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材分析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②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能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③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简单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领略物理的简捷之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通过分析生活中平衡的物体受力情况,培养关注科技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难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教法分析
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引入、引导探究、指导讨论、演示突破的方法为学生搭建支架,学生主要以观察现象、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等方式来获取新知识。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带有定滑轮的演示板、带孔的硬纸板、细线、钩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时导入提 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想一想: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能不能处于静止状态呢?展示图片:充气艇处于静止状态吗?这时它受到外力的作用吗? 想一想: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能不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 展示图片:飞机受到外力的作用却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什么? 思 考:现实生活中物体受到外力时,也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 思考回答 观察图片,并分析充气艇和飞机的受力情况,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回顾旧知 从学生熟悉的真实情景出发,激疑生趣,引发 学生思考,很直接的引出平衡的概念。 感悟新知 感悟新知 感悟新知(一)、平衡状态通过刚才两个例子中,结合我们前面所学,我们知道静止的充气艇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飞机,它们的运动状态是保持不变的,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统称为平衡状态(板书)。而把它们平衡时所受的力称为平衡力,当它们受两个力作用时平衡,称为二力平衡。 提 问:二力平衡时,两个力需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进行猜想) 提 问:怎样设计实验呢?需要采用什么实验方法? (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探究一: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讨论:怎样改变力的大小?需要控制哪些条件相同?根据学生的讨论,让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实验1和实验2。实验1:如右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放开硬纸片,塑料板 。实验2:装置仍如上图,但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放开硬纸片后,塑料板将 。 探究二:力的方向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讨 论:怎样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有哪些方法?此时我们要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呢? 实验3:如上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 钩码,将硬纸片稍向下移动,使两个拉力的方向成一定角度。放 开硬纸片,硬纸片将 。实验4: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 钩码。并将硬纸片扭转一个角度, 使拉硬纸片的细绳相互平行,但 不在同一直线上。放开硬纸片,塑料板将 。 探究三:力的作用点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讨论:怎样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物体上?此时我们要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呢?实验5:如右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 使绳的拉力不在同一物体上。两半个硬纸片将 。 归纳总结:将学生记录的三个表格数据归纳到一个表格中,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对比实验2的数据分析其它几次实验中物体不能平衡的原因,最后一起概括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板书)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测量物体的重力(板书) 回顾旧知: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想一想,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等于物体的重力呢?展示导图: 2.一辆小车受到50 N的拉力和30 N的阻力,车怎样运动? 展示:例题 学生了解平衡状态的两种情况以及二力平衡的概念 猜想: 1.两个力的大小可能相等2.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 3.两个力可能要在一条直线上 4.两个力应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讨论得出:实验方案:改变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二力平衡。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讨论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在学案上根据实验填写表格一 讨论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3和实验4。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在学案上完成表格二的填空。 讨论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5。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在学案上完成表格三的填空。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二力平衡的条件 结合二力平衡条件解释 二力平衡条件的逆推理 思考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让学生大胆猜,发挥学生想象力 通过讨论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领略物理的简捷之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生活中平衡的物体受力情况,培养关注科技的意识。 通过分析认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到哪些知识了?回答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结论:同体,等大,反向,共线。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测物体的重力 作业布置 幻灯片展示 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力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议一议1,议一议2,议一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重点,教学基本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