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1年秋季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备考培优复习试卷 解析版
展开人教版2021年秋季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备考培优复习试卷
本试卷内容选取各地区名校期末真题卷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压轴题型,进行此类题型的针对性训练,可有效提升学生解答难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
1.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定点,点B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AB=BC+4m,其中m为大于0的常数,若点D是直线l上的一动点,M、N分别是AD、CD的中点,则MN与BC的数量关系是( )
A.MN=2BC B.MN=BC C.2MN=3BC D.不确定
2.如图,点为线段上两点,,且,设,则方程的解是( )
A. B. C. D.
3.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粗烛可燃4小时,细烛可燃3小时,一次停电,同时点燃两根蜡烛,来电后同时熄灭,发现粗烛的长是细烛的2倍,则停电的时间为( )
A.2小时 B.2小时20分 C.2小时24分 D.2小时40分
4.根据以下图形变化的规律,第123个图形中黑色正方形的数量是( ).
A.182个 B.183个 C.184个 D.185个
5.在快速计算法中,法国的“小九九”从“一一得一”到“五五二十五”和我国的“小九九”算法是完全一样的,而后面“六到九”的运算就改用手势了.如计算8×9 时,左手伸出3根手指,右手伸出4根手指,两只手伸出手指数的和为7,未伸出手指数的积为2,则8×9=10×7+2=72.那么在计算6×8时,左、右手伸出的手指数应该分别为( )
A.1,3; B.3,1; C.1,4; D.4,1;
6.如图,C、D在线段BE上,下列说法:①直线CD上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共有6条;②图中有4对互补的角;③若∠BAE=110°,∠DAC=40°,则以A为顶点的所有小于平角的角的度数和为370°;④若BC=4,CD=DE=5,点F是线段BE上任意一点(包含端点),则点F到点B、C、D、E的距离之和最大值为27,最小值为15,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7.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D +∠COB的度数为___________度.
8.已知∠AOB和∠COD是共顶点的两个角,∠COD的OC边始终在∠AOB的内部,并且∠COD的边OC把∠AOB分为1:2的两个角,若∠AOB=60°,∠COD=30°,则∠AOD的度数是_____.
9.给定一列按规律排列的数:,1,,,…,根据前4个数的规律,第2020个数是_____.
10.一般情况下不成立,但也有这么一对数可以使得它成立,例如:.我们把能使得成立的一对数称为“相伴数对”,记作.若是“相伴数对",则的值为________.
11.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100,我们发现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50,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25,…,则第2019次输出的结果为______.
12.定义: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称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 -1的差倒数是.已知,a2是a1的差倒数,a3是a2的差倒数,a4是a3 的差倒数,……,依此类推,则 _________.
13.如图,点O在直线AB上,过点O引一条射线OC,使∠AOC=80°,点M、E分别为射线OB、OC上一点现将射线OM绕着点O以每秒15°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射线OE也绕着点O以每秒5°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一方先完成旋转一周时停止,另一方同时也停止转动,则在此旋转过程中,当旋转____________秒时,射线OM、OC、OE中的某一条正好平分另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夹角(图中所有角均为小于平角的角)
14.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是-1,0,3,点P为数轴上任意点,其对应的数为x.如果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同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2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t分钟时P点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则t的值为_______.
三、解答题
15.已知∠AOB=90°,OC是一条可以绕点O转动的射线,ON平分∠AOC,OM平分∠BOC.
(1)当射线OC转动到∠AOB的内部时,如图(1),求∠MON得度数.
(2)当射线OC转动到∠AOB的外时(90°<∠BOC<∠180°),如图2,∠MON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变或者不变均说明理由.
16.如图,已知点A、B、C是数轴上三点,O为原点.点C对应的数为6,BC=4,AB=12.
(1)求点A、B对应的数;
(2)动点P、Q分别同时从A、C出发,分别以每秒6个单位和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为AP的中点,N在CQ上,且CN=CQ,设运动时间为t(t>0).
①求点M、N对应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t为何值时,OM=2BN.
17.从2开始,连续的偶数相加,它们和的情况如下表:
加数的个数n
S
1
2=1×2
2
2+4=6=2×3
3
2+4+6=12=3×4
4
2+4+6+8=20=4×5
5
2+4+6+8+10=30=5×6
(1)若n=8时,则S的值为 .
(2)根据表中的规律猜想:用n的式子表示S的公式为:
S=2+4+6+8+…+2n= .
(3)根据上题的规律计算:102+104+106+…+210+212的值(要有过程).
18.已知数轴上三点A,O,B表示的数分别为6,0,-4,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1)当点P到点A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相等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
(2)另一动点R从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追上点R?
(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度.
19.已知是关于x的二次二项式,A,B是数轴上两点,且A,B对应的数分别为a,b.
(1)求线段AB的中点C所对应的数;
(2)如图,在数轴上方从点C出发引出射线CD,CE,CF,CG,且CF平分∠ACD,CG平分∠BCE,试猜想∠DCE与∠FCG之间是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已知∠DCE=20°,∠ACE=30°,当∠DCE绕着点C以2°/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时,∠ACF和∠BCG中的一个角的度数恰好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两倍,求t的值
20.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O点作射线OC,使∠AOC:∠BOC=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落在射线OB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 度;
(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试探究∠AOM与∠N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上述直角三角板从图1逆时针旋转到图3的位置的过程中,若三角板绕点O按15°每秒的速度旋转,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N所在直线恰好平分∠AOC时,求此时三角板绕点O的运动时间t的值.
21.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在数轴上运动,点C在点E的左边,且CE=8,点F是AE的中点.
(1)如图1,当线段CE运动到点C、E均在A、B之间时,若CF=1,则AB= ,AC= ,BE= ;
(2)当线段CE运动到点A在C、E之间时,求BE与CF的数量关系;
(3)当点C运动到数轴上表示数﹣14的位置时,动点P从点E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抵达B后,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同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t≤16),求t为何值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22.已知数轴上的两点A、B所表示的数分别是a和b,O为数轴上的原点,如果有理数a,b满足
(1)求a和b的值;
(2)若点P是一个动点,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请问经过多长时间,点P恰巧到达线段AB的三等分点?
(3)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开始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开始向左运动,点P与点M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M,点P与点N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N,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M+PN=12?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AOB与它的补角的差正好等于∠AOB的一半
(1)求∠AOB的度数;
(2)如图1,过点O作射线OC,使∠AOC=4∠BOC,OD是∠BOC的平分线,求∠AOD的度数;
(3)如图2,射线OM与OB重合,射线ON在∠AOB外部,且∠MON=40°,现将∠MON绕O顺时针旋转n°,0<n<50,若在此过程中,OP平分∠AOM,OQ平分∠BON,试问的值是定值吗?若是,请求出来,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4.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OD⊥OC,过点O作射线OE平分∠BOC.
(1)如图1,如果∠AOC=50°,依题意补全图形,写出求∠DOE度数的思路(不需要写出完整的推理过程);
(2)当OD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2,使得直角边OC在直线AB的上方,若∠AOC=α,其他条件不变,依题意补全图形,并求∠DOE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3)当OD绕点O继续顺时针旋转一周,回到图1的位置,在旋转过程中你发现∠AOC与∠DOE(0°≤∠AOC≤180°,0°≤∠DOE≤180°)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发现.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可用特殊值法,设坐标轴上的点A为0,C为12m,求出B的值,得出BC的长度,设D为x,则M为,N为,即可求出MN的长度为6m,可算出MN与BC的关系.
【详解】
设坐标轴上的点A为0,C为12m,
∵AB=BC+4m,
∴B为8m,
∴BC=4m,
设D为x,则M为,N为,
∴MN为6m,
∴2MN=3BC,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是注意特殊值法的运用及方程思想的运用.
2.D
【分析】
把代入得出,先求出CD=6,将 再代入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详解】
解: ∵,,
∴,
,
解得:.
∴,
的解为,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得出关于的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
3.C
【分析】
设停电x小时.等量关系为:1-粗蜡烛x小时的工作量=2×(1-细蜡烛x小时的工作量),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停电x小时.
由题意得:1﹣x=2×(1﹣x),
解得:x=2.4.
2.4h=2小时24分.
答:停电的时间为2小时24分.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把蜡烛长度看成1,得到两支蜡烛剩余长度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D
【分析】
仔细观察图形可知:当n为偶数时第n个图形中黑色正方形的数量为n+个;当n为奇数时第n个图形中黑色正方形的数量为n+个,然后利用找到的规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当n为偶数时第n个图形中黑色正方形的数量为n+个;当n为奇数时第n个图形中黑色正方形的数量为n+个,
∴当n=123时,黑色正方形的个数为123+62=185(个).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仔细的观察图形并正确的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5.A
【分析】
先分析8×9,左手伸出:8-5=3,3根手指;右手伸出:9-5=4,4根手指;
同理6×8,左手伸出:6-5=1,1根手指;右手伸出:8-5=3,3根手指;所以左手还有4根手指,右手还有2根手指,列式为:6×8=4×10+4×2=48.
【详解】
解:左手:6-5=1,右手:8-5=3;
列式为6×8=(1+3)×10+4×2=4×10+4×2=48,
∴左,右手伸出的手指数分别为1,3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字类的规律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认真理解题意,明确规律;弄清每个手指伸出的数是本题的关键,注意列式的原则.
6.B
【分析】
①按照一定的顺序输出线段的条数即可判断;②根据补角的定义即可判断;③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机可判断;④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F在线段CD上最小,当点F和E重合最大计算即可判断.
【详解】
解:①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BC、BD、BE、CE、CD、DE共6条,故本选项正确;
②图中互补的角就是分别以C、D为顶点的两对邻补角,即∠BCA和∠ACD互补,∠ADE和∠ADC互补,故本选项错误;
③由∠BAE=100°,∠CAD=40°,根据图形可以求出∠BAC+∠DAE+∠DAC+∠BAE+∠BAD+∠CAE=110°+110°+110°+40°=370°,故选项正确;
④当F在的线段CD上最小,则点F到点B、C、D、E的距离之和为FB+FE+FD+FC=4+5+5+5=19,当F和E重合最大则点F到点B、C、D、E的距离之和FB+FE+FD+FC=14+0+5+10=25,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线段、角的和差、补角及角的计算,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知识点.
7.180
【分析】
根据角度的关系∠AOD+∠COB=∠COD+∠AOB,据此即可求解.
【详解】
∠AOD+∠COB=∠COD+∠AOC+∠COB =∠COD+∠AOB=90°+90°=180°.
故答案是:18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板中角度的计算,正确把∠AOD+∠COB转化成∠COD+∠AOB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10°或50°或70°
【分析】
根据角的和差和角的倍分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如图1,
∵∠AOB=60°,∠COD=30°,OC把∠AOB分为1:2的两个角,
∴∠AOC=∠AOB=20°,
∴∠AOD=30°-20°=10°;
如图2,
∵∠AOB=60°,∠COD=30°,OC把∠AOB分为1:2的两个角,
∴∠AOC=∠AOC=40°,
∴∠AOD=10°;
如图3,
∵∠AOB=60°,∠COD=30°,OC把∠AOB分为1:2的两个角,
∴∠AOC=∠AOB=20°,
∴∠AOD=30°+20°=50°;
如图4,
∵∠AOB=60°,∠COD=30°,OC把∠AOB分为1:2的两个角,
∴∠AOC=∠AOC=40°,
∴∠AOD=40°+30°=70°;
综上所述,∠AOD的度数是10°或50°或70°.
故答案为:10°或50°或7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熟练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
【分析】
先将1化为,通过观察这列数的分子与分母可得规律:第n项是(﹣1)n,将n=2020代入即可.
【详解】
解:观察这列数发现,奇数项是负数,偶数项是正数;分子分别为3,5,7,9,…;分子分别为12+1,22+1,32+1,42+1,…,
∴该列数的第n项是(﹣1)n,
∴第2020个数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数字的规律,需要掌握通过已知一列数找到该列数的规律的能力,本题将1转化为是解题的关键.
10.
【分析】
利用新定义“相伴数对”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出的值,进而得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去分母得:,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解得:,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弄清题中的新定义,能够正确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
11.2
【分析】
根据设计的程序进行计算,找到循环的规律,根据规律推导计算.
【详解】
解:∵第1次输出的数为:100÷2=50,第2次输出的数为:50÷2=25,第3次输出的数为:25+7=32,第4次输出的数为:32÷2=16,第5次输出的数为:16÷2=8,第6次输出的数为:8÷2=4,第7次输出的数为:4÷2=2,第8次输出的数为:2÷2=1,第9次输出的数为:1+7=8,第10次输出的数为:8÷2=4,…,∴从第5次开始,输出的数分别为:8、4、2、1、8、…,每4个数一个循环;
∵(2019-4)÷4=503…3,
∴第2019次输出的结果为2.
故答案为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问题,要熟练掌握,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①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
12.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由此可得规律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
,,,…..;
∴规律为按循环下去,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13.5或8或20
【分析】
先计算出t的取值范围,再分以下三种情况画图:①当0C平分∠MOE时;②当OM平分∠COE时;③当0E平分∠COM时;然后分别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即可.
【详解】
设运动时间为t秒,
∵,
∴
∵∠AOC=80°,
∴∠BOC=100°,
①当OC平分∠MOE时,∠MOC=∠EOC,
∴∠COB-∠MOB=∠EOC,
∴100-15t=5t,
∴t=5;
②当OM平分∠COE时,则∠MOC=∠EOC,
∴∠MOB-∠COB=∠EOC,
∴15t-100=,
∴t=8;
③当OE平分∠COM时,则∠MOE=∠COE,
∴15t-100=,
∴t=20,
综上,t的值为5秒或8秒或20秒,
故答案为:5或8或20.
.
【点睛】
此题考查动点问题,角平分线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正确理解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14.或4.
【分析】
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异侧时,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设运动t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即PM=PN.
点P对应的数是-t,点M对应的数是-1-2t,点N对应的数是3-3t.
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点M和点N重合,
所以-1-2t=3-3t,解得t=4,符合题意.
②当点M和点N在点P异侧时,点M位于点P的左侧,点N位于点P的右侧(因为三个点都向左运动,出发时点M在点P左侧,且点M运动的速度大于点P的速度,所以点M永远位于点P的左侧),
故PM=-t-(-1-2t)=t+1.PN=(3-3t)-(-t)=3-2t.
所以t+1=3-2t,解得t=,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t的值为或4.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
15.(1)45°;(2)∠MON的大小不变,理由见解析.
【分析】
(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ON=,∠COM=,然后利用角的和差计算∠MON的度数为45°;
(2)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ON=,∠COM=,然后利用角的和差计算∠MON的度数为45°,从而求得结论.
【详解】
解:(1)如图1所示:
∵ON平分∠AOC,
∴∠CON=,
又∵OM平分∠BOC,
∴∠COM=,
又∵∠AOB=∠AOC+∠BOC=90°,
∴∠MON=∠CON+∠OMC
=
=
=45°;
(2)∠MON的大小不变,如图2所示,理由如下:
∵OM平分∠BOC,
∴∠MOC=,
又∵ON平分∠AOC,
∴∠AON=,
又∵∠MON=∠AON+∠AOM,
∴∠MON=
=
=
=45°.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直角,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等相关知识点,重点掌握角的计算,难点角的一边在已知角的内部或外部,证明角的大小不变性.
16.(1)点B表示的数是2,点A表示的数是﹣10;(2)①M表示的数是﹣10+3t,N表示的数是6+t,②当t=18秒或t=秒时OM=2BN.
【分析】
(1)点B表示的数是6-4,点A表示的数是2-12,求出即可;
(2)①求出AM,CN,根据A、C表示的数求出M、N表示的数即可;②求出OM、BN,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详解】
(1)∵点C对应的数为6,BC=4,
∴点B表示的数是6﹣4=2,
∵AB=12,
∴点A表示的数是2﹣12=﹣10.
(2)①∵动点P、Q分别同时从A、C出发,分别以每秒6个单位和3个单位的速度,时间是t,
∴AP=6t,CQ=3t,
∵M为AP的中点,N在CQ上,且CN=CQ,
∴AM=AP=3t,CN=CQ═t,
∵点A表示的数是﹣10,C表示的数是6,
∴M表示的数是﹣10+3t,N表示的数是6+t.
②∵OM=|﹣10+3t|,BN=BC+CN=4+t,OM=2BN,
∴|﹣10+3t|=2(4+t)=8+2t,
由﹣10+3t=8+2t,得t=18,
由﹣10+3t=﹣(8+2t),得t=,
故当t=18秒或t=秒时OM=2BN.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定义进行计算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17.(1)72;(2)n(n+1);(3)8792.
【分析】
设加数的个数为n时,它们的和为S(n为正整数),根据给定的部分S的值找出变化规律“S=2+4+6+…+2n=n(n+1)”.
(1)依照规律“S=2+4+6+…+2n=n(n+1)”代入n=8即可得出结论;
(2)依照规律“S=2+4+6+…+2n=n(n+1)”即可得出结论;
(3)依照规律“102+104+106+…+210+212=100×56+(2+4+6+…+2n)=5500+n(n+1)”代入n=56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设加数的个数为n时,它们的和为Sn(n为正整数),
观察,发现规律:S1=2=1×2,S2=2+4=2×3,S3=2+4+6=3×4,S4=2+4+6+8=4×5,…,
∴Sn=2+4+6+…+2n=n(n+1).
(1)当n=8时,S8=8×9=72.
故答案为:72.
(2)Sn=2+4+6+…+2n=n(n+1).
故答案为:n(n+1).
(3)∵102+104+106+…+210+212中有56个数,
∴102+104+106+…+210+212
=100×56+(2+4+6+…+2n)
=5600+56×(56+1)
=879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的数字的变化类,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变化规律“Sn=2+4+6+…+2n=n(n+1)”.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根据给定的部分Sn的值,找出变化规律是关键.
18.(1)1;(2)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长度为5.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已知条件得到AB=10,由PA=PB,于是得到结论;
(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于是得到AC=6x BC=4x,AB=10,根据AC-BC=AB,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求得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
试题解析:解:(1)(1)∵A,B表示的数分别为6,-4,
∴AB=10,
∵PA=PB,
∴点P表示的数是1,
(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
则:AC=6x BC=4x AB=10
∵AC-BC=AB
∴ 6x-4x=10
解得,x=5
∴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R.
(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分两种情况:
点P在A、B之间运动时:
MN=MP+NP=AP+BP=(AP+BP)=AB=5
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
MN=MP-NP=AP-BP=(AP-BP)=AB=5
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长度为5.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以及线段的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要考虑全面各种情况,不要漏解.
19.(1)7;(2);(3)或.
【分析】
(1)根据是关于x的二次二项式可知,,求出a、b的值即为A、B对应的数,即可求出C点对应的数.
(2)根据角平分线可知,.即可求出.再根据题意可知,,代入整理即可得到
(3)根据题意可用t表示出和.再分类讨论当时和当时,列出的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出t即可.
【详解】
(1)根据题意可得出 ,解得,
即A、B对应的数分别为16、-2,
∴C对应的数为.
(2)∵CF平分∠ACD,CG平分∠BCE,
∴,.
∵,
∴,即.
∵,,
∴,即.
故存在数量关系,为:.
(3)∵,,
∴,即.
∴.
∵,
∴.
∴.
当时,
即,
解得:且小于65,
当时,
即,
解得:且小于65.
综上可知或时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多项式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结合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90 (2)答案见解析 (3)4秒或16秒
【分析】
(1)根据旋转的性质知,旋转角是∠MON;
(2)如图3,利用平角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AOC:∠BOC=1:2”求得∠AOC=60°;然后由直角的性质、图中角与角间的数量关系推知∠AOM﹣∠NOC=30°;
(3)需要分类讨论:(ⅰ)当直角边ON在∠AOC外部时,旋转角是60°;(ⅱ)当直角边ON在∠AOC内部时,旋转角是240°
【详解】
解:(1)由旋转的性质知,旋转角∠MON=90°.
故答案是:90;
(2)如图3,∠AOM﹣∠NOC=30°.
设∠AOC=α,由∠AOC:∠BOC=1:2可得
∠BOC=2α.
∵∠AOC+∠BOC=180°,
∴α+2α=180°.
解得 α=60°.
即∠AOC=60°.
∴∠AON+∠NOC=60°.①
∵∠MON=90°,
∴∠AOM+∠AON=90°.②
由②﹣①,得∠AOM﹣∠NOC=30°;
(3)(ⅰ)如图4,当直角边ON在∠AOC外部时,
由OD平分∠AOC,可得∠BON=30°.
因此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60°.
此时三角板的运动时间为:
t=60°÷15°=4(秒).
(ⅱ)如图5,当直角边ON在∠AOC内部时,
由ON平分∠AOC,可得∠CON=30°.
因此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240°.
此时三角板的运动时间为:
t=240°÷15°=16(秒).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角的计算.解答(3)题时,需要分类讨论,以防漏解.
21.(1)16,6,2;(2)BE=2CF;(3)t为秒,秒,秒,秒时,两点距离是1.
【分析】
(1)由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可得AB的长;由CE=8,CF=1,可得EF的长,由点F是AE的中点,可得AF的长,从而AC可由AF减CF求得;用AB的长减去2倍的EF的长即为BE的长;
(2)设AF=FE=x,则CF=8﹣x,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BE,即可得出答案;
(3)分①当0<t≤6时;②当6<t≤12时,两种情况讨论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1)∵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
∴AB=16,
∵CE=8,CF=1,
∴EF=7,
∵点F是AE的中点,
∴AF=EF=7,
∴AC=AF﹣CF=7﹣1=6,
BE=AB﹣AE=16﹣7×2=2,
故答案为:16,6,2;
(2)∵点F是AE的中点,
∴AF=EF,
设AF=FE=x,
∴CF=8﹣x,
∴BE=16﹣2x=2(8﹣x),
∴BE=2CF;
(3)①当0<t≤6时,P对应数:﹣6+3t,Q对应数﹣4+t
PQ=|﹣4+t﹣(﹣6+3t)|=|﹣2t+2|
依题意得:|﹣2t+2|=1
解得:t=或秒,
②当6<t≤12时,P对应数12﹣3(t﹣6)=30﹣3t,Q对应数﹣4+t,
PQ=|30﹣3t﹣(﹣4+t)|=|﹣4t+34|,
依题意得:|﹣4t+34|=1,
解得:t=或,
∴t为秒,秒,秒,秒时,两点距离是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中的应用,根据题意正确列式,是解题的关键.
22.(1)a=-8,b=22;(2)t=2或t=4;(3) 7或.
【解析】
【分析】
(1)根据绝对值以及偶次方的非负性得出a,b的值;
(2)根据点P运动的速度、结合AP:BP=1:2或AP:BP=2:1找出点P的运动时间,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单位长度/秒,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3)分三种情况:①0<x≤;②<x≤;③<x时. 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相应的方程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1)a=-8,b=22;
(2)5t=10时,t=2;5t=20时,t=4;
(3) 存在
理由:设运动的时间为x秒,
点C对应的数为7,
点P对应的数为−8+5x,
点M对应的数为 7+3x,
点N对应的数为 22−4x,
则PM=|(−8+5x)−(7+3x)|=|−15+2x|,PN=|(−8+5x)−(22−4x)|=|−30+9x|.
由PM+PN=12得|−15+2x|+|−30+9x|=12.
①当0<x≤时,15−2x+30−9x=12,解得:x=3,
此时P对应的数为-8+5x=7;
②当<x≤时,15−2x-30+9x=12,解得:x=且<≤,
此时P对应的数为-8+5x=;
③当<x时,-15+2x-30+9x=12,解得:x=且<,舍去;
综上可知,当运动的时间为3秒或秒时,会使得PM+PN=12,
此时点P对应的数为 7或.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点运动速度以及距离之间的关系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
23.(1)120°;(2)108°;(3)是定值,=
【分析】
(1)设∠AOB=x°,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2)①当OC在∠AOB的内部时,②当OC在∠AOB外部时,根据角的和差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角的和差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设∠AOB=x°,依题意得:x﹣(180﹣x)=x,
∴x=120,
答:∠AOB的度数是120°
(2)①当OC在∠AOB的内部时,∠AOD=∠AOC+∠COD
设∠BOC=y°,则∠AOC=4y°,
∴y+4y=120,y=24,
∴∠AOC=96°,∠BOC=24°,
∴OD平分∠BOC,
∴∠COD=∠BOC=12°,
∴∠AOD=96°+12°=108°,
②当OC在∠AOB外部时,同理可求∠AOD=140°,
∴∠AOD的度数为108°或140°;
(3)∵∠MON绕O顺时针旋转n°,
∴∠AOM=(120+n)°
∵OP平分∠AOM,
∴∠AOP=()°
∵OQ平分∠BON,
∴∠MOQ=∠BOQ=()°,
∴∠POQ=120+40+n﹣∠AOP﹣∠MOQ,
=160+n﹣﹣=160+n﹣=80°,
∴∠AOP﹣∠BOQ=﹣=40°,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余角和补角的定义,解题时注意方程思想和分类思想的灵活运用.
24.(1)见解析;(2)补图见解析,∠DOE=α;(3)∠DOE=∠AOC或∠DOE=180°−∠AOC.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作出OE平分∠BOC,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BO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OE,再根据直角的定义即可求解;
(2)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BO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OE,再根据直角的定义即可求解;
(3)分两种情况:0°≤∠AOC≤180°,0°≤∠DOE≤180°,可求∠AOC与∠DOE之间的数量关系.
【详解】
(1)如图1,补全图形:
解题思路如下:
由∠AOC+∠BOC=180°,∠AOC=50°,
得∠BOC=130°;
由OE平分∠BOC,
得∠COE=65°;
由直角三角板,得∠COD=90°;
由∠COD=90°,∠COE=65°
得∠DOE=25°.
(2)如图,
∵∠AOC+∠BOC=180°,∠AOC=α,
∴∠BOC=180°-α;
∵OE平分∠BOC,
∴∠COE=90°-α;
∵OD⊥OC,
∴∠COD=90°;
∴∠DOE=∠COD-∠COE=90°-(90°-α)= α;
(3)由(1)、(2)可得∠DOE=∠AOC(0°≤∠AOC≤180°),∠DOE=180°−∠AOC(0°≤∠DOE≤180°).
【点睛】
此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关键是应该认真审题并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求出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2022-2023学年秋季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模拟试卷4(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2-2023学年秋季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模拟试卷4(含解析),共10页。
人教版2022-2023学年秋季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模拟试卷3 (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2-2023学年秋季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模拟试卷3 (含解析),共12页。
人教版2022-2023学年秋季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模拟试卷2(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2-2023学年秋季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模拟试卷2(含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