一下三点:一是句式上的突破。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这是对四言体的重大突破。二是章法上的革新。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开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应,脉络又是极其分明的。三是体制上的扩展。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而他的《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
二、指导学习《离骚》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赏析《离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其学习古诗的经验。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师点拨完成。】
(1)解题: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说文解字·隹部》:离,黄仓庚也。鸣則蠶生。从隹离声。呂支切。今用鹂为鹂黃。借离为离別也。《说文解字·马部》:骚,扰也。一曰摩马。从马蚤声。稣遭切。这里专指一种诗歌文体。因此离骚这个题目,意为抒发罹难之情的骚体诗。
(2)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3)写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还是作于屈原被流放时。《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怀王疏远。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2.初读感知,读准字音。
(1)翻阅字典查明不会的字的拼音。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有节奏感。
(3)教师点拨,重点易读错字词。多次带读,直到学生能够流利的读完选文。
(4)播放录音,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变化。
3.精读,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借助注释,疏通《离骚》内容。
高阳:颛顼之号。
苗裔(yì):苗,初生的禾本植物。裔,衣服的末边。此苗裔连用,喻指子孙后代。
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
贞:正。
孟:开始。
陬(zōu):正月。
揆(kuí):推理揣度。
肇(zhà):开始。
锡(cì):通“赐”。
重(chóng):再。
盈室:满屋。
判:区别。
众:众人。
云:助词,无实义。
朋:朋党。
茕(qióng):孤独……
4.品读,师生释疑,难点点拨。
“香草美人”是楚辞中的象征艺术手法。即是指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屈原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第一个成功地把象征手法运用到诗的创作中,即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通过意象的比喻化、象征化,这就使象征获得了全新的意义和鲜活的生命力。
具体文中的运用有:用香草香花作为衣裳,食物和佩饰来象征主人公的“好修”精神。“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象征其志洁行芳,爱美好修的德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菱花、荷花都是象征高洁的品格。“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的“美人”,象征楚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女”是群小的象征,“蛾眉”比喻美人,象征美德。
而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我们可以在看见诗中塑造了一个浪漫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样一个偏女性化的行为,没有压低他的品格,反而是其品质的象征。其外貌的描写中带有一种自然而然的高贵之气,将其追求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顺畅的引出来。自然而然的我们就能感受到他的美政思想,和他不受重用,被小人陷害的悲愤的情感。所以在文中才会出现了这么多的“兮”字。
5.悟读,合作探究,提炼主旨。
(1)屈原前面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通过交代身世来凸显出自己的家族渊博,血统完美,为自己品行高尚做了铺垫。其次在有了显赫的身世后,就追求为国效力,追求政治上的成功,但是却不受皇帝理解,不受同僚理解。这位他愤懑难平的情感做了铺垫--先扬后抑。】
(2)这首诗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的语气词“兮”和“香草美人”的意象 。其中产生了什么作用【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的情感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因而语气词“兮”字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在文中。而香草美人的象征比喻手法,也使得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屈原的“美政”思想,这与屈原改革弊政,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及前王之踵武”,使历史上曾兴旺发达的“三王”政绩发扬光大。亦即由楚国统一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屈原不但有美政理想,也有实现它的具体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君明臣贤”。要有好的国君,还要有忠于国君并且有才干的大臣加以辅佐,君臣和谐才能成功。同时他还主张废斥群小,这也是实现“美政”的重要保证。他在诗中极力揭露群小的罪恶,不遗余力地反复加以揭露和抨击,斥责他们“好蔽美而称恶”,竞进贪婪,嫉妒成性,朋比为奸,随波逐流,黑白颠倒。展示了诗人勇于同黑暗腐朽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诗人还揭露了楚君的过失,说他反复无常,荒唐糊涂,宠信奸臣,疏远忠良,善恶不辨,致使诗人的“美政”理想落了空。显示了诗人同黑暗势力的勇敢斗争精神。他的超群拔俗的崇高理想,都“不同于今之人”,因而招致“谣诼”诽谤,遭受种种迫害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连他亲近的人都劝其随俗浮沉,不要“博謇好修”。可是,诗人却在诗中反复申明他决不能随波逐流的态度。在打击和迫害面前决不动摇,岿然如山,坚强不屈。诗中描写屈原三次求女嬃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不懈地探索真理,寻求志同道合者,这种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与热爱的精神,正是他终生奋斗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深远的。】
(4)屈原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跳汨罗江?你赞同他吗?【他的品行决定了他不会像世俗低头,不会放弃自己美政的思想,也不会背弃君主。因而当他的美政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选择了跳江。这是对其品质的坚持。另学生赞同与否都行,只要言之有理。】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 以朗读(可以试着背诵)和名人的点评作结。
这次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屈原浓烈的情感。读完后老师在展示引用一些大家对屈原《离骚》的点评。解决情境式导入时的问题。
布置作业
1.背诵《离骚》,下节课默写。
2.看屈原其它的作品如《九歌》《天问》等,然后比较它们与《离骚》之前的异同。
板书设计
离骚
(浪漫主义)
香草美人
兮
抒情主人公
美政思想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量词,表示次数,duó,量长短,duó,揣度,推测,研究学习,著,撰写,言语真实,随意,随便,忠诚可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