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_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2.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
3.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放烟花
C.蜡烛燃烧
D.电灯通电发光
4. 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如图所示的陶瓷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B.定型
C.烧制D.画坯
5. 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极难溶于水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6. 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刻画B.闻气味
C.石墨导电D.鲜花变色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B.加热液体
C.称量氯化钠D.熄灭酒精灯
8. 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应该( )
A.试管竖直放置B.试管水平放置
C.试管口稍向下倾斜D.试管口稍向上倾斜
9. 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B.
C.D.
10.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的灭火方法( )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11. 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10g食盐,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该( )
A.调节平衡螺丝向右转B.减少药品
C.增加砝码D.减少砝码
12. 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共33分)
1. 丝绸之路将我国古代发明与技术传送到了国外。下列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填字母)。
A.烧制瓷器B.湿法炼铜C.高粱酿酒D.纺纱织布
2. 水是一种常见物质。利用压汽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蒸发器中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 鲜度保持卡(如图)以纸片为载体,以食用酒精(C2H5OH)和柠檬酸为原料制成。经常用于蛋糕、面包、月饼等食品包装内,能在被保鲜食品的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相保护层,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1)酒精属于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酒精挥发形成气相保护层的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 同学们在科学实践活动课上自制豆腐。将富含蛋白质的黄豆经水浸泡、磨浆、除渣、加热得到蛋白质的胶体(一种液体混合物),然后用凝胶剂使蛋白质胶体发生凝聚从而得到豆腐。
(1)除渣的操作相当于________。
(2)磨浆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 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_______。
(2)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_。
(3)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朝向手心:________。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__。
(5)使用量筒时,俯视读数:________。
(6)使用量筒时,仰视读数:________。
6. 用数字填空。
(1)在试管中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2)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不应少于________。
(3)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________处。
(4)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________度角。
(5)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________mL。
7. 2018年的“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演员们穿的防寒服是用“石墨烯”制成的。石墨烯具有坚硬、透光度好、导热性强等特性。如图是通过实验测得的石墨烯层数与导热能力间的关系。
(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
(2)分析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8.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
(2)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图为利用太阳能热发电的示意图。
①发电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图中,关于A、B两种储热器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A为高温储热器,B为低温储热器
b.A为低温储热器,B为高温储热器
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可燃性空气
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作“可燃空气”。
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
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黑色固体+“可燃空气”。
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
(2)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一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
10. 下面是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的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漂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插入蜡烛的火焰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___(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后观察到其先熔化再燃烧。那么蜡烛熔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蜡烛燃烧属于________。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走进化学世界》2020年单元测试卷(9)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解析】
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正确;
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
2.
【答案】
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分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3.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燃放烟花是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电灯通电发光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4.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定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画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
【答案】
B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
A.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C.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答案】
D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
B、闻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1)C、石墨导电,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2)D、鲜花变色说明白醋具有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3)故选:D。
7.
【答案】
C
【考点】
酒精灯的使用
托盘天平的使用
常用加热仪器、夹持仪器、辅助仪器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
A、过滤实验中要用玻璃棒引流。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
A、过滤实验中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时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熄灭,不可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8.
【答案】
C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解析】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
【解答】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为防止固体药品中有水分存在,加热会在试管口遇冷凝结倒流炸裂试管,故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
9.
【答案】
C
【考点】
酒精灯的使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操作规范
【解析】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药品的保存方法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试管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分析;
D.根据滴管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分析。
【解答】
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
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
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C。
10.
【答案】
D
【考点】
实验室安全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最简单合理的应该是用湿抹布盖灭,故选D。
11.
【答案】
B
【考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解析】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指针偏左,说明物体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解答】
用托盘天平称量10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10g砝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12.
【答案】
C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中的液柱会上升,
二、非选择题(共33分)
1.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A、烧制瓷器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B、湿法炼铜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C、高粱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D、纺织纱布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2.
【答案】
物理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根据蒸发器中是利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使水蒸气与海水中的其它物质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蒸发器中是利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使水蒸气与海水中的其它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
【答案】
化合物
物理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酒精属于化合物;
(2)酒精挥发形成气相保护层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酒精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化合物;
经常用于蛋糕、面包、月饼等食品包装内,能在被保鲜食品的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相保护层,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酒精挥发形成气相保护层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
4.
【答案】
过滤
物理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1)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将富含蛋白质的黄豆经水浸泡、磨浆、除渣、加热得到蛋白质的胶体(一种液体混合物),则除渣的操作相当于过滤。
磨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
【答案】
弄破试管底部
腐蚀胶帽
腐蚀标签
污染原瓶药品
会使读数偏大
会使读数偏小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
量筒的使用
玻璃仪器的洗涤
【解析】
(1)根据玻璃仪器洗涤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2)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3)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4)根据药品的取用原则分析解答;
(5)根据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分析解答;
(6)根据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
清洗试管时,如果用力过猛,试管刷会弄破试管底部;
滴管取液后如果平放或倒置,药液会流入胶帽腐蚀胶帽;
倾倒药液时,如标签不对手心,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有可能流下腐蚀到标签;
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这样有可能会污染瓶内的药品;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俯视读数,视线偏高,会使读数偏大;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视线偏低,会使读数偏小。
答案为:(1)弄破试管底部;(1)腐蚀胶帽;(2)腐蚀标签;(3)污染原瓶药品;(4)会使读数偏大;(5)会使读数偏小。
6.
【答案】
13
23,14
13
45
1∼2
【考点】
常用加热仪器、夹持仪器、辅助仪器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液体药品的取用
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
(1)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3)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实验室取用药品的原则分析。
【解答】
在试管中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应少于14。
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
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1∼2mL;
7.
【答案】
坚硬、透光度好
在实验研究的层数范围内,三层时导热能力最差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图中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
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坚硬、透光度好、导热性强属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故填:坚硬(或导热性强等);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随着层数增加,先减小,3层时导热性最差,后增大;故填:在实验研究的层数范围内,三层时导热能力最差。
8.
【答案】
煤
物理变化,b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常见的新能源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故填:煤;
①太阳能热发电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②图中,关于A、B两种储热器的描述可知A为高温储热器,B为低温储热器,故选b。
9.
【答案】
无色气体、密度小,可燃性(合理即可)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1)根据题中信息,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解答;
(2)根据题中信息和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解答】
“可燃空气”的颜色、状态、密度等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其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根据题中信息,该反应为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由于生成了新物种,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种生成。
答案为:(1)无色气体、密度小; 可燃性(合理即可);(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10.
【答案】
小
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
(1)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火焰的分层情况、实验现象来推断火焰的温度;
(3)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解答】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漂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插入蜡烛的火焰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a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蜡烛熔化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