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6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尝试改编课本剧,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3.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接受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复述课文内容。
2.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惩治官绅和巫婆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复姓
1.老师:同学们,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并学习生字“豹”。),他官职虽然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吧!
2.简介西门豹: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在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课文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县这个地方,西门豹带领百姓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4.检查自学生字、词语情况。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了解写作顺序。
起因(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到邺县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神娶媳妇和年年干旱造成了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调查)
经过(第10~15自然段):讲在河神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入漳河。这样既惩治了巫婆、官绅,又教育了百姓。(除害)
结果(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县每年都有好收成。(开渠)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课文先讲起因,再讲经过,最后讲结果,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作业:
(1)练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中的“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 )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 )
①句话中的“闹”是“造成”的意思。文中指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河神娶媳妇造成的。
②句中的“闹”是搞,弄的意思。文中是指巫婆勾结官绅,每年都要搞一次给河神娶媳妇的把戏,每次都要骗老百姓的钱财。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老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指名回答问题。
二、调查起因,有的放矢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
2.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县后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他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
3.概括出西门豹的问话,在小组内读一读。
预设(1):①为什么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给河神娶媳妇这话是谁说的?③新娘是哪儿来的?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预设(2):①了解原因;②了解首恶者;③了解受害者;④了解漳河的情况。
4.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5.再读课文,深入讨论。
(1)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①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神娶媳妇。
②巫婆和官绅勾结,是首恶分子。
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纷纷外逃。
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干旱。
(2)联系句子理解“荒芜” “人烟稀少”等词,想象当时邺县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3)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了四个问题的结果,掌握了治理邺县的可靠依据。
6.提问:课文第9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3)老师点拨:“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神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神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干旱”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神娶媳妇是个骗局。“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4)这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三、假戏真做,惩治官绅
1.自学课文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2.方法提示: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说一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神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3.小组合作研讨。
4.出示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语句体会。
(1)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引导: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惩治巫婆。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要“选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作认真给河神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套话。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引导:“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套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5.讨论、交流。
(1)“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那些官绅看到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都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出?
预设: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文中是指官绅们知道河里没有什么河神,投下河去只有死路一条。他们目睹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被投下河的下场,害怕极了。
(2)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预设①:
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是为了让广大百姓从河神娶媳妇的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觉悟过来,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预设②:
西门豹参加河神娶媳妇的仪式,以“新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为由,很“客气”地将巫婆投进漳河,妙在将计就计;以去“催一催”为由,再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妙在不露声色;以等回音为由,让官绅们“提心吊胆”“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妙在假戏真做;惩办巫婆、官绅头子,教训其他官绅,妙在区别对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言外之意是什么?(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过人才智。)
四、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2.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都获得好收成”说明了什么?(河神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感受人物,复述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2.练习复述课文。
(1)要求:①按“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的顺序。②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2)学生自由练习复述。(出示课文插图)
(3)指名复述课文,引导学生评价。
六、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1.摘录表现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或家人听。
3.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编写课本剧,并分角色演一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讨论、交流中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方法的巧妙之处。
不足之处: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课文相对较长,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显得有点不够,合作探究的机会较少,课堂容量也较小。
教学建议: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时的表现以及语言,并进行表演,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和西门豹这个人的了解。
《西门豹治邺》一等奖教案设计,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6: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6 西门豹治邺一等奖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门豹治邺》获奖教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 西门豹治邺获奖教案,共6页。
《西门豹治邺》优秀教案及反思,小学语文26: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26 西门豹治邺优秀教案及反思,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作者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