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讲:比热容(答案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35195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讲:比热容(答案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35195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讲:比热容(答案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35195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讲:比热容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3519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讲:比热容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3519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讲:比热容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3519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3节 比热容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3节 比热容学案,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讲比热容docx、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讲比热容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比热容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的它的符号和单位,理解比热容的定义及物理特性;2、会进行热量的计算;3、能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1、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2、物质的比热容①比热容的定义: ②比热容单位:焦 / (千克·摄氏度 ),符号: ③比热容的公式:Q吸= Q放= 3、对比热容的正确理解①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由实验可知,同种物质比热容是一定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②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③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④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4、学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从物质的比热容表可知:①物质不变,比热容不变;物质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②水的比热容最大;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一般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大(水银例外)。③泥、砂石、金属的比热容较小。5、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1)不考虑经济成本,谈一谈暖气用水好,还是用油好? (2) 吐鲁番夏天最高温度大多在四十多摄氏度,居中国之首,而火焰山又是吐鲁番最热的地方,其表面温度最高曾达到八十多摄氏度。但一到晚上气温一下子就降到二十多摄氏度,空调都不用开。 (3)昆明,又名春城,是云南省的首府。昆明的周边,现在滇池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8千米,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63.2千米,最大水深10.4米,平均水深4.4米。那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与滇池密切相关。你知道其中的缘故吗? (4)谈起夏日海风,你可知道,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白天和夜晚的风向往往是不同的,你知道白天风是从哪里吹向哪里?夜晚呢? (5)钢筋水泥都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 ℃ ~ 5 ℃,这就是热岛效应,应该如何应对呢? (6)沿海地区及我国东南部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不大,而在沙漠地区及我国西北部昼夜气温变化较大。为什么? 题型一:比热容的概念例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例2、某同学在劳技课上,用切割机把一个铜块切成了两半,则其中的一半铜块( )A.密度、比热容均减小一半B.密度、比热容均不变C.密度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D.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小一半题型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探究例1、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最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得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为此物理学中引入 表示上述性质。(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其它问题,诰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 。题型三:热量计算例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水银的比热容是0.14×103J/(kg·℃),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相同的水和水银,温度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是水银的30倍B.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银放出的热量是水的1/30C.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若水银升高1℃,则水要升高30℃D.若30kg的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全部被1kg的水银所吸收,则水银的温度升高1℃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是水银的30倍,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可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比热容成正比。所以质量相等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银放出的热量是水的1/30。答案:B例2、一个家用电热水器的容积为80L,装满水后开启加热功能,使水的温度从20℃升高60℃,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3J/(kg·℃)]解析:本题中给出的是水的体积,在计算时要利用密度公式算出水的质量;温度变化是60℃,不是40℃。水的质量:m=ρV=1×103kg/m3×80×10-3m3=80kg,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80kg×60℃=2.016×107J。答案:2.016×107J题型四:利用物质的比热容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1、江苏省的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新疆的戈壁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在某些地区出现“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A.海水的密度小,沙石的密度大B.海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C.海水的内能多,沙石的内能少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沙石吸收的热量多基础演练 1、质量相等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A.初温不知,无法判断 B.一样多C.热水吸收的热量多 D.冷水吸收的热量多2、表中列举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水4.2×103铝0.88×103冰 2.1×103干泥土0.84×103沙石0.92×103铜0.39×103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15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三倍C.寒冬室外盛水的缸容易破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铜块放出的热量少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4、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热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5、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小D. 天然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6、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B.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C.实验中,食用油吸热升温较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D.实验中,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7、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加热时间/min01234温度/℃沙子2025293438水2021222324(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示坐标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3)分析图线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 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这类实验,揭示了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这种属性是 . 巩固提高 8、下列事实最能说明吸收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等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其吸收的热量相等B.质量不等的铜块,温度都升高10℃,其吸收的热量不等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其吸收的热量不等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块,温度都升高10℃,其吸收质量不等9、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比较两液体的比热容是( )A.液体a的比热容较大B.液体b的比热容较大C.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一样大D.无法判断 10、质量相等的两块金属同时从沸水中取出来放在冰上,能使冰熔化得较多的那块金属具有( )A.较大的体积 B.较大的密度C.较大的比热容 D.较小的比热容11、质量相等的水和铜球,具有相同的初温,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球投入水中,则( )A.热量由铜球传给水 B.热量由水传给铜球C.水和铜球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判断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热损失)( )A.一壶开水,温度从100 ℃降到70 ℃比温度从70 ℃降到40 ℃放出的热量多B.质量相同的物体,吸收相同热量后,末温高的物体比热容小C.热水和冷水混合后,冷水吸收的热量一定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 D.热水和冷水混合后,冷水升高的温度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13、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先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8℃,取出甲(设热量和水量均无损失),再把乙投入这杯热水,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8℃,由此可知(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C.甲、乙比热容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比热容的大小14、为了比冰糖雪梨和奶茶吸热程度的差异,小王做了如图示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冰糖雪梨和奶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并用相同两支温度计分别同时测量冰糖雪梨和奶茶温度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1)在此实验中,为比较冰糖雪梨和奶茶吸热能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升高 升高温度的不同。(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冰糖雪梨和奶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冰糖雪梨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奶茶吸收的热量,表明 _________水的吸热能力大。物质质量(g)温度升高10℃所需时间/s温度升高20℃所需时间/s温度升高30℃所需时间/s冰糖雪梨350260520650奶茶350220330550(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冰糖雪梨和奶茶, _________升高的温度高.15、如图所示是吃鸳鸯火锅时的情境,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两边的汤汁量和初温基本相等时,两边同时沸腾B.当汤汁沸腾后可以改为小火加热,汤汁内能减小C.火锅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气化形成的D.红汤与清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16、初春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17、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 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J/(kg·℃)。1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 g和200 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与物体升高的_________有关。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______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___________。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读作___________。若某个铜球的比热容为0.39×103J/(kg·℃),则半个铜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 版 2、水的比热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 3、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___________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与物质的___________有关。可以用比热容来___________物质的种类。 4、热量的计算公式:当物体吸热温度升高时,其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当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其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 版权所有5、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将质量为4kg的煤油从20℃加热到70℃需要吸收___________J的热量,如果将煤油倒掉一半,它的比热容将为___________。 6、不考虑经济成本,暖气用水的效果比用油的效果要___________一些,因为水的___________比油大。7、昆明,又名春城,是云南省的首府。昆明的周边,现在滇池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8千米,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63.2千米,最大水深10.4米,平均水深4.4米。那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与滇池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滇池里的水___________较大,对昆明的气温有调节作用。 9、在各种液体中,通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 )A.水具有较大的密度 B.水的性质很稳定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 D.水的凝固点较低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炎热的盛夏中午,当人赤脚走在沙滩上时感到烫脚,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水吸热升温_________,而沙子吸热升温_________。2、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质量为1kg的20℃的水,温度升高到70℃,需要吸收_______J的热量。汽车发动机利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大,在相同条件下能带走较多的___________,所以冷却效果好。3、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焦炭作为燃料,焦炭燃烧后放出1.26×106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10kg的煤油吸收,能使煤油温度升高__________℃(煤油未沸腾);若该热量有25%被水吸收,能将_______kg的水从25 ℃加热到100℃。[c水=4.2×103J/(kg·℃)、c煤油=2.1×103J/(kg·℃)] 。4、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B.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D.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5、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内能增加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6、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 )A.水比较便宜 B.水的密度小 C.水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高7、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D.水的对流性能好8、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9、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10、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13.3-1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大,是水 B.a的比热大,是酒精C.b的比热大,是水 D.b的比热大,是酒精11、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A.9∶2 B.2∶9 C.1 ∶2 D.2∶112、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版权所有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13、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概括有关实验结论。烧杯号液体质量/m初温/ oC末温/ oC加热时间/min1水300203012.32水15020306.23煤油30020306.14煤油30020253.1(1)比较1号烧杯和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1号烧杯和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3号烧杯和4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同学们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B.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收的热量多15、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1)实验前应该称量 的初始温度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将它们分别装入同样的烧杯中.(2)用电加热器先给水加热,如图所示,10s后测出水的温度是t1.(3)再用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食用油加热10s后,读出此时食用油的温度t2,可以看出是:t2>t1,这是因为食用油的 的缘故.(4)加热的时间都是10s,这样做的目的是 。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从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16、如图1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 。17、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的水20kg,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试计算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水=4.2×103J/(kg.℃) 18、一锅炉每天把3t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为1.008×109J的热,求:原来水的初温为多少℃?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比热容学案及答案,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第3节 比热容导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比热容导学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