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产生氧气B.生成氧气的速率变慢
C.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D.没有影响
2.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缓慢氧化的实例有很多。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用粮食酿酒酸醋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夏天食物露置空气中腐败变质
3.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等现象有如下共同点
①都放热②都很剧烈③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④都发光⑤都属于氧化反应
下列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⑤
4.在反应H2+CuOCu+H2O中,氧化剂是
A.CuB.H2OC.CuOD.H2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反应的速率
B.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氧气的质量也增加了
C.催化剂不是唯一的,如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多次重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达到催化作用
6.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石墨作电极B.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7.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带在空气中点燃产生耀眼白光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高锰酸钾制O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做铁在O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C.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
B.空气中的各种成分混合在⼀起后性质发生了改变
C.空气中氮⽓质量占空气质量的78%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较活泼
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氧气验满D.硫在氧气中燃烧
12.有氧气、液氢、二氧化碳、氮气四种物质,它们的有关用途是①灭火、②富氧炼钢、③制造化肥、④火箭燃料。按上述四种物质的顺序排出它们相应的用途依次是
A.④②①③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②④①③
13.下列各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的是
A.氯化钠和水B.酒精和水C.泥沙和水D.糖和水
14.创新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下图中横坐标表示加热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
A.产生氧气的质量B.高锰酸钾的质量
C.实验装置的温度D.装置内固体的质量
15.如图是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实验结束后,①②两管中的气压都小于外界大气压
C.实验可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①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②管内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二、填空题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1)人呼出的气体中增多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减少的成分为_________;
(2)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____,写出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3)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___________;
(4)放置的饼干受潮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________。
17.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装置A与C相连接制取氧气,则应选择的药品是(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写)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发生装置选___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_____(用序号填写)。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将(3)中的药品换成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在装置中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若不进行这样的改进,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______。
(5)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当瓶中装满水时,氧气应该从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端通入瓶中;若瓶中充满空气,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_______端进入瓶中。
18.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2)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______
(3)某同学自制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图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4)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______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______。生活上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9.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CO2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改变能源结构,碳捕捉、封存、综合利用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方式。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上的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2条)
(2)“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______的加剧。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空气中过多的CO2和H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X和水:,则乙烯X的化学式为______。
(4)捕捉到的CO2制成干冰,干冰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______。
(5)自然界中CO2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CO2、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推断题
20.某化学实验探究小组对一暗紫色固体化合物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E______;F______;G______。
(2)写出由G生成B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四、实验题
2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改正出来: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方法收集氧气时,当导气管口气泡___________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___________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____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3)某同学在用加热高钵酸钾制氧气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炸裂,试你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一点)___________。
(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操作:
①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并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②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加热试管;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实验完毕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A.③①②④⑤⑦⑥B.③②①④⑤⑥⑦
C.②①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5)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收集气体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22.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______;乙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用充满水的装置 C 收集氧气,则氧 气需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对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______(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②取少量上述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五、计算题
23.10g碳酸钙和100g稀盐酸完全反应,可生成多少克的二氧化碳?
24.图1 所示为某种补钙剂标签的一部分:
为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小红取出4 袋放入烧杯中, 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向其中加入73g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补钙剂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计算:(1) 生成CO2 的质量为______;
(2) 该标签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B 6.D 7.C 8.B 9.C 10.A 11.A 12.D 13.C 14.A 15.C
16.(1)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
(2) 氧气
(3)二氧化碳
(4)水蒸气
17.
(1) 长颈漏斗 铁架台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H2O2和MnO2)
(3) B C(或D)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
(4) 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 高锰酸钾粉末易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
(5) n m
18.
(1) 2:1 2H2O2H2↑+ O2↑ 氢元素和氧元素
(2)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3) 过滤 吸附色素和异味
(4) 肥皂水 软水 煮沸
19.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的大量砍伐(或植被破坏) 温室效应 C2H4 升华吸热 反应条件
20.KMnO4 O2 Fe3O4 KClO3 H2O2 H2O2H2O+O2 分解反应
21.
(1) 试管口应该向下倾斜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试管口放一团一团棉花
(2) 连续均匀冒出时 玻璃片 正放
(3)没有预热
(4)A
(5)D
22.
(1) 酒精灯 烧杯
(2) A a
(3) D 引流,转移液体 均匀受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3.4.4g
24.(1)2.2g(2)标注属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4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