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335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335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版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3356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调区分的
C.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响度大D.利用次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旁植树等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只能利用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
D.可以利用超声波预测地震、侦测台风等
3.如图所示的禁止鸣笛标志,目的是为了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是( )
A.在声源处减弱B.在人耳处减弱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D.控制噪声无效
4.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改变
B.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敲击8个相同瓶子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
D.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6.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
7.“女高音、男低音”和“高声呼叫、低声细语”,这两组词语中的“高、低”的物理含义( )
A.相同B.不同,前者指音调,后者指响度
C.不同,前者指响度,后者指音调D.不同,前者指音色,后者指响度
8.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计算机,可看到如图所示的波形。下列关于波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形越密,响度越大B.波形越密,音调越低
C.波形的幅度越大,音调就越大D.对于不同的波形,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面发声时,鼓面并不振动
B.戴耳塞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发现障碍物的
D.通过长管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说明水能传声
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B.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C.学校教学楼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同一位置,整个过程改变的是发出声音的( )
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
1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速度比次声波的速度快
B.只要物体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如图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如声音会逐渐变小,此实验说明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1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14.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判断患者腹部积水量主要是根据( )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5.振动可以发声,某款智能手机的振动模式,是因为其内部有个微型电动机会带动转轴上的叶片振动,如图所示,能实现振动功能的叶片可能是( )
A.B.
C. D.
二、填空题
16.学校准备开晚会,有学生在校园内排练舞蹈,产生了噪声。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练舞时调小音量,这是属于_____(填控制噪音的方法);在教室的同学把门窗关上,属于______(填控制噪音的方法)。
17.上课时,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___________传到学生的耳中。下课时铃声响起,同学们涌出教室,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___________。
18.为了监控生活环境中噪声的情况,在一些居民小区或路口,安装了噪声检测仪(如图)。从声音的特性看,噪声检测仪显示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9.有人通过对银元吹气,使银元共振发声,通过声音的______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0.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______,说明声音具有______。
21.“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____比正常声音的高,声波传播速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老师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减弱噪声。
22.“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隔墙有耳”、“贴地听声”等实例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播声音;“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也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
23.2021年1月23日9时59分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发生4.7级地震,伴随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课堂上,老师用“小蜜蜂”讲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4.把一个闹钟放在真空罩里,再不断的向外抽气直到抽成真空的过程中(如图),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_______,当瓶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直至变为相对真空时,此时我们将听不到闹钟的响声了,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最后无论怎么抽气还能听到闹钟的微弱滴答声,这是由于_______的缘故。
25.如图所示的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小宇同学诊断疾病,那么医生听到声音,______是声源(选填“医生”或者“小宇”),传声介质主要是______。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_的特点。
2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伸出桌面钢尺长度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发声音调逐渐变______(选填“高”或“低”)了。
27.某船在海上作匀速直线行驶,某时,船上发出一汽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设当时气温为15时,已知声速为)。如果鸣笛后船立即停止行驶,则悬崖到船的距离为________;若鸣笛的同时,船仍以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悬崖到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28.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做了如图所示一系列实验:
(1)如图甲所示,当小红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______ 。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______ (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广口瓶中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手机持续播放音乐),线的末端固定在广口瓶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玻璃管抽出。当小明用抽气机将瓶内空气逐渐抽出至真空时,听到的手机音乐声音将 ______ 。这一现象说明声音 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同组的小刚在前面两位同学实验基础上脑洞大开,若在月球上进行丙图实验,用橡皮锤敲击右边音叉,请你推测右边的音叉 ______ (填“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 ______ (填“会”或“不会”)发声。
29.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
(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
(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________有关。
四、计算题
30.已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耳可以分辨两个不同声音的时间间隔为最小0.1s。在15℃的空气中求:
(1)100米赛跑时,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所用的时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2s后听到回声,人距离山崖多少米?
控制因素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L/cm
琴弦的横截面积S/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
40
0.5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B
6.C
7.B
8.D
9.D
10.C
11.C
12.D
13.A
14.B
15.B
16.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7.空气 信息
18.响度
19.音色 信息
20.晃动 能量
21.音调 不变 声源处
22.气 固 液
23.振动 响度
24.不断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罩内还有少量空气
25.小宇 胶管 信息
26.钢尺 响度 低
27.680 640
28.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法 变小 不能 会 不会
29.控制变量 DE 横截面积
30.(1)0.3s;(2) 340m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