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汽油B.植物油+水C.碘+汽油D.植物油+水+洗涤剂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汽油B.蔗糖C.纯碱D.酒精
3.下列洗涤原理与汽油除油污原理相同的是
A.水洗去试管内的高锰酸钾
B.洗洁精洗碗
C.洗发水洗头
D.肥皂洗衣服
4.如图为A、B、C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A、B物质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A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将它们t1℃时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剩余)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只有C为饱和溶液。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20℃时,恒温蒸干100g甲的饱和溶液,可析出40g固体
C.30℃时,将6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110g
D.将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后,甲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一定大于乙析出的晶体质量
6.下图和下表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及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OH)2 属于易溶物质
B.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7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7.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氯化钠晶体易溶于水,说明其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易于扩散,所以氯化钠即使在空气中也会因扩散而逐渐挥发
C.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
D.在溶解时,溶质微粒的运动比溶剂微粒快
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乙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质量:m甲>m乙
D.t2℃时,5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a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1℃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
D.t2℃时a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30g
10.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B.M中含有少量N,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M
C.t1℃时,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t1℃时,若M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则再恒温蒸发20g水析出2g晶体
11.将100克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50克水B.蒸发掉一半溶剂
C.加入20克溶质D.加入100克20%的该溶液
12.如图为M,N两种物质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现将50gM物质和80gN物质分别溶于150g水中并同时加热。均蒸发掉50g水,冷却到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溶液加热时,M,N不挥发也不发生反应)
A.M、N都从溶液中析出B.只有N从溶液中析出
C.M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N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_______。
(2)t3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的质量_______g。
(3)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则t1℃时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从大到小顺序)。
14.1926 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 NaCl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______g。
(2)若Na2CO3中混有少量 NaCl,想要提纯 Na2CO3晶体,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15.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
(2)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t2℃时,将135ga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
(4)取固体a进行图2实验,A、B、C中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1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
(2)把30℃时的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A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会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会___________。
17.亚硝酸钠(NaNO2)常用作食品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但食品中的亚硝酸钠含量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钠具有咸味,外形和食盐很相似,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建筑行业常用亚硝酸钠作水泥添加剂。近年来,在建筑工地多次发生误将亚硝酸钠当作食盐食用导致中毒的事件。
(1)小明分别将无法分辨的氯化钠和亚硝酸钠两种固体在两烧杯中溶解,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溶液变蓝色,则该烧杯中溶质的名称是_________。
(2)如图1所示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25℃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aNO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60℃时,取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各30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填“NaNO2”或“NaCl”)。
(3)如图2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搅拌,充分溶解。简述你在试管中看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
18.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某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其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表和图中信息填空。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2)曲线M是表中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3)如果将表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全部画出,在0℃~40℃范围内会有_______个两线交点。
(4)10℃时,将15g氯化钠和15g硝酸钾固体同时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解、静置后,烧杯底部剩余的固体是_______。
(5)现要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提纯氯化钠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三、简答题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是 _____ 。
(2)等质量的甲、乙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甲溶液的质量 _____ 乙溶液的质量(填“>”“<”“=”)。
(3)盐碱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的溶解度曲线与图中 _____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填“甲”“乙”)。
2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 ℃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质量____g
(3)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21.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时,将甲、乙各分别放到盛有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 ______ (填“”或“”)。
(2)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__________ 。
(3)将曲线对应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 时的饱和溶液,需蒸发掉水 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甲>乙
22.生产、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
(1)配制一瓶如图所示溶液需氯化钠_____g.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______?请说明偏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23.下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 。
(2)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相等,均为 _____ 。
(3)t2℃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15g分别加入40g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
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 ________ (填“甲”或‘‘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g。
(4)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甲、乙、丙相互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可采用 ______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字母序号)。
A 将甲物质的溶液由t3℃降温到t2℃,一定有晶体析出
B 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升温至t3℃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 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D 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温度/℃
溶解度/g
物质
0
10
20
30
40
氯化钠
35.7
35.8
36
36.5
37
碳酸钠
6
16
18
36.5
50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A、高锰酸钾不能溶解在汽油中,故错误;
B、植物油+水形成乳浊液,故错误;
C、碘可以溶解在汽油中,故正确;
D、植物油+水+洗涤剂,属于乳浊液,故错误;
故选C。
2.A
【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
蔗糖、纯碱、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A。
3.A
【详解】
略
4.C
【详解】
A、由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曲线最高,则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t2℃时,A、B的溶解度都大于ag,则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A、B物质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曲线最高,则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最大,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最大,且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2℃时C的溶解度小于t1℃时A的溶解度,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B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最大,且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它们t1℃时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剩余)分别升温到t2℃,A、B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选项正确,故选C。
5.D
【详解】
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于溶液是否饱和未知,故不能判断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同,错误;
B. 20℃时,甲物质溶解度为40g,恒温蒸干100+40=140g甲的饱和溶液,可析出40g固体,错误;
C. 30℃时,甲物质溶解度为60g,将6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30+50=80g,错误;
D. 由于甲乙溶液质量未知,故将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后,甲析出的晶体质量不一定大于乙析出的晶体质量,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范围内,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没有超过10g,故氢氧化钠不属于易溶物,A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减小,B选项错误;
C、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5g,溶质质量为0.15g,溶剂为100g,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2000,C选项错误;
D、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故降温时溶解度增大不会有固体析出,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7.C
【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是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溶液中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说法错误;
B、氯化钠晶体易溶于水,只能说明氯化钠在水的作用下易于扩散,实际上氯化钠在空气中不能扩散而逐渐挥发,说法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说法正确;
D、在溶解时,不能确定溶质微粒的运动比溶剂微粒快,说法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A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降低温度甲乙的溶解度都变小,当由t2℃降到t1℃,由于甲乙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此不一定析出晶体,且溶液的质量也未知,所以析出晶体质量大小也无法比较,故C错误;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5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B、P点是a、c两物质的交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错误。
C、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升高温度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正确。
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t1℃时a的溶解度为20g,所以t2℃时a的150g(100g+50g)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50g-120g=30g。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故不确定温度,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此选项不正确;
B、M和N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M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N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M中含有少量N时,可冷却M热饱和溶液,此时大部分M会结晶析出,N会留在滤液中欧,从而达到分离提纯M的目的,故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M,此选项正确;
C、未指明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所含溶质的质量,此选项不正确;
D、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故无法确定蒸发一定量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1.A
【详解】
A、100g20%溶液中,溶质为20g,溶剂为80g,蒸发50g水,还剩30g,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刚好增大一倍,符合题意;
B、蒸发掉一半溶剂,还剩40g,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加入20g溶质,若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D、加入100g20%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还是20%,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t℃时M和N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设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xg
即t℃时M和N的溶解度为67g,则说明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7gM和N,根据题意,现将50gM物质和80gN物质分别溶于150g水中并同时加热,均蒸发掉50g水,冷却到t℃,这时水的质量是100g,所以50gM物质可以全部溶解且是不饱和溶液,80gN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质量=80g-67g=13g,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1)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90
(3)B>A>C
【分析】
(1)
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P点表示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A物质,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40gA,所以t3℃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40gA,形成的溶液的质量50g +40g=90g,故填:90;
(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解度大,溶质质量分数大,在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A>B>C;降温后A和B的溶解度都变小,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降温后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C物质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3℃时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则t1℃时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故填:B>A>C。
14.20 降温结晶
【详解】
(1)由图可知,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20g,故填:20。
(2)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要提纯碳酸钠宜采用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
15.c b>a=c 15g AC
【详解】
(1)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c;
(2)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3)t2℃时,a的溶解度为3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5ga物质,故135ga的饱和溶液中含35ga,降温到t1℃,t1℃时,a的溶解度为20g,故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5g-20g=15g;
(4)t1℃时,a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20ga,恰好饱和,故A是饱和溶液,升温至t3℃,继续加入20ga,t3℃时,a的溶解度为50g,故该温度下,40ga能全部溶解,故B是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2℃,t2℃时,a的溶解度为35g,故有部分a未溶解,C是饱和溶液,故填:AC。
16.A=B>C 减小 不变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A=B>C,故填:A=B>C;
(2)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把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A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会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把30℃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填:减小;不变。
17.亚硝酸钠 等于 NaCl 甲试管中固体增加,乙试管中固体减少
【详解】
(1)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故填:亚硝酸钠。
(2)①25℃时,NaCl的溶解度和NaNO2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NaNO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60℃时,亚硝酸钠的溶解度是110g,30g亚硝酸钠溶解在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饱和溶液;60℃时,NaCl的溶解度是37g,30gNa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
(3)硝酸钾固体逐渐增多,氢氧化钙固体逐渐减少;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故填:甲试管中固体增加,乙试管中固体减少。
【点睛】
18.
(1)氯化钠
(2)碳酸钠
(3)2
(4)硝酸钾
(5)蒸发结晶
【分析】
(1)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故填:氯化钠;
(2)
从曲线M上读数:30℃时溶解度大约是36g,40℃时溶解度大约是50g,则对照表中数据,M是表中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故填:碳酸钠;
(3)
根据表格分析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20℃~30℃之间溶解度相等,有交点;氯化钠和碳酸钠在30°C时溶解度相等,有交点;所以在0℃~40°C范围内会有2个两线交点;也可以通过描点法画出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直接观察图像,故填:2;
(4)
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8g,即10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35.8g,5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17.9g,则在10℃时,15g氯化钠在5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9g,即10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20.9g,5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10.45g,则在10℃时,15g硝酸钾在5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所以烧杯底部剩余的固体是硝酸钾,故填:硝酸钾;
(5)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提纯氯化钠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19.在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 甲
【详解】
(1)P点的含义是:在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甲、乙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甲溶液的质量<乙溶液的质量,因为降温后甲有固体析出,乙溶液的质量不变;
(3)盐碱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的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因为捞的“碱”是碳酸钠,碳酸钠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其中“碱”的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20.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75g c【详解】
(1)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P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溶质,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25g溶质,所得到溶液的质量=(50g+25g)=75g;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
(4)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将t1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时,a、b的溶解度增大,a、b两溶液不变,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析出c物质,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选D。
【点睛】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21. 甲物质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27.8 ab
【详解】
(1)时,将甲、乙各分别放在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甲物质全部溶解,乙物质有剩余,因为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
(2)固体甲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因此固体全部溶解,温度恢复到原温度后,溶解度减小,固体甲析出;
(3)曲线为固体甲,时,的饱和溶液含有水,固体甲;时,甲的溶解度为,蒸发水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要想溶液仍为饱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则,解得;
(4)a、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时,甲物质会析出晶体,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
b、甲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变小,所以两溶液质量甲<乙,故b正确;
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小于乙,所以降温后,两溶液中溶剂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当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时,甲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一部分,则两溶液溶质质量无法比较,故d错误。故选ab。
【点睛】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的纵坐标表示每100g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决定于溶质的多少。而点的高低代表溶质的多少。
22.0.9 ①和③ 操作①使溶剂的质量偏大;操作③使溶质的质量偏小
【详解】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瓶如图所示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g/cm3×100cm3(100mL)×0.9%=0.9g.
(2)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1)0.9;
(2)①和③;操作①使溶剂的质量偏大;操作③使溶质的质量偏小.
23.丙>乙>甲 1:4 甲 50g 降温 C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2)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相等,均为25g:100g=1:4;
(3)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且甲的溶解度为25g。故t2℃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15g分别加入40g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
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甲,40g水中溶解甲的质量为:25g×40g÷100g=10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g+10g=50g;
(4)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5)A、甲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故将甲物质的溶液由t3℃降温到t2℃,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
B、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升温至t3℃时,其溶质、溶剂的质量均不改变,溶液的质量也不改变,故其溶质质最分数不变,错误;
C、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甲、乙有晶体析出,且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无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故选C。
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仁爱湘教版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