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教案
- 专题二 单元2 氧气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专题二 单元3 自然界的水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专题三 单元2 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专题三 单元3 纯净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专题四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公开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公开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3.掌握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化学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运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通过自身参与科学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了解物质的微粒性,分子运动、分子间有空隙的微观想象的形成;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知道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3.培养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师板书课题:构成物质的微粒。二、新课讲授(一)知识点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到了19世纪前半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才相继证实了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存在,确证了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所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当物质为固态或液态时,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比较小;当物质为气态时,微粒之间的间隔比较大。(二)知识点二: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家翻开课本,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原子质量单位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由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而每个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因而整个原子呈电中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为了使用方便,人们用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表示分子的质量大小。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微粒。离子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产物,我们把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叫做阴离子。阅读课本,并完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是分层的,也叫分层排布。大家看课本,并完成练习三、巩固练习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臭氧()(2)氧化镁()(3)二氧化硫()(4)酒精()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相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3.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中子C.电子、中子D.质子、电子四、课堂小结1.教师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谈一谈收获。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了构成物质微粒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内容,课后同学们查找一下这些内容的相关材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课时,教学用具,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