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教学ppt课件
展开平移的图形的性质图形平移的对应点连线段的性质
如图,经过平移,线段AB的端点A移到了点D,你能作出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吗?
如图,在画平行线的时候,有时为了需要,将直尺与三角尺放在倾斜的位置上.但不管怎样,我们总可以推得A′B′∥AB,A′B′=AB,∠B′=∠B.同时也有A′C′∥____, A′C′=____,∠C′=____.
这就告诉我们,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 不变. 注意: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中的B′C′与BC).
1. 平移的特征: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 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不变.2. 要点精析:(1)连结对应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平移距离;(2)从原图上一点到其对应点的方向即起始点到终止 点的方向为平移方向;(3)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 等,对应角相等.
如图,有两个梯形ABCD和EFGH,其中梯形EFGH是由梯形ABCD平移1.6 cm后得到的,问:(1)线段AE,BF,CG,DH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2)AB与EF,BC与FG,CD与GH,AD与EH之间 有什么关系?(3)∠BAD与∠FEH,∠ABC 与∠EFG,∠BCD与∠FGH, ∠ADC与∠EHG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根据平移的特征可知: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平移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对应的线段之间是平行且相等的.
(1)线段AE,BF,CG,DH的长度相等,都为1.6 cm.(2)AB与EF,BC与FG,CD与GH,AD与EH分别平 行且相等.(3)∠BAD与∠FEH,∠ABC与∠EFG,∠BCD与 ∠FGH,∠ADC与∠EHG分别相等.
平移中“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是指图形上的每一点向同一方向平移相同的距离,就如本题中所提到的“AE,BF,CG,DH”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平行,它们的数量关系为AE=BF=CG=DH=1.6 cm.
如图,已知∠ABC=70°,第一次将∠ABC沿射线BA的方向平移至∠ADC′,平移距离为BD的长;再次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至∠A′EC,平移距离为BE的长,DC′与EA′相交于点B′,求∠A′B′C′的度数.
平移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平移变换改变的是图形的( )A.位置 B.形状C.大小 D.位置、大小和形状在图右侧的四个三角形中,由△ABC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
图形平移的对应点连线段的性质
观察下图, △ABC沿着PQ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除了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ABC上的每一点都作了相同的平移: A→ A′ ,B → B′,C → C′. 不难发现: AA′∥______∥______; AA′ =_______=_______. 即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并且相等.
将上图中的△A′B′C′沿着RS方向平移到△A′′B′′C′′ 的位置,其平移的距离为线段RS的长度. 如图,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1. 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平移作图是平移基本性质的 应用,利用平移可以得到许多美丽的图案,在具体 作图时,应抓住作图的“四部曲”——定、找、移、 连.(1)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找: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图形的顶点、拐点、 连结点);(3)移:过关键点作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 的对应点;(4)连:按原图顺次连结对应点.
2. 经过多次平移后得到的图形,可以看成是原图形 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也就是说多次平移相当于 一次平移.
如图(1),将△ABC平移到△A′B′C′水的位置. 指出平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 (精确到1 mm)
由于点A与点A′是一对对应点,因此,如图(2),连结AA′,平移的方向就是点A到点A′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AA′的长度,约2. 4厘米.
平移作图的方法: 首先分析题目的要求,找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再分析已知图形,确定构成图形的关键点,然后根据平移方向和距离平移每个关键点,最后顺次连结所作的每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并标出相应的字母,得出平移后的图形.
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A.6 B.8 C.10 D.12
根据平移的特征得AD=CF=1,因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所以DE=AB,DF=AC.因此,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B+BC+CF+DF+AD=(AB+BC+AC)+CF+AD=8+1+1=10.
如图,已知图①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将图①中的格点三角形ABC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请你在图②中画出△A1B1C1.
下列关于图形平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形上所有点移动的方向都相同B.图形上所有点移动的距离都相等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D.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中考·宁德)如图,将直线l1沿着AB方向平移得到直线l2,若∠1=50°,则∠2的度数是( )A.40° B.50° C.90° D.130°
方法规律总结:1. 判断一组图形是否是一个图形经过另一个图形 平移得来的:首先看平移方向是否一致,然后 观察形状是否改变,最后观察对应点连接的线 段是否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根据平移性质可求线段的长、角的度数及图形 的面积.
数学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2页。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平移的定义,平移的两个要素,平移的特征,试一试,做一做,随堂练习,生活小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2 平移的特征习题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等相等,答案显示,新知笔记,基础巩固练,见习题,解如图所示,答案C,答案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