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台阶》教案第1页
    《台阶》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2 *台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2 *台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概括内容,品味细节,分析形象,小结父亲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围绕“台阶”这一线索,理清小说情节。
    2.通过品读文中细节描写,感受父亲的形象。
    3.探寻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理解父亲形象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 诵读文本,把握父亲的形象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寻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理解父亲形象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比较法、质疑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流程及分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台阶》写的是一位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生活和劳动的?他有什么追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叙述父亲的故事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家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一起去品读一位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去感悟父亲的艰辛而酸楚的一生。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父亲一生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人一等,一生都在羡慕人家高高的台阶,一生唯一的愿望就是把台阶造高。于是他花了大半辈子的心血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可是,台阶做好后,身体却垮了;岁月留下来父亲的“功绩”,但却也无情地带走了父亲的青春和活力——父亲在慢慢老去。
    三、品味细节,分析形象
    (一)台阶砌成前的“父亲”。
    1.自读课文第1-22节,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的词句,品读细节描写并分析概括父亲的形象。
    【生自读后,挑选句子分析】
    (1)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
    【分析】这句话中运用“裂”和“嵌”两个动词,表现了父亲为了生活不辞辛苦,任劳任怨。“那深深的裂沟”以及“沟里的沙子和泥土”都是岁月在他脚上留下的深深印记。
    (2)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分析】这一段围绕“准备”和“漫长”一词,通过“今天”“明天”,表现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为建造新屋新台阶而付出的辛劳。而动词“捡”和量词“一片”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建造台阶的过程是漫长的,可贵的是父亲坚持不懈,点滴积累,默默无闻,认认真真地做着这些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
    (3)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分析】这一段通过对父亲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父亲此刻的喜不自禁的激动和幸福的心情,多年的夙愿终将实现,让他忘记了所有的艰苦,他用自己最真实的举动,向帮助他的人表示感谢,也在传达内心难以克制的兴奋。
    (4)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分析】这句话交代了深秋的季节,渲染了秋的凉意,清冷。父亲不是站在雾里,而是用了“浮”字,一方面写出了雾气的大,一方面也表现了父亲的身体瘦弱。每一根细发“艰难地挑着”发上雾气凝结的小水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雾气的重,父亲在这样的早晨,早早就为建屋造阶“踏黄泥”,可见父亲是个多么吃苦耐劳的人!
    2.理解“父亲”的“尴尬”心理,认识“父亲”朴素的农民特征。
    一起来阅读下一段文字,思考:在庆祝台阶终于砌成的时刻,父亲为什么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生讨论交流后明确】此时此刻的他,心里别提有多么的高兴啊!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从此,他肩负的“抬高地位”的家庭使命,终于实现了。可是,由于父亲是个字字道道的本本分分的农民,他一生都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长期辛勤劳作在黝黑的土地上,以至他的骨子里,血液里都流淌着那股如泥土般的平凡和憨厚的气质,谦卑待人的习惯,让他无法挺起胸,永远都不会、也学不会张扬,炫耀。所以,他的外在行动与他的内心心理显出了不协调,不自然的表现。所以,明明高兴,却露出了尴尬的笑容。也正是这样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父亲。
    四、小结父亲形象
    1.小组合作概括父亲的形象。
    这节课,我们一起品读文中了多处细节描写,感知到“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的人,骨子里散发着作为普通农民的俭朴谦卑、毫不张扬的特质。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生活的认真顽强,对事业的坚忍不拔的男子汉形象。
    在承载了父亲大半辈子心血和汗水的新屋和台阶终于砌成的时候,“我”却猛然间发现父亲老了,可父亲却没有觉得,不愿承认,终是闪了腰。这是否预示着另一端人生的坎坷正等待着父亲呢?辛劳的父亲,真会因九级“台阶”的落成而如释重负,变得更加幸福开心吗?
    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台阶”落成后的父亲,走进他的更为难言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
    一、品味细节,分析形象
    (二)台阶砌成后的“父亲”
    自主阅读课文(23-30节),找出描写父亲的文字,揣摩“台阶”砌成后父亲的心理。
    【生讨论交流后展示】
    (1)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分析】父亲对台阶的照管,就向悉心照顾自己的孩子,那么仔细,那么耐心,那么一丝不苟。
    (2)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分析】习惯了低矮的台阶的父亲,一下子坐高了,和人打招呼,总觉得有些“不自在”。这种内心的从未有过的失落感,是外在的所谓高地位和内在的根深蒂固的谦卑产生了冲突后的真实反应。
    (3)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么!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
    【分析】从父亲的这种令人不解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内心的不甘低人一等,不愿承认自己不能再担挑重担的事实,不愿接受正在衰老的事实。
    二、探寻父亲精神失落的原因
    (一)师:虽然父亲通过自己毕生的努力造出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精神上不但没用获得真正的满足,反而总感觉一种莫名的不自在和逐渐强烈的失落感。为什么呢?
    【探寻方法之一】对比法
    要求:用简洁词语概括父亲的在“台阶”造成前后的身心变化,并思考此变化的直接原因。
    【明确】:
    (1)“台阶”造成前:满怀希冀、目标坚定、不辞辛劳
    (2)“台阶”造成后:身体逐渐衰老 、精神若有所失
    ——直接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父亲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而深感不适应,茫然无措;另一方面,父亲感觉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日渐不如当年,在逐渐衰老,这让他不甘心不甘自己就这样老了
    【探寻方法之二】质疑法
    精读几句话: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乡邻们在一起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
    思考:台阶高低真的和地位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根本原因:(本来由于“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可是家乡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言外之意,台阶高,地位即高,一般人攀附不起。台阶低,地位即低,会被他人瞧不起。)于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个毫无依据的说法,虽然表示一种来自农民自觉意识(渴望被尊重)的觉醒,但也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保守固执的思想,成了父亲一生的“心病”,让善良的父亲背负了大半辈子,最后也成了束缚父亲一生的精神“枷锁”,更是导致父亲辛苦一生后,猝然老去,精神若有所失的根本原因。
    三、 探寻父亲形象的时代意义
    1.给最后一节文字“怎么了呢父亲老了”添加标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
    可能是“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似乎在问自己,有说不出的悲凉。
    可能是“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似乎还在问社会,父亲真的老了吗?
    2. 作者问什么说: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出示补充资料】:李森祥说:“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作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3.父亲指的仅仅是一个人吗?他的一生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生讨论后明确】原来,“父亲”的形象,在那个年代里,几乎到处可见。他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他是那个年代乃至今天典型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中国农民的代表。他们一生为人厚道,朴实无华,面朝黄土背朝天,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捍卫着自己的尊严。也许他们的生命如草芥,是卑微渺小的,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岸无比的,值得每一个吃着醇香米面的中华子孙代代尊敬的。而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不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吗?中华民族正是在这样坚韧精神的支撑下,才绵延不绝,繁衍不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正是我们民族命脉传承中最厚重,最坚实的那级台阶!
    四、总结
    1.写下想对父亲说的真心话。
    【结束语】父亲年轻时,我们站在父亲的肩膀,登上人生的一级一级的台阶;当父亲渐渐老去时,作为他们的孩子,我们应该要勇敢坚定地接过父亲肩上的担子,承担家庭的重任,去实现心中新的台阶梦。希望今后,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人生的无数级台阶上铸就自己新的生命高度!
    板书设计
    开端:觉得自家台阶低,要造高台阶新屋
    发展:开始准备 人物形象
    高潮:造起了九级台阶的新屋 对农民的同情与希望
    细节描写
    结局:父亲老了、累垮了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设计,共10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