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欣赏 滚核桃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节课的主题是感受“中国鼓”的魅力,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结合各种鼓乐文化的感受与学习,给学生一个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激发起他们的学习鼓乐的积极性;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作好了充分的思想与题材准备。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的同时,更深地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懂得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听鼓点,猜鼓语;资源整合,深化鼓文化;参与体验,表现鼓声等环节让在学生欣赏、想象、讨论交流、网络搜索、体验参与等过程,充分感受“鼓语”之魅力,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1.能专注地听赏乐曲《滚核桃》,感受“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了解乐曲,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中表达的特殊意义。
2.结合网络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学习有关鼓的知识,观看鼓的视频,讨论交流鼓的演奏技巧。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来。
3.以《滚核桃》为主要学习内容,结合《老虎磨牙》《老鼠娶亲》等相关鼓乐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懂得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重点:
1.感受“鼓乐”的独特魅力。
2.网络资源的搜集、整理
3.参与“击鼓”的表演
教学难点:
1.感受“鼓乐”的独特魅力,及其在思想情感中的特殊表达意义。
2.感受与体验,参与“击鼓”的表演。
教学准备:鼓、网络资源、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鼓点,猜鼓语。
老师准备大鼓一面:
1.模仿雷声;
2.模仿鞭炮声;
3.模仿古代战士出征前的鼓点声。
4.学生交流、讨论。
二、听音乐,创设情境。
1.初次欣赏山西鼓乐《滚核桃》,体会鼓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想象音乐形象,音乐描写怎样的场面?
3.欣赏滚核桃舞蹈表演,感受音乐形象。
4.分析小结音乐形象: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景色,运用一系列的鼓锤华彩, 通过表现山坡滚核桃的动人情景, 尽情地抒发了农民欢庆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5.再欣赏鼓乐表演。(赵瑞成的扁鼓表演)
仔细观察,交流《滚核桃》的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
1)介绍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击奏法。
2)练习敲击鼓面、鼓边、手拍鼓面、擦鼓面等。
三、参与体验,表现鼓声。
1.模打节奏练习。
0× ×︱ 0× ×︱0× ×︱×× ×︱
2.分头、身、尾三部分进行加工训练头,十名鼓手轮流演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身,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和心情,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尾,节奏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后的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四、资源整合,深化鼓文化。
1.欣赏《老虎磨牙》
2.欣赏《老鼠娶亲》
3.提炼节奏,参与体验。
要求:利用身边的“鼓”(桌子;筷子或笔)模仿音乐形象,
五、作业。
1.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有关鼓的知识;鼓的种类、形状及制作方法;古今中外的鼓文化及其历史地位;探索不同的鼓的演奏技巧等。
2.交流、小结。
班级音乐会3 教案音乐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本册综合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复习歌曲《螃蟹歌》,竖笛训练,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欣赏 滚核桃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欣赏 滚核桃公开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初次聆听,完整聆听,分段欣赏,创作《小羊过河》,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欣赏 滚核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欣赏 滚核桃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欣赏第一部分,欣赏第二部分,欣赏第三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