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和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441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和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441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和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441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答案填在下表中。每题2分,共44分。)
1.(2分)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2分)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3.(2分)下列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分子、中子 B.原子、电子 C.原子、离子 D.离子、中子
4.(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蔗糖水
C.75%的医用酒精 D.蒸馏水
5.(2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有质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2分)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7.(2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
A.体积增大 B.间隔增大 C.质量增大 D.个数增多
8.(2分)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9.(2分)下列能保持氢气(H2)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
A. B. C. D.
10.(2分)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15 B.49 C.66 D.164
11.(2分)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B.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的
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12.(2分)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3.(2分)关于钠离子(Na+)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 )
A.它们质子数相同
B.Na+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
C.Na比Na+少一个电子
D.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14.(2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氮气的化学式为N2
15.(2分)如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16.(2分)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
A. B. C. D.
17.(2分)下列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的是( )
A.Na+ B.Cl﹣ C.OH﹣ D.N
18.(2分)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I和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属于同种元素
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19.(2分)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A. B. C. D.
20.(2分)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D.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21.(2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22.(2分)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反应物是纯净物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都不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二、填空(每空2分,共56分)
23.(2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3)4个硫原子 ;
(4)钙元素 ;
(5)氮气 ;
(6)氧气 。
24.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1)2H中的“2”表示 ;
(2)2Al3+中的“3”表示 .
25.(6分)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表示 ,Y表示
(2)当X=12时,Y= ;
(3)当X=17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Y= 。
(4)当Y=1时,该粒子易 电子,变成带 电荷的 。
26.(8分)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 个电子形成铝离子,符号为 ;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
27.从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原子核 等选项中选择填空。
(1)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2)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结构中的 ;
(5)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28.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3)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答案填在下表中。每题2分,共44分。)
1.(2分)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分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2.(2分)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分)下列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分子、中子 B.原子、电子 C.原子、离子 D.离子、中子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微粒,故 A不符合题意;
B、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微粒,故 B不符合题意;
C、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C符合题意;
D、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微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蔗糖水
C.75%的医用酒精 D.蒸馏水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蔗糖水中有蔗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75%的医用酒精中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有质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析】由题意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进入人们的鼻子中,碰到嗅觉细胞,故闻到香味.
【解答】解:A、在远处就能够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很小无关,故A错误;
B、在远处就能够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的质量无关,故B错误;
C、在远处就能够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C错误;
D、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6.(2分)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分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解答】解: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故选:C。
7.(2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
A.体积增大 B.间隔增大 C.质量增大 D.个数增多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气体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气体分子质量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气体分子个数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8.(2分)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以及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说法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B说法正确;
C、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很多,有的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小,故C说法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9.(2分)下列能保持氢气(H2)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为氢分子;根据氢气的化学式为H2,可知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解答】解:
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保持的,氢气的化学式为H2,可知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此图示表示的是氢分子;故A正确;
B、图所示粒子为2个O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故B不正确;
C、图所示粒子为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故C不正确;
D、图所示为2个H原子与1个O原子共三个原子,原子并没有结合成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A。
10.(2分)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15 B.49 C.66 D.164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
故选:B。
11.(2分)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B.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的
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性质并注意微粒不能单独存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因原子不是实心球体,说法错误,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但单个分子不具有气味,故B错误;
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故C正确;
D、离子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12.(2分)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A、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质子数,故选项错误。
B、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中子数,故选项错误。
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电子层数,故选项错误。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2分)关于钠离子(Na+)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 )
A.它们质子数相同
B.Na+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
C.Na比Na+少一个电子
D.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分析】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来分析稳定性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的质子和电子来分析它们的转化及是否为同种元素.
【解答】解:
A、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故A正确;
B、因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B正确;
C、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Na+比Na少一个电子,故C错误;
D、Na+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没有改变,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14.(2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氮气的化学式为N2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氮,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无法获得氮气化学式的信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2分)如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中含有两种分子,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B、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C、中含有两种分子,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中含有两种分子,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16.(2分)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因为: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稀有气体的元素的原子(氦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可推测答案。
【解答】解:A、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为金属元素原子,故A正确;
B、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且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为阴离子,为氧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为非金属元素原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分)下列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的是( )
A.Na+ B.Cl﹣ C.OH﹣ D.N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在阴、阳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离子带电.
【解答】解:A、Na+是钠原子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其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故A不正确;
B、Cl﹣是氯原子因得到一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其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故B不正确;
C、OH﹣是因得到一个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其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故C不正确;
D、N表示一个氮原子其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故D正确;
故选:D。
18.(2分)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I和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属于同种元素
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解答】解:A、由题意比较612C和614C知:其中子个数分别是6、8,故错误;
B、由题意比较612C和614C知:其质子数都是6,即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C、由题意比较612C和614C知:其质子数都是6,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相同,故对;
D、由题意比较612C和614C知:其质子数都是6,即质子数相同,故正确;
故选:A。
19.(2分)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性质较稳定。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性质稳定。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选:A。
20.(2分)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D.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分析】从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同种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可能是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去分析.
【解答】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于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不是同种元素;故错误;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于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不是同种元素;故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于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属于不同种元素,在原子里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由于核外电子数不同,故不可能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故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于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属于不同种元素,在原子里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由于核外电子数不同,故不可能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而可能是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故正确;
故选:D。
21.(2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析】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此说法正确;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这种说法正确;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此说法错误;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此说法正确。
故选:C。
22.(2分)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反应物是纯净物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都不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分析】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反应前只有一种分子,即水分析,故反应物是纯净物,此说法正确。
C、由变化的微观图示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反应前后不变,但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变化,故此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故该反应是“一变多”的分解反应,此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每空2分,共56分)
23.(2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3)4个硫原子 4S ;
(4)钙元素 Ca ;
(5)氮气 N2 ;
(6)氧气 O2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其符号为:N;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
(3)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硫原子,就可表示为:4S;
(4)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
(5)氮气的化学式为:N2;
(6)氧气的化学式为:O2;
故答案为:(1)N;
(2)Al;
(3)4S;
(4)Ca;
(5)N2;
(6)O2;
24.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1)2H中的“2”表示 氢原子的个数为2 ;
(2)2Al3+中的“3”表示 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 .
【分析】(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解答】解:(1)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
(2)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2Al3+中的“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1)氢原子的个数为2;(2)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
25.(6分)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表示 核电荷数 ,Y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
(2)当X=12时,Y= 2 ;
(3)当X=17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Y= 8 。
(4)当Y=1时,该粒子易 失去 电子,变成带 正 电荷的 阳离子 。
【分析】(1)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的意义解决。
(2)利用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解决。
(3)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即得到一个电子。
(4)最外层电子数是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解答】解:(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的意义可知x表示核电荷数,y表示最外层电子数。
(2)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y=12﹣2﹣8=2。
(3)x=17时y=7,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即得到一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应是7+1=8。
(4)最外层电子数是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等于1时会失去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
(1)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2)2;
(3)8;
(4)失去;正;阳离子。
26.(8分)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 15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氩 ;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 3 个电子形成铝离子,符号为 Al3+ ;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
【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2)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2+8+5=15。
(2)氩元素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
(4)由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故答案为:
(1)15;
(2)氩;
(3)3;Al3+;
(4)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27.从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原子核 等选项中选择填空。
(1)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① ;
(2)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① ;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①② ;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结构中的 ④ ;
(5)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① ;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③ 。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及原子的构成粒子,并知道它们对原子及元素的性质的关系来解答。
【解答】解:(1)核电荷数是指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核电荷数;
(2)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相等,故决定原子序数的是质子数;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的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4)电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所以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原子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质子数;
(6)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故答案为:(1)①;(2)①;(3)①②;(4)④;(5)①;(6)③。
28.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② 。(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①② 。
(3)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①③ 。
【分析】根据示意图中所给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是原子还是离子。离子中带正电的是阳离子,带负电的是阴离子。
【解答】解:(1)阴离子是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②表示阴离子。
(2)①②的质子数相同,故为同种元素。
(3)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①③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选:(1)②
(2)①②
(3)①③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1/21 11:33:59;用户:兴义民族中学;邮箱:xymz@xyh.com;学号:4140692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