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第十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本章综合与测试复习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第十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本章综合与测试复习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5空间角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截面、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解题方法】1.平面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公理1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在某个平面内的依据,公理2及其推论是判断或证明点、线共面的依据,公理3是证明三线共点或三点共线的依据.2.证明点共线问题的常用方法(1)公理法:先找出两个平面,然后证明这些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再根据公理3证明这些点都在交线上;(2)同一法: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余点也在该直线上.3.证明线共点问题的方法,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该点.4.证明点、直线共面问题的常用方法(1)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2)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α,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β,最后证明平面α,β重合.
考点2: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考点3: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例4.如图,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点G,H分别为AC,BC的中点.求证:BD∥平面FGH.
【证明】 如图,连接DG,CD,设CD∩FG=O,连接OH.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点G为AC的中点,可得DF∥GC,DF=GC,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为CD的中点.又因为点H为BC的中点,所以OH∥BD.又因为OH⊂平面FGH,BD⊄平面FGH,所以BD∥平面FGH.
例5.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8的正方形,四条侧棱长均为2.点G,E,F,H分别是棱PB,AB,CD,PC上共面的四点,平面GEFH⊥平面ABCD,BC∥平面GEFH.(1)证明:GH∥EF;(2)若EB=2,求四边形GEFH的面积.
【解】 (1)证明:因为BC∥平面GEFH,BC⊂平面PBC,且平面PBC∩平面GEFH=GH,所以GH∥BC,同理可证EF∥BC,因此GH∥EF.
(2)连接AC,BD交于点O,BD交EF于点K,连接OP,GK,因为PA=PC,点O是AC的中点,所以PO⊥AC,同理可得PO⊥BD,又BD∩AC=O,且AC,BD都在底面内,所以PO⊥底面ABCD,又因为平面GEFH⊥平面ABCD,且PO⊄平面GEFH,所以PO∥平面GEFH,因为平面PBD∩平面GEFH=GK,
所以PO∥GK,且GK⊥底面ABCD,从而GK⊥EF,所以GK是梯形GEFH的高,由AB=8,EB=2得EB:AB=KB:DB=1:4,从而KB=BD=OB,即点K是OB的中点.再由PO∥GK得GK=PO,即点G是PB的中点,同理GH=BC=4,由已知可得OB=4,PO===6,所以GK=3,故四边形GEFH的面积S=·GK=×3=18.
例6. 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1)证明:平面A1BD∥平面CD1B1;(2)若平面ABCD∩平面B1D1C=直线l,证明:B1D1∥l.
证明:(1)由题设知BB1//DD1,所以四边形BB1D1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D∥B1D1.又BD⊄平面CD1B1,B1D1⊂平面CD1B1,所以BD∥平面CD1B1.因为A1D1//B1C1//BC,所以四边形A1BCD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B∥D1C.又A1B⊄平面CD1B1,D1C⊂平面CD1B1,所以A1B∥平面CD1B1.又因为BD∩A1B=B,所以平面A1BD∥平面CD1B1.
(2)由(1)知平面A1BD∥平面CD1B1,又平面ABCD∩平面B1D1C=直线l,平面ABCD∩平面A1BD=直线BD,所以直线l∥直线BD,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四边形BDD1B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1D1∥BD,所以B1D1∥l.
考点4: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例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ABE.
【证明】 (1)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CD⊂平面ABCD,∴PA⊥CD,又∵AC⊥CD,且PA∩AC=A,∴CD⊥平面PAC.又AE⊂平面PAC,∴CD⊥AE.(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而PD⊂平面PCD,∴AE⊥PD.∵PA⊥底面ABCD,AB⊂平面ABCD,∴PA⊥AB.又∵AB⊥AD,且PA∩AD=A,∴AB⊥平面PAD,而PD⊂平面PAD,∴AB⊥PD.又∵AB∩AE=A,∴PD⊥平面ABE.
例8.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
【证明】 (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在△ABC中,因为D,E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DE∥AC,于是DE∥A1C1.又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所以直线DE∥平面A1C1F.(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因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又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因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又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平面A1C1F.因为直线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
例9. 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求证:(1)EF∥平面ABC;(2)AD⊥AC.
证明:(1)在平面ABD内,因为AB⊥AD,EF⊥AD,所以EF∥AB.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BC⊂平面BCD,BC⊥BD,所以BC⊥平面ABD.因为AD⊂平面ABD,所以BC⊥AD.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AD⊥平面ABC.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
【解题方法】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面垂直的定义:a与α内任何直线都垂直⇔a⊥α;(2)判定定理1:⇒l⊥α;(3)判定定理2:a∥b,a⊥α⇒b⊥α;(4)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5)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a⊂α,a⊥l⇒a⊥β.
2.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1)定义: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90°;(2)平面几何中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3)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4)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
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利用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判定定理:a⊂α,a⊥β⇒α⊥β.
【解题方法】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1)找出(或作出)适合题设的角——用平移法,遇题设中有中点,常考虑中位线;若异面直线依附于某几何体,且直线对异面直线平移有困难时,可利用该几何体的特殊点,使异面直线转化为相交直线.(2)求——转化为求一个三角形的内角,通过解三角形,求出所找的角.(3)结论——设由(2)所求得的角的大小为θ.若0°<θ≤90°,则θ为所求;若90°<θ<180°,则180°-θ为所求.2.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步骤:①寻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②连接垂足和斜足间得到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所求的角;③把该角归结在某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
3. 方法一(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如图所示,∠AOB为二面角α-a-β的平面角.
方法二(垂线法):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的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过垂足作棱的垂线,利用线面垂直可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如图所示,∠AFE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方法三(垂面法):过棱上一点作棱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产生交线,这两条交线所成的角,即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所示,∠AOB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 第四册10.2.2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复习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b=0,b≠0,a-bi,a=c且b=d,a=0且b=0,复平面,纯虚数,argz,逆时针,顺时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0.1.1 复数的概念授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数系的扩充,两个复数相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第十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1.4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1.4.2 平面与平面垂直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半平面,两个半平面,温故知新,平面角,性质定理,一个平面内,典例解析,归纳总结,跟踪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