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20℃时,恒温蒸干100g甲的饱和溶液,可析出40g固体
C.30℃时,将6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110g
D.将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后,甲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一定大于乙析出的晶体质量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都属于易溶物
B.40℃时,甲、乙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50℃时,等质量的甲和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D.将40℃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4.A、B两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10℃的水,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其它条件不变,将A、B两烧杯中的温度都升到3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烧杯中都没有固体剩余
B.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
D.甲、乙两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5.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做法或解释不科学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
C.夏天鱼池表面常会出现“鱼浮头”现象是因为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1:2
6.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2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图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两烧杯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图乙中烧杯内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图丙中曲线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若a中混有少量b,可将其溶液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提纯a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甲析出的固体比乙多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丙>乙>甲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a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1℃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
D.t2℃时a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30g
9.将100g 60℃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
A.AB.BC.CD.D
10.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B.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分,只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C.海水晒盐的过程说明NaC1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往母液中加入NaC1固体,溶液质量增加
11.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在该温度下,不能配得的溶液
A.0.9%的生理盐水B.20%的NaC1溶液
C.26.5%的NaCl溶液D.36%的NaCl溶液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乙的溶解度等于丙的溶解度
B.t2℃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5 g甲物质
C.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则提纯甲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D.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同时升温到t3℃,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
13.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分别将 t1℃时 a、c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b 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是 25
C.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采用冷却 a 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D.t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 a、b 溶液降温至 t2℃,析出的固体质量关系是:a>b
二、填空题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2)t℃时,将30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3)乙中含有少量的甲物质,欲提纯乙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将100g20%的甲物质溶液稀释到5%的溶液,需要加水______。
15.t℃时,将一定质量的A、B溶液恒温蒸发水,蒸发水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时,将A 溶液蒸发 20g 水析出A 晶体________________g。
(2)蒸发水前,A 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或“不能确定”)溶液。
(3)t℃时,溶解度A_______________B(填“>”或“b>a
C.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D.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19.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_____KCl溶解度(填“>”“氯化钾
D.若将等温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析出的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4)用4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l00g1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入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0.已知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50g,现取25g该物质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A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 B(填“〉”、“〈”或“=”)
(2)使D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___ 。
21.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__________ ℃。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_______ 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 。
(4)t1℃时,等质量的X、Y、Z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____________ 溶液。
22.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① t1℃时,固体甲的溶解度是______g/100g水。
②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③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为得到较纯净的固体甲,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④t℃时,8 g固体丙放入20g水中完全溶解,t的最大取值范围是______ 。
⑤如图二所示,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a g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只有烧杯Ⅰ中有固体剩余,升温至t2℃时,三个烧杯中均无固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烧杯Ⅰ、Ⅱ、Ⅲ中放入的固体依次为甲、乙、丙
B.t1℃时,烧杯Ⅱ、Ⅲ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t2℃时,三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D.升温至t3℃时,有一个烧杯中出现晶体
2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t2℃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选项
操作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KNO3的溶解度
A
升温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B
降温
变小
变小
不变
变小
C
恒温蒸发部分水
变小
变小
不变
不变
D
加入KNO3固体
变大
变大
变大
不变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无色、透明的液体,如黄铜是锌和铜形成的固态溶液,既不透明也不是无色的液体,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性质相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在该条件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但能溶解其他物质,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固体的质量,因此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于溶液是否饱和未知,故不能判断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同,错误;
B. 20℃时,甲物质溶解度为40g,恒温蒸干100+40=140g甲的饱和溶液,可析出40g固体,错误;
C. 30℃时,甲物质溶解度为60g,将6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30+50=80g,错误;
D. 由于甲乙溶液质量未知,故将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后,甲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一定大于乙析出的晶体质量,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 20℃时,甲、乙溶解度均大于10g,都属于易溶物,正确;
B. 40℃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不确定溶液质量,故所含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
C. 50℃时,甲溶解度大于乙,等质量的甲和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甲>乙,错误;
D. 将40℃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20℃,甲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质量分数变小;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A、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后B烧杯中有固体剩余;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不确定溶剂水的质量,不能判断A烧杯中有没有固体剩余,错误;
B、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温后甲溶解更多溶质、乙会析出晶体,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乙,正确;
C、由答案B分析可知,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错误;
D、不确定甲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A、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激性气味,故A正确;
B、少量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即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所以可以灭火,故B正确;
C、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D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A、由图丙可知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在该温度下,100 g水中溶解的a、b两种固体的质量相同,故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烧杯内25 g溶质完全溶解,则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20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甲和图乙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图丙中曲线N表示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丙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a中混有少量b,可将其溶液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提纯 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A、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析出固体比乙多,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C、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符合题意;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故t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
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B、P点是a、c两物质的交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错误。
C、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升高温度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正确。
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t1℃时a的溶解度为20g,所以t2℃时a的150g(100g+50g)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50g-120g=30g。错误。
故选C。
9.C
【详解】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温度有关,温度改变,溶解度改变,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
A、将100g 6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此时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但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法错误;
B、将100g 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此时溶质减小,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硝酸钾溶解随温度减小而减小,说法错误;
C、将100g 60℃的KNO3饱和溶液恒温增发部分水,此时溶质减小,溶剂减小,恒温蒸发部分水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硝酸钾溶解度不变,说法正确;
D、将100g 60℃的KNO3饱和溶液加入KNO3固体,此时硝酸钾固体没有溶解,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说法错误;
答案:C。
10.A
【详解】
A、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分,不是只有氯化钠晶体析出,还有氯化钙、氯化镁等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海水晒盐,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往母液中加入NaCl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
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在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6%>26.5%,不能配得的溶液是36%的NaCl溶液。
故选D。
12.A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乙、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交,乙的溶解度等于丙的溶解度,故说法正确;
B、t2℃时,甲溶解度为25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25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5 g甲物质,说法错误;
C、甲、乙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说法错误;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但本题中没有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不能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说法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
A、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分别将 t1℃时 a、c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a变为不饱和溶液,c仍为饱和溶液,此选项不正确;
B、溶解度跟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关系,且溶解度的单位是“g”,此选项不正确;
C、a和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故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时,大部分a会结晶析出,而b会留在滤液中,故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采用冷却 a 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此选项正确;
D、没有指明t3℃时的两种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比较降温后析出固体质量的多少,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D。
14.
(1)丙<乙<甲
(2)70g
(3)蒸发结晶
(4)300g
【分析】
(1)
从40℃向上作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边的溶解度就大,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乙<甲;
(2)
t℃时,丙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t℃时,将30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
(3)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中含有少量的甲物质,欲提纯乙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4)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00g,则需要加水300g。
15.
(1)10
(2)饱和
(3)c,所以质量相同的三种溶液中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c>b>a,降温至t1℃,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看出,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c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故C正确;
D、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可知:溶解度越大,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b>a=c,所以t1℃时,三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b>a=c,升温到t2℃时,a、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而c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所以升温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故D正确。
故选BCD。
19.
(1)氯化钾,符合题意。
故选ABD;
(4)
解:设需要4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0g×10%=40%x,x=25g,故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100g-25g=75g,即75mL。
20.=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详解】
(1)A点溶液的质量分数为,B点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填:=;
(2)使D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故填: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21.t2 Z X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