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多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质检物理【试卷+答案】(A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多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质检物理【试卷+答案】(A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八年级(上)质检物理试卷(A卷)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2分)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的。2.(2分)如图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选择 为参照物,轿车是静止的;选择卡车为参照物,轿车是 的。3.(2分)月亮距离地球的距离是38.4万 ,表示的是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的直径是2.5 (填单位符号)。4.(2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测量某支铅笔与某物体长度的刻度尺及示数,由图可知该铅笔与物体的长度分别为 和 。5.(4分)如图用两把刻度尺和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刻度尺分度值是 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用 (选填“”或“” 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6.(2分)一辆新型电车在进行道路测试时,用跑完了全长的路程,则该电车的平均速度为 ,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7~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7.(2分)人们把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叫做物理实验活动,下面哪种情况是物理实验活动 A.火山喷发 B.电闪雷鸣 C.用镜子反射阳光进行研究 D.哈雷彗星在太空中运动8.(2分)率先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得出天体运行的相关数据,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亚里士多德 D.爱因斯坦9.(2分)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一辆大客车行驶的速度是,这表明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大客车多 B.轿车的运动一定比大客车快 C.大客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 D.轿车一定始终在大客车前面10.(2分)在刮东风的日子里,一位骑车人却没有感觉到风,则说明骑车人 A.正在向北骑 B.停下没动 C.正在向西骑 D.正在向东骑11.(2分)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描述“云不动”时选取的参照物是 A.两岸 B.榆堤 C.天空 D.我和船12.(2分)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C.启动后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D.启动后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3.(2分)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16m B.v甲>v乙,s=8m C.v甲<v乙,s=16m D.v甲<v乙,s=7.2m14.(2分)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不应超过 B.不应超过 C.不应短于 D.不应短于15.(2分)如图是平直的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下列关于车相对于农舍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是 A.车一定向左运动 B.车一定向右运动 C.车可能向右运动 D.车可能向左运动16.(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运动速度相同 B.甲和丙的运动速度相同 C.以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7分,第18题4分,第19题7分,共18分)17.(7分)小浩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点是的中点。(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应适当调整坡度 (选填“较小”或“较大” ,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3)该次实验中,小车的全程平均速度为: ,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18.(4分)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 和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19.(7分)如图所示,给你一把刻度尺、两块三角板和一个小药瓶,可测出药瓶的容积(此药瓶子肩部以下为圆形,瓶壁厚度忽略不计,取3.14,计算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具体步骤如下:(1)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药瓶的直径 (如图甲),算出底面积是 。(2)如图乙所示,在药瓶内装水,水面略低于药瓶的肩部,用直尺量出此时水的高度为 .药瓶中水所占的体积为 。(3)如图丙所示,将药瓶盖拧紧,倒置过来,用尺量出水面到药瓶底的距离是 ,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 。(4)则该药瓶的容积为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0.(9分)一辆长的大货车,以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总共用时,则隧道长为多少米?21.(9分)一天小明他上学去时,以的速度走了,后来感觉时间不够为了不迟到,他又以的速度走了,求(1)他家离学校多远?(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八年级(上)质检物理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2分)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 列车 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的。【解答】解:小明以列车为参照物,窗外的人群与列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列车是相对静止的,窗外的人群是运动的,所以会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站台与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站台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答案为:列车;运动。2.(2分)如图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选择 路标 为参照物,轿车是静止的;选择卡车为参照物,轿车是 的。【解答】解:由图可看出来,轿车对于路标来说没有位置的变化,对于卡车来说有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路标为参照物,轿车是静止的;选择卡车为参照物,轿车是运动的。故答案为:路标;运动。3.(2分)月亮距离地球的距离是38.4万 ,表示的是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的直径是2.5 (填单位符号)。【解答】解:月球距地球万;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它的单位是。故答案为:;。4.(2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测量某支铅笔与某物体长度的刻度尺及示数,由图可知该铅笔与物体的长度分别为 和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铅笔左侧与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铅笔左侧与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故答案为:;。5.(4分)如图用两把刻度尺和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刻度尺分度值是 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用 (选填“”或“” 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测量是从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物体的长度为;由图知:刻度尺上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测量时是从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物体的长度为;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所以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故答案为:;4.25;4.3;。6.(2分)一辆新型电车在进行道路测试时,用跑完了全长的路程,则该电车的平均速度为 24 ,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解答】解:(1)电车在进行道路测试时通过的路程:,电车在进行道路测试时所用的时间:;电车的平均速度:;(1)速度: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所以的物理意义是:电车1小时通过的路程为。故答案为:24;电车通过的路程为。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7~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7.(2分)人们把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叫做物理实验活动,下面哪种情况是物理实验活动 A.火山喷发 B.电闪雷鸣 C.用镜子反射阳光进行研究 D.哈雷彗星在太空中运动【解答】解:火山喷发、电闪雷鸣、彗星在太空中运动,都不是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不是物理实验;而用镜子反射阳光进行研究,是人工控制条件下实现的,属于物理实验活动。故选:。8.(2分)率先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得出天体运行的相关数据,有力地支持了“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亚里士多德 D.爱因斯坦【解答】解:伽利略最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故选:。9.(2分)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一辆大客车行驶的速度是,这表明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大客车多 B.轿车的运动一定比大客车快 C.大客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 D.轿车一定始终在大客车前面【解答】解:,所以轿车的运动比大客车快;由于不知道运动时间(运动路程)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行驶路程(运动时间)的大小,故正确,错误。故选:。10.(2分)在刮东风的日子里,一位骑车人却没有感觉到风,则说明骑车人 A.正在向北骑 B.停下没动 C.正在向西骑 D.正在向东骑【解答】解:已知在刮东风的日子里,一骑车人却没有感到风,也就是说风相对人是静止的;则说明骑车人正在向西骑,与风速相同。故选:。11.(2分)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描述“云不动”时选取的参照物是 A.两岸 B.榆堤 C.天空 D.我和船【解答】解:从诗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两岸、榆堤和天空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故错误,正确。故选:。12.(2分)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C.启动后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D.启动后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解答】解:、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故瞬时速度为,不是;故正确,错误;、因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汽车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不能确定启动后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故错误;故选:。13.(2分)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16m B.v甲>v乙,s=8m C.v甲<v乙,s=16m D.v甲<v乙,s=7.2m【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车在10s内行驶的路程为10m,甲车的速度:v甲===1m/s;乙车在5s内行驶的路程为14m,乙车的速度:v乙===2.8m/s,比较可知,v甲<v乙,故AB错误;(2)由v=可知,甲车4s行驶的路程s甲′=v甲t=1m/s×4s=4m,乙车4s行驶的路程s乙′=v乙t=2.8m/s×4s=11.2m,由题知,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4s甲、乙两车相遇,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乙′﹣s甲′=11.2m﹣4m=7.2m,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4.(2分)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不应超过 B.不应超过 C.不应短于 D.不应短于【解答】解: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速度,通过的路程,由得,小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即:不应短于故选:。15.(2分)如图是平直的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下列关于车相对于农舍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是 A.车一定向左运动 B.车一定向右运动 C.车可能向右运动 D.车可能向左运动【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①向右运动;②静止;③向左运动,车速小于风速。综上分析可知,选项正确,错误。故选:。16.(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运动速度相同 B.甲和丙的运动速度相同 C.以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解答】解:、由图可知,甲乙的图象为一条直线,则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由图可知,丙的图象为一条平行于轴的直线,表明丙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和丙的运动速度不同,甲和丙的速度相同,故错误、正确;、甲的速度等于丙的速度,以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故正确;、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以乙为参照物,则甲是向前运动的,故错误。故选:。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7分,第18题4分,第19题7分,共18分)17.(7分)小浩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点是的中点。(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应适当调整坡度 (选填“较小”或“较大” ,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3)该次实验中,小车的全程平均速度为: ,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解答】解:(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该实验的原理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2)实验中,如果斜面坡度太大,小车运动会太快,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所以实验中斜面坡度要较小;(3)由图可知,全程的路程,全程所用的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下半程的路程,下半程所用的时间,下半场的平均速度;(4)如果过了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计时落后,所测时间偏小,根据可知,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会偏大。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较小;(3)24;30;(4)大。18.(4分)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 和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解答】解:(1)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实验中,不需要测出细铜丝的长度,即没有必要的步骤是;根据测量步骤可知,错误的步骤是,原因是计算细铜丝直径的方法错误。(2)结合步骤、可知,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用铜丝绕圈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符合题意。、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符合题意;、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符合题意;故选:。故答案为:(1);;(2)用铜丝绕圈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3)。19.(7分)如图所示,给你一把刻度尺、两块三角板和一个小药瓶,可测出药瓶的容积(此药瓶子肩部以下为圆形,瓶壁厚度忽略不计,取3.14,计算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具体步骤如下:(1)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药瓶的直径 2.30 (如图甲),算出底面积是 。(2)如图乙所示,在药瓶内装水,水面略低于药瓶的肩部,用直尺量出此时水的高度为 .药瓶中水所占的体积为 。(3)如图丙所示,将药瓶盖拧紧,倒置过来,用尺量出水面到药瓶底的距离是 ,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 。(4)则该药瓶的容积为 。【解答】解:(1)根据图甲可知,刻度尺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左侧三角板对应的刻度值为,右侧三角板对应刻度值为,瓶的直径为;半径为,底面积:;(2)根据图乙可知,水的高度:;瓶中水所占的体积:;(3)根据图丙可知,水面到瓶底的距离:,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4)水瓶的容积:。故答案为:(1)2.30;4.2;(2)3.00;12.6;(3)1.90;8.0;(4)20.6。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0.(9分)一辆长的大货车,以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总共用时,则隧道长为多少米?【解答】解:已知,整个大货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由可得,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因为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所以。答:隧道长为。21.(9分)一天小明他上学去时,以的速度走了,后来感觉时间不够为了不迟到,他又以的速度走了,求(1)他家离学校多远?(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前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由得,前一段时间通过的路程:,后一段时间通过的路程:,则他家离学校的距离:。(2)小明上学走路的总时间:,则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答:(1)他家离学校有;(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多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