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专题(共20份)
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专题10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专题10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共8页。
【考点解析】
1、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
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4、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5、考查学生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
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6分左右。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模仿运用能力。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
【错例解析】
错例1.
请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错误答案】日行八百里,写出了行军速度之快;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乐的雄壮。这里描绘了沙场征战的场面。
【错答解析】诗句中的“八百里”是牛的名字,不是说行军的速度。将秋点兵理解为沙场征战的场面也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八百里范围内军营里的兵士分吃烤牛肉,军乐演奏着边塞的乐曲。这是在战场上检阅军队。诗句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 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错例2.
请赏析: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错误答案】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错答解析】诗句中的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是夸张的手法,极言塔之高,而不是寻找高高的塔。
【正确答案】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错例3.
请赏析: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错误答案】诗句写柳,写雨后柳色很美,为本诗抑郁的色调添加了一抹亮色。
【错答解析】上述赏析是错误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正确答案】从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到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错例4.
请赏析:李商隐《无题》这首诗内容及意境的分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错误答案】作者写此诗其实不在写情,而是为表达被贬谪的痛苦与郁闷。
【错答解析】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经典之作。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需要我们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李商隐虽然终身潦倒,但无被贬谪的经历,所以上面的鉴赏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主要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由于李商隐个人遭遇的不幸,他所吟咏的诗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委婉含蓄。
错例5.
请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洲出猎》)
【错误答案】诗句是说诗人要在打猎过程中,展示自己高超的射术,拉满弓弦,向西北方向射去。
【错答解析】这首词是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的第二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天狼,星名。 传说天狼星主侵略。 这里借指自西北来犯的西夏军队。
作者运用典故,表明他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而非展示自己高超的射术。
【正确答案】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赏析秘诀】
1.对诗歌中的常识的记忆,词语的理解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文化、古代汉语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需要认真积累,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鉴赏古诗词的重要基础。
2.对内容的感知、形象和意境的感受正确理解并鉴赏诗词,需要整体把握其内容,包括具体的人物形象、景物特点、主要事件等,并结合作家身世、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进一步体会、感受。
我们要从诗人所描写的人、事、情中,感受诗人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融合,创造出的一个画面、一种氛围,感悟诗歌中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性的再现。
3.作品主旨和感情基调的把握每首诗都有它不同的主题,都蕴藏着不同的情感。
我们读诗,要了解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追随作者的思路,理解其写作意图。
在把握和分析中,应特别注意诗人的情感是赞颂的还是批评的;是亲近的还是疏远的;是慷慨的还是委婉的;是个人的还是大家的等等。
【实题过关】
练习1.
请赏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错误答案】诗句流露出作者抑郁不平的感慨,一个没落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错答解析】
【正确答案】
练习2.
请赏析: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错误答案】诗句流露出作者抑郁不平的感慨,一个没落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错答解析】词人听说那里有两条溪水景色还不错,游赏心切,打算去双溪泛舟,欣赏美景。
【正确答案】
练习3.
请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错误答案】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的悲凉、压抑感,在无尽的时空面前的渺小、孤独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点是间接抒情。
【错答解析】
【正确答案】
练习4.
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错误答案】这两句的意图是赞美梅花坚贞不渝的高尚品格。
【错答解析】
【正确答案】
练习5.
请赏析: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诗经·君子于役》)
【错误答案】诗句细腻地表达了思夫之妇对丈夫没有归期的无奈,只盼望他在外面不受饥渴。表现了思妇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的理解。
【错答解析】
【正确答案】
练习7.完成下列中考诗歌赏析题
【2019北京中考】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①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②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③ 的人生态度。(3分)
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
【2019云南曲靖】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4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10.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3分)
【2019湖南湘潭】
10.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2)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
【2019黑龙江】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古诗赏析】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分)
【2019山东日照】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通用版),共6页。
这是一份专题10 古诗词赏析(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共19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0 古诗词的默写(原卷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