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有关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是42℃
B.“20℃”正确的读法是“摄氏20度”
C.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D.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
3.如图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4.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玻璃窗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玻璃窗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它们均附着在玻璃窗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它们均附着在玻璃窗的室内一侧
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人员撒盐可以融雪,是因为雪中加入盐后雪的熔点升高了
B.酒精的沸点是 78℃,水的沸点为 100℃,所以测量水的沸点时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C.夏天冰棒冒“白气”是因为冰棒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都是分子间距离变大的过程
6.如图所示是雪后老君山的几幅图片,下列美景中没有涉及到凝华现象的是( )
A.白雪B.云海
C.冰凌D.雾凇
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藏的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这是( )
A.水蒸气的汽化现象B.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C.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8.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四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雕在冬天会变小,是因为热胀冷缩
B.太阳出来后,大雾逐渐散去是升华现象
C.小草上挂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冬天湖水结冰时,要放出热量
9.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10.天气炎热,小易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棍,细心的他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霜”,冰棍周围冒着“白气”,他咬了一口冰棍,舌头立即感觉凉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和雾、雾凇的形成原因相同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C.“白气”形成过程是吸热过程
D.“白霜”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
二、填空题
11.(3分)荀子的名篇《劝学》中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句中的“寒”表示的物理量是 ,水在 过程中为冰,实际温度保持不变。
12.(3分)“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诗句中,“霜”是水蒸气 形成的;“露”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3.(3分)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 而结于物体表面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发生时,树木如玉树琼枝,堪称人间奇景。(填物态变化名称)
14.(3分)舞台上白雾的形成原因是利用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气温急剧下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 悬浮在空气中。
15.(3分)如图所示,这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6.(3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水沸腾后杯底所冒出的气泡形状为图 所示(选填“a”或“b”),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选填“水蒸气”或“空气”),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属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7.(3分)如图用纸锅烧水的实验中,水烧干之前纸锅没被火烧着,这主要是因为水沸腾时 (选填“吸”或“放”)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使纸锅的温度不能达到纸的燃点。
三、实验题
18.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
(4)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若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象可知:试管中的物质 (填“能”或“不能”)沸腾。
19.小李在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如图1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的合理顺序为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3所示,则图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图4是A组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像,可知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6)小刘同学提出,如图5所示,利用该装置研究“冰的熔化特性”实验后,可继续加热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你认为小刘同学的说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四、综合题
20.(1)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 的。(填相同,不相同)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现在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稳定后长20cm,把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稳定后长为40cm,将它放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稳定后长30cm,此液体的温度是 ℃。
2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22.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当地表、海洋的水吸收太阳的热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写出文中加点字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①地表、海洋的水吸收太阳的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②云中的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2)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
《第3章 物态变化》复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3分)下列有关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是42℃
B.“20℃”正确的读法是“摄氏20度”
C.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D.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分析】(1)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
(2)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单位应该放在数字后面,不能拆开读;
(3)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4)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A错误;
B、20℃的正确读法20摄氏度,故B错误;
C、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C错误;
D、常见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温度、温度的读法、体温计以及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一道综合题。
2.(3分)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具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答】解: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橡胶、沥青、松香等。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需要学生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属于识记内容。
3.C [解析] A选项中的现象是水蒸发吸热所致;B选项中水烧开冒出的“白气”是从壶中汽化出来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放出热量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C选项中雪在低于0 ℃的环境中发生了升华现象,直接从固态变成了气态跑到空气中去了;D选项中湿衣服变干是水蒸发了,属于汽化现象。
4.D [解析] 冬季,室内温度较高,而玻璃窗的温度较低,室内玻璃窗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若室外气温更低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还会凝华形成小冰晶,都附着在玻璃的内侧,D正确。
5.(3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人员撒盐可以融雪,是因为雪中加入盐后雪的熔点升高了
B.酒精的沸点是 78℃,水的沸点为 100℃,所以测量水的沸点时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C.夏天冰棒冒“白气”是因为冰棒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都是分子间距离变大的过程
【分析】(1)在雪上撒盐的方法促使雪熔化,是利用撒盐降低雪的熔点;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测量水的沸点时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需要高于100℃;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4)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都需要吸热。
【解答】解:A、下雪时护路工人可以通过在雪上撒盐的方法促使雪熔化,是因为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故A错误;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沸水的温度,因此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故B错误;
C、夏天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物态变化中,熔化(固态变为液态)、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和升华(固态变为液态)都需要吸热,而分子间的距离有固态<液态<气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时物态变化相关的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6.(3分)如图所示是雪后老君山的几幅图片,下列美景中没有涉及到凝华现象的是( )
A. 白雪B. 云海
C. 冰凌D. 雾凇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
B、云是液体小水珠和固体小冰晶的集合体,其中固体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故B错误;
C、冰凌是水凝固成固体的现象,故C正确;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对于物态变化的问题,要明确物质现在的状态和原来的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这是判断物态变化最基本的思路,一定熟练掌握。
7.(3分)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藏的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这是( )
A.水蒸气的汽化现象B.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C.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较冷,饮料瓶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从外面看就像是出汗了;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8.(3分)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四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雕在冬天会变小,是因为热胀冷缩
B.太阳出来后,大雾逐渐散去是升华现象
C.小草上挂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冬天湖水结冰时,要放出热量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2)物质由液态变成由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4)物质由液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解答】解:A、冰雕在冬天会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
B、太阳出来后,大雾逐渐散去,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小草上挂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天湖水结冰时,属于凝固现象,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9.(3分)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
(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固,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正确;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故C错误;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10.(3分)天气炎热,小易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棍,细心的他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霜”,冰棍周围冒着“白气”,他咬了一口冰棍,舌头立即感觉凉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和雾、雾凇的形成原因相同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C.“白气”形成过程是吸热过程
D.“白霜”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
【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进行分析: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AD、小易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棍,细心的他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冰棍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雾凇是凝华过程,雾是液化过程,故A错误,D正确;
BC、冰棍周围的温度较低,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液化成了小水珠,液化是放热过程,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故BC错误;
故选:D。
【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二、填空题
11.(3分)荀子的名篇《劝学》中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句中的“寒”表示的物理量是 温度 ,水在 凝固 过程中为冰,实际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寒”意思是“冷”,所表示的物理量是温度;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凝固。当水遇冷凝固成冰,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在标准大气压下,液体水存在的最低温度为0℃,冰的存在的最高温度为0℃,只有在冰水混合物条件下水的温度和冰的温度相同,所以通常冰的温度会低于水温而更寒。
【解答】解:“寒”相同意思“冷”即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所对应的物理量是温度;水结冰,从液态变为固体,是凝固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温度;凝固。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的概念和凝固现象、凝固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
12.(3分)“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诗句中,“霜”是水蒸气 凝华 形成的;“露”是由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1)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露”是由水蒸气变成液体水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属于基础题型。
13.(3分)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 凝华 而结于物体表面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发生时,树木如玉树琼枝,堪称人间奇景。(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结于物体表面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
故答案为:凝华。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属于基础题型。
14.(3分)舞台上白雾的形成原因是利用干冰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气温急剧下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 小水滴 悬浮在空气中。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收热量,致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液化;小水滴。
【点评】本题考查升华、凝华、液化的定义和特点,关键在于知道这些基本概念能够在实际当中应用。
15.(3分)如图所示,这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分析】从图像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解答】解:读图可知,该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
故答案为:晶体。
【点评】读物质熔化的图像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
16.(3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水沸腾后杯底所冒出的气泡形状为图 所示(选填“a”或“b”),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水蒸气 (选填“水蒸气”或“空气”),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属于 液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1)液体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在水底产生,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大,直至水面破裂;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
(2)液化的概念: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解答】解:(1)当液体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在水底产生,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大,直至水面破裂,水沸腾后杯底所冒出的气泡形状为图b。
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
(2)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由大量小水珠组成的,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
故答案为:b;水蒸气;液化。
【点评】本题以水沸腾的实验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液化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7.(3分)如图用纸锅烧水的实验中,水烧干之前纸锅没被火烧着,这主要是因为水沸腾时 吸 (选填“吸”或“放”)热,温度 不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使纸锅的温度不能达到纸的燃点。
【分析】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而纸的燃点大约是183℃,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
【解答】解: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过程中仍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并且水的沸点小于纸的燃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故答案为:吸;不变。
【点评】此题是对于沸点和燃点的考查,看似神奇的现象,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原理。
三、实验题
18.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 温度计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2 ℃。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4)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若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象可知:试管中的物质 不能 (填“能”或“不能”)沸腾。
【分析】(1)在安装实验仪器时,应该从下到上的顺序,这样便于安装调整;
(2)温度计在读数时,需要注意量程、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晶体与非晶体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反应到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曲线存在一段水平过程,此时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该阶段对应的就是晶体熔化的过程,我们一般通过此方法判断该物质是否为晶体。明确晶体不同时段所处的状态,熔化时对应的温度,各阶段的时间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4)物质达到沸点温度时是否发生沸腾,需要判断是否能继续吸收热量,如果试管内外的温度一致,那么就不能继续吸收热量。
【解答】解:
(1)在安装实验仪器时,应该从下到上的顺序,因此最后安装调整温度计;
(2)温度计进行读数时,看清楚量程、分度值,还要弄清液柱顶部在0刻度上还是在0刻度下。图乙中从0℃到10℃间隔10个小格,说明分度值为1℃,液柱顶部在0刻度下,对应示数即为﹣2℃;
(3)从丙图中曲线可以明显看出,冰熔化过程中,存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冰即为晶体。从0min开始加热,从0min到2min阶段都是固体,此时物质逐渐吸收热量;从B点(2min)开始发生熔化,BC阶段为熔化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到C点(5min)完全熔化成液体;从C点以后全部为液体。从图丙中我们可以看出,B点对应的时间为2min,C点对应的时间为5min,因此第4min时,该物质在熔化阶段,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4)由图丁可知,在标准大气压下,试管内的物质能达到沸点100℃,但由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温度计;(2)﹣2;(3)晶体;固液共存;(4)不能。
【点评】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是考试最常考的一类大题,最主要的要能熟练掌握晶体的熔化曲线,对于该曲线所对应的时间、物质状态、处于的阶段都能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温度计读数时,要水平直视,不能上下斜视,读数时注意分度值,注意审题,不要忘记单位。
19.小李在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如图1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的合理顺序为 自下而上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96 ℃;
(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3所示,则图 A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图4是A组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像,可知当地的大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 B组水的质量较大 (写出一种即可)。
(6)小刘同学提出,如图5所示,利用该装置研究“冰的熔化特性”实验后,可继续加热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你认为小刘同学的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分析】(1)根据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规则,需要从下而上依次组装器材;
(2)先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4)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如果大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也就会大于100℃;如果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会小于100℃。
(5)缩短沸腾时间的方法:减少水量、提高初始温度或者加盖;
(6)研究冰的熔化特性实验的装置和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不同,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故无法完成探究水沸腾的实验。
【解答】解:(1)在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需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为了方便安装,需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
(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温度为96℃;
(3)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4)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00℃,说明当地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可能是实验时B组水的质量大;
6)小刘同学提出,如图5所示,利用该装置研究“冰的熔化特性”实验后,可继续加热研究水的沸腾实验,这是不正确的,研究冰的熔化特性实验的装置和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不同,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故无法完成探究水沸腾的实验。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6; (3)A; (4)小于;(5)B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大;(6)不正确。
【点评】本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从装置的组装、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沸腾的特点及图像的画法及数据的分析、沸腾的特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都做了考查。
四、综合题
20.(1)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 相同 的。(填相同,不相同)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现在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稳定后长20cm,把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稳定后长为40cm,将它放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稳定后长30cm,此液体的温度是 50 ℃。
【分析】(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20(40cm﹣20cm)表示100℃,即1cm表示5℃,再根据温度计在液体中的实际长度10cm(30cm﹣20cm)得出液体的温度。
【解答】解:(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水和0℃冰温度都是0℃,它们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水银柱20cm时的温度是0℃,40c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为=5℃;
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30cm﹣20cm=10cm,所以液体的温度为10×5℃=50℃。
故答案为:(1)相同;(2)热胀冷缩;50。
【点评】此题考查了温度的物理意义、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温度数值的推算,属于基础知识的应用。
2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高 (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液化 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甲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分析】解: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解答】解:(1)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①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气态,所以看不到“白气”;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温度降低了,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所以看到了“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发生汽化,又变成了水蒸气,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所以“白气”少;
火焰熄灭后的一瞬间,锅的上方仍有大量水蒸气,但火焰熄灭后温度降低了,所以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了“白气”。故“白气”多的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故答案为:(1)高;液化;汽化;(2)甲。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认识到:“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同时还要注意,液化是放热的,所以水蒸气遇冷容易液化。
22.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当地表、海洋的水吸收太阳的热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写出文中加点字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①地表、海洋的水吸收太阳的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液化 成小水滴或 凝华 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②云中的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熔化 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2)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 。
【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提高水的利用率是节水的重要措施。
【解答】解:
(1)水蒸气遇冷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水蒸气遇冷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2)节水措施:①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②使用节水型马桶和洁具;③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任写一条即可)
故答案为:(1)液化;凝华;熔化;
(2)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
【点评】本题是一道应用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主要看学生对知识迁移和转化情况,因此学生做题时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以便能学以致用,顺利完成题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7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