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年级上册3 常见的盐同步测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是由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A.FeCl3B.AlCl3C.CuCl2D.AgCl
2.关于酸、碱、盐中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一定含氢,盐一定不含氢
B.酸碱盐可能都不含金属元素
C.碱、盐可能含氧,酸一定含氧
D.盐一定含金属元素,酸、碱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晶体是一种恒温保温瓶的填充物,硫代硫酸钠属于( )
A.氧化物B.酸C.碱D.盐
4.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KNO3→HClB.Al→Al2O3
C.MgCl2→MgD.BaCl2→BaSO4
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AgNO3
B.KOH、H2SO4
C.Na2CO3 、HNO3
D.HCl、KNO3
6.可溶性钡盐有毒,在对胃做“X”射线透视时,医生给患者服用的“钡餐”悬浊液中,不能含有( )
A.食盐B.蔗糖C.碳酸钡D.硫酸钡
7.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加热B.用砂纸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D.用水洗
8.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KNO3、NaOH、HCl
B.Ca(OH)2、HCl、NaCl
C.H2SO4、Na2CO3、Ba(OH)2
D.HNO3、KOH、CuSO4
9.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未密封保存的苛性钠遇盐酸有气体生成
B.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将 Fe(OH)3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显红色
D.在 Na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 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10.下列各组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NaCl、HCl、NaOH
B.NaOH、NaCl、HCl
C.HCl、NaOH、NaCl
D.HCl、NaCl、NaOH
11.下列试剂中,能把NaOH溶液、稀硫酸、B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KCl溶液B.K2CO3溶液C.NaNO3溶液D.稀盐酸
12.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 OH -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 pH 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 OH -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13.小科为研究“碱与盐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每支试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别向试管中只滴加3滴溶液。除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外,其余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和乙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乙组和丙组实验均能观察到蓝色沉淀
C.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多
D.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
二、填空题
1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请你填写空格:
(1)逻辑关系:物质类属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其中酸和盐属于____________关系。
(2)转化关系:下图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
上图中物质M属于_______(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从①—③表示的化学反应中任选一个,写出化学方程式 。
15.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2O = NaOH+H2↑。CaH2与NaH的化学性质相似。用方程式表示CaH2与Na2CO3水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 。
16.家庭厨房用量最多的碳酸盐是______,用量最多的盐酸盐是____;食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可用_______除去。
17.为了检验某石材中是否含有碳酸根,进行了如下实验(装置见下图);先在锥形瓶中加入石材样品碎块,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
(2)如果观察到锥形瓶中有_________产生,试管中出现________的现象,证明该石材中含有碳酸根。
(3)若含碳酸根的物质是碳酸钙,请写出锥形瓶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8.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和MgCl2杂质,只用一种试剂除去全部杂质,该试剂为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19.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它受热后生成碳酸钠、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20.乐山五通桥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电解食盐水可以制烧碱:2NaCl+2H2O通电2NaOH+H2↑+X↑,则X的化学式为 。
21.某不纯的碳酸钾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硝酸钾和氯化钡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13.8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得到9g沉淀,样品的组成可能是 ; ; 。(可以填满,也可以不填满)
三、探究题
22.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固定装置略)按如下操作进行实验,研究酸、碱、盐的性质。玻璃管中盛有氢氧化钠固体,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已知: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关闭K2,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后关闭K1,观察到上面气球鼓起。甲同学认为气球鼓起是由于反应放热引起的,由此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判断甲的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步骤2:同时打开K1、K2,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锥形瓶。并用清水冲洗玻璃管;关闭K2,一段时间后,锥形瓶内气球鼓起,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步骤3:关闭K2,向玻璃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再从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现象,证明酸和碱能反应。
步骤4:打开K1、K2,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锥形瓶中,关闭K2,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了大量气泡,气球变瘪,最终得到澄清溶液。请设计实验证明所得澄清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
23.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经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后设计了A、B两套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实验完毕,使用A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B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1)请你分析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4.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像。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_________________(选填“盐”或“碱”)。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克。
(3)图像中的a点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通过计算说明,图像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详解】
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氢气,不会生成氯化铁,故A错误;
B、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B正确;
C、铜在氢之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故C错误;
D、银在氢之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的性质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
2.B
【详解】
A、酸、碱一定含有氢元素,盐中可能含有氢元素,例如硫酸氢钠属于盐,其中含有氢元素,故错误;
B、酸不含金属元素,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碳酸氢铵属于盐,其中不含有金属元素;碱中可能不含有金属元素,例如氨水--NH3•H2O属于碱,但不含有金属元素,故正确;
C、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酸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如盐酸--HCl,故错误;
D、酸不含金属元素,碱中可能不含有金属元素,例如氨水--NH3•H2O属于碱,但不含有金属元素,盐中可能不含有金属元素,例如碳酸氢铵属于盐,其中不含有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详解】
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由钠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4.A
【分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详解】
A、由KNO3转化为HCl,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一步实现。
B、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C、电解熔融的氯化镁会生成镁和氯气,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A。
【点睛】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5.D
【详解】
A、氯化钠与硝酸银可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因此该组物质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钾和硫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因此该组物质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硝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该组物质可以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和硫酸铜能生成氯化铜和硫酸钡沉淀,因此该组物质不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故选D。
6.C
【详解】
胃酸的成分是盐酸,能和碳酸钡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且氯化钡有毒,而硫酸钡不溶于水和胃酸,氯化钠、蔗糖无毒,所以医生给患者服用的“钡餐”悬浊液中,不能含有碳酸钡。故选C。
7.C
【分析】
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采用加热的方法容易损坏热水瓶胆,故选项采取的方法错误。
B、用砂子擦洗,不易操作,会损坏热水瓶胆,故选项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能除去水垢,故选项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钙不溶于碳酸(酸性较弱),故选项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生活实际考查了盐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D
【解析】
【分析】
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详解】
A、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KNO3、NaOH、HCl分别是盐、碱、酸,所以错误。
B、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Ca(OH)2、HCl、NaCl分别是碱、酸、盐,所以错误。
C、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H2SO4、Na2CO3、Ba(OH)2分别是酸、盐、碱,所以错误。
D、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HNO3、KOH、CuSO4别是酸、碱、盐,所以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苛性钠易潮解,潮解后容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描述正确;
B、氢气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其火焰的颜色为淡蓝色,故B描述正确;
C、氢氧化铁不能溶于水,所以不能使酚酞变红,故C描述错误;
D、Na2CO3可以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K2SO4可以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AgNO3可以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故D描述正确。故选C。
10.D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详解】
氯化氢的水溶液显酸性,pH小于7,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pH等于7,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D。
11.B
【解析】
【分析】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详解】
A、氯化钾和NaOH溶液、稀硫酸、BaCl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A不正确;
B、K2CO3溶液和NaOH溶液不反应,K2C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K2CO3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可以鉴别,故B正确;
C、NaNO3溶液和NaOH溶液、稀硫酸、BaCl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C不正确;
D、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稀硫酸、BaCl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不正确。故选B。
12.A
【解析】
A.,因此Na 2CO3 在水中不会电离出OH-,故A错误。
B.,因此加入稀硫酸,碳酸钠与其发生反应减少,CO32-水解产生的OH-减少,溶液碱性减弱,pH降低,故B正确。
C.Na2CO3溶液呈碱性,因为CO32-水解产生少量的OH-,,故C正确。
D.Na2CO3溶液呈碱性,所以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故D正确。
13.D
【详解】
A、甲组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乙组能够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乙组能够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丙组能够观察到红褐色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因为溶液都属于稀溶液,密度相差较小,因此3毫升溶液的质量远远大于3滴溶液的质量,产生沉淀的质量决定于滴加的3滴溶液的质量,3滴5%的氯化铜溶液和3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相差很小,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由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当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接近相等时,产生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入氯化铜生成沉淀质量大,即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虽然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的,但是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所以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并列 盐 MgO + H2SO4= MgSO4+ H2O
【解析】
【详解】
(1)酸和盐属于化合物,为并列关系;
(2)硫酸锌、氧化镁和硫酸都能转化生成M,M是含镁化合物,所以M是硫酸镁,属于盐类物质,氧化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①是硫酸锌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化学方程式为:Mg+ZnSO4═MgSO4+Zn。
15.CaH2+2H2O+Na2CO3=CaCO3↓+2NaOH+2H2↑
【详解】
由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
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钙和氢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该反应总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Na2CO3=CaCO3↓+2NaOH+2H2↑.
故填:CaH2+2H2O+Na2CO3=CaCO3↓+2NaOH+2H2↑.
16.碳酸钠 氯化钠 醋酸 碳酸钙 盐酸
【详解】
家庭厨房中的碳酸盐是碳酸钠,盐酸盐是氯化钠,食醋的成分是醋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用盐酸除去。
17.澄清石灰水/ Ca(OH)2 气体 白色浑浊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详解】
(1)检验某石材中是否含有碳酸根,应选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碳酸根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澄清的石灰水。
(2)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如果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气泡产生,试管中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证明该石材中含有碳酸根。
(3)若含碳酸根的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锥形瓶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18.Ba(OH)2
【详解】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和MgCl2杂质,就是除去溶液中的SO42-和Mg2+.
①除去SO42-需要加入含钡离子的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②除去Mg2+加入可溶性的碱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根据要求只用一种试剂除去全部杂质,该试剂应选择Ba(OH)2溶液.
故答案为Ba(OH)2
19.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分解
【详解】
(1)根据化学性质的概念,结合题给信息,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有受热易分解。
(2)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Na2CO3+H2O+CO2↑。
(3)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20.离子 过滤 Cl2
【解析】
【详解】
解: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泥沙不溶于水,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可用过滤的方法;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Cl2↑+X↑,反应物中钠、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4、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
21.碳酸钾和硝酸钾;碳酸钾、碳酸钠和硝酸钾
【解析】
【详解】
解:由于不纯的碳酸钾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硝酸钾和氯化钡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样品溶于足量的水中得到的一定是含少量杂质的碳酸钾的澄清溶液,若杂质中含有氯化钡,就会有沉淀生成,不能形成澄清溶液,因此可以确定样品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再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发生以下反应,设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y,
x=10g
y≈13g
若含有碳酸钠则得到沉淀的质量应该大于10g小于13g,而实际只得到9g,故一定含有硝酸钾,可能含有碳酸钠。
由于根据“样品溶于足量的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再加上过量氯化钙溶液,得到沉淀”的现象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钾,因此样品的组成可能有:(1)碳酸钾和硝酸钾;(2)碳酸钾、碳酸钠和硝酸钾。
22.步骤1:不合理,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也会引起气球胀大
步骤2:CO2+ 2NaOH ="=" Na2CO3+ H2O
步骤3:红色变浅或消失
步骤4:取一定量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无变化,则所得澄
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CaCl2;若溶液变红,则所得澄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CaCl2、HCl
【详解】
步骤1:当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中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玻璃管内空气膨胀也会引起气球胀大,因此不能根据气求胀大即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步骤2:同时打开K1、K2,玻璃管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变成溶液,液体流入锥形瓶.锥形瓶内充满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关闭K2,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沿导管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步骤3: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后变成红色,从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当看到红色变浅或消失时,说明溶液中没有碱性物质,从而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
步骤4:步骤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步骤3中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经步骤4,打开K1、K2,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锥形瓶中,关闭K2,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说明盐酸有剩余,与碳酸钠、碳酸钙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锥形瓶内气压变大,将气球压瘪,最终溶液澄清,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钙,可能含有盐酸,要证明是否存在盐酸,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可取一定量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无变化,则所得澄
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CaCl2;若溶液变红,则所得澄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CaCl2、HCl。
故答案为步骤1:不合理,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也会引起气球胀大
步骤2:CO2+2NaOH═Na2CO3+H2O
步骤3:红色变浅或消失
步骤4:取一定量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无变化,则所得澄
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CaCl2;若溶液变红,则所得澄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CaCl2、HCl 。
23.A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产生了沉淀没有脱离体系,所以质量不变,而B中产生了CO2散失,使剩余物质的质量比原物质质量减小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详解】
(1)A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有物质都没有脱离体系;而B中稀盐酸与石灰石粉末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使剩余物质的质量比原物质质量减小。
(2)稀盐酸与石灰石粉末反应式的化学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4.盐 2.65 1.1 HCl、CaCl2 30g
【解析】
【详解】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是碳酸钠,属于盐,故答案为:盐;
(2)溶质的质量=10g×26.5%=2.65g,故答案为:2.65;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 x=1.1g
故答案为:1.1;
(4)由图象可知: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注意写化学式,故答案为:HCl、CaCl2;
(5)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
解得: y=5.3g
溶液质量是5.3g÷26.5%=20g
b点质量应标20g+10g=30g
故答案为:30g。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7章 内能3 热机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科学九年级上册第7章 内能3 热机随堂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电能2 电能的量度精练: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电能2 电能的量度精练,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4 机械能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4 机械能综合训练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