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教案设计
展开《预防犯罪》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能理解并运用犯罪的三大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分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犯罪的三大特征
三、教学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案例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古有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遵纪守法,是当代法治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如违背或者逾越,必当自食其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法治课堂》,本期节目我们将共同探讨如下话题,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今天的案例分享首先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展示图片)
图一:和谐的一家五口;图二:熊熊大火;图三:大火过后,一个家流离失所;图四:三个孩子和母亲的照片出现在了灵堂之上。
你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PPT展示,这就是6月22杭州小区纵火案:北京时间2017年6月22日凌晨5点左右在浙江杭州蓝色钱江小区2幢1单元1802室发生的纵火案。该事件造成4人死亡(一位母亲和三个未成年孩子)。经调查,本次事故为保姆莫焕晶人为纵火。
思考:本案件中保姆属于什么行为?(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判断)
生: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题——《预防犯罪》。
(二)新课讲解
结合预习情况,思考1:什么是犯罪行为?
法律解读: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思考2:保姆莫焕晶因故意纵火导致四人死亡,为犯罪行为,她违反了哪部法律呢?
法律解读:刑法
(刑法的地位):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刑法的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案情初探
了解了刑法,下面,我们走进《法治课堂》的第一环节——案情初探。
该小区的纵火事件中,犯罪分子应该受到什么处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观看视频时,
请思考1、判断该案件的社会危害性
2、触犯了什么法律?
3、承担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由此总结出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案情还原
莫焕晶为什么要去放火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此案件爆出后,有网友评论:保姆莫焕晶意在谋财,并不想害命,罪不至死,警告一下就可以了,对此你怎么看?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什么是刑罚呢?
刑罚的含义: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我说案情
案情说到这里,莫焕晶为什么要去放火呢?我们继续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思考:
1、莫焕晶有什么不良嗜好?
2、莫焕晶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莫焕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由一个不良习惯逐步变成的,我们可以看到,不良行为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立足现实
看了莫焕晶的例子,反思一下,我们身边是否有由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例子呢?(展示PPT)
例子:据了解,尚某小学时成绩优异但是上初中后沉迷网络游戏,常无故旷课,面对老师教育觉得无所谓;后因帮“哥们”围殴同学被派出所行政拘留,并因此辍学;退学后,尚某仍不知悔改,依然我行我素,终酿成大祸,涉嫌寻衅滋事罪批准逮捕。
思考:(1)尚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尚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尚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尚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5)尚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尚某是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引导学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案情警示
小组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犯罪?
思想上: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行动上: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时代大潮中,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已经磅礴展开,神州大地上,全面依法治国的崭新画卷正在激情绘就,让我们从身边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预防犯罪,享受美好人生!
(四)作业布置
了解身边的犯罪行为,他们是怎样走上犯罪的道路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形成调查小文章。
六、板书设计
一、了解罪与罚
犯罪 刑法 刑罚
二、加强自我防范
1、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制观念
4、从小事做起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一.初步具备了一个教者的风范,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单是教学生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语言,教态等各方面去影响他们,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同时去影响别人。
二、初步贯彻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那种灌输方式,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带来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展现了师生互动。
三、教学目的明确,即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懂得预防违法犯罪,应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重难点突出:本节重点是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难点是犯罪的特征。通过教学基本达到了这个效果。
四、三维目标在教学中贯彻始终。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关键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把握,去培养。让他们懂得如何杜绝犯罪,加强自我防范的公民。
当然,在教学中也显现出了好多问题值得我以后注意:
一是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时间过短,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多,学生交流落实不够,仅是一种形式;
二是在组织教学中由于时间较紧张,急于总结;
三是学生联系身边的事例不多,学生的感受不深。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虚心请教。白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思品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单元回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课堂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