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课题1 空 气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60545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课题1 空 气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60545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课题1 空 气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60545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及反思
展开从容说课
本课题分为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互相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第一部分,从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入手,让学生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出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并说明空气的成分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稀有气体和其他气体杂质。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物质的物理性质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从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入手,分析空气是如何受到污染的,空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我们应如何来防止空气污染;为使学生知道身边的空气质量如何,教材还特意介绍了气质量日报、预报。
由于本课题是学生走进化学世界后遇到的第一个课题,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2.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
3.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4.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探究。
6.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充分想象→激发兴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1)投影仪、挂图(O2、N2、稀有气体的用途);
(2)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
2.学生用具:空气发现史的资料、稀有气体用途的资料、大气污染的漫画等等(详细内容见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学生回答](可能有如下一些)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2.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和动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
4.不同的环境,空气有所不同。如农村空气清新,城市空气污浊。
5.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6.桌子上的空杯子中有空气。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它与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单元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板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实验2—1
[注意]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可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
[回答]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尽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1/5。
[讲解]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过渡]请大家根据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前面我们讲到的内容,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投影展示]讨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请学生代表说出讨论结果]
[回答]该实验中,水面上升达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被消耗掉。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如果还有氧气,红磷还能继续燃烧。
[过渡]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的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表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表明:
[讲解并板书]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资料]
空气成分的发现
二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 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ine Laurent Lav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小还含有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等稀有气体。在稀有气体的发现史中,对我们最有启发的是稀有气体氩(Ar)的发现。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rd Rayleigh,1842~1919)在研究气体的密度时,发现0℃、1.01×105Pa条件下,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1.2572 g·L-1)与分解含氮物质所制得的氮气密度(1.2508 g·L-1)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他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通过精密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氩。
[讲解过渡]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
[板书]纯净物和混合物
[讲解]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五
氧化二磷——P2O5。
[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不必作过多的解释,只说明这是一种表示物质的符号就可以了]
[师]根据你的理解,你能举出一些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评价]
[师]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纯净物和混合物。
[讲解并板书]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补充]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过渡]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板书]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讲解]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设问]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图2—5]
[总结]综观氧气的各种应用领域,可知氧气的用途主要表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
[板书]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展示充氮食品袋]
[设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些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
[评价]乙的回答也有道理,可我说的是正规厂家的。甲、丙的回答符合客观实际。
[讲解]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由于氮气性质不活泼之故。灯泡中充氮以长使
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这一性质。
[设问]氮气除了可用作保护气外。还可用作什么呢?
[学生看书并对氮气的用途进行总结]
[板书]2.氮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过渡]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知,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悉氮气的性质吗?
[投影]讨论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讨论结果](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该现象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如磷能在空气小燃烧,但却不能能在氮气中燃烧)。
[注:(3)问可能有同学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空气不溶于水,氮气也不溶于水。对此,教师要做出解释]
[师]请大家总结氮气的性质。
[生]氮气不支持燃烧,氮气不易溶于水。
[补充]许多实验事实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如食物放置在含有氧气的环境中容易腐烂,而氮气则能使食物在长时间内不变质。
[讲解]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而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其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
[板书]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
[师]通过日常生活对空气的观察及上面的讨论,并结合物理性质的概念,你能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吗?
[学生描述并填写下表]
[过渡]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一类很重要的气体就是稀有气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3.稀有气体
[讲解]稀有气体曾叫做“隋性气体”。这是由于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人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普遍认为这些气体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于是又把它们改作为稀有气体。
通过“惰性气体”→“稀有气休”名称改变的事实。可使我们意识到科学研究的领域总是在不断扩展的。科学思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启示我们平常的学习中要经常接受新事物。并适当发展求异思维。
[过渡]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
[阅读]学生阅读P26稀有气体的用途。
[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稀有气体的用途]
[回答]①可用作保护气:②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可用于激光技术;①氮可用作制冷剂:⑤氮气可用作医疗上麻醉剂。
[拓展]除了课本上讲到的稀有气体的用途外,谁还知道稀有气体的其他用途呢?
[回答]①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等场所所用的灯里充了氙气,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几万倍的强光,因此叫做“人造小太阳”。
②航空、航海的指示灯里充入了氖气,通电时发出红光,这种光能穿透浓雾。
[评价]大家回答得真好,探索科学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怕麻烦,寻求真理的精神。
[过渡]下面是不同颜色的霓虹灯里充的稀有气体的简介。
[投影展示]霓虹灯的颜色
霓虹灯的颜色
[小结]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和讨论,我们可以总结出稀有气体具有如下用途:
[板书](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
[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 m3~16 m3。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
[板书]三、保护空气
[讲解]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2—8(大气污染)]
[投影]
结合图2—8讨论下述问题: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1.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
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过渡]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打针对性地改善环境状况,是我们常常采取的一种措施。那么,你知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内容吗?
[请学生看课本P27资料]
[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你当了市长或省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请你谈谈。
[学生谈自己的想象,教师要对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予以肯定]
回答可能有多种。
1.大量植树造林。鼓励市民种草养花。
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
3.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
4.汽车不再用汽油,而用车用乙醇汽油。
5.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
[小结]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的一些措施。
[布置作业]习题3、5、7
课本P28 调查与研究——关心空气质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2.氮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
3.稀有气体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
三、保护空气
考题回顾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矿泉水 B.白酒 C.米醋 D.干冰
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小,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
论外,还可推氮气(填“难”或“易”)_________溶于水和其
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沦。
(3)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答案:1.D
2.(1)让O2尽量消耗完全,使测得O2的体积更接近空气O2的实际体积 (2)难 不活泼 (3)不能
备课资料
1.最早发现氧气的是中国人
1807年在俄国的彼德堡召开的一次科学大会上,年方24岁的德国科学家克拉普罗特在宣读一篇名为《第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学知识》中提到,发现氧气的时间应提早一千多年,氧气发现者是中国唐代的炼丹家——马和。克拉普罗特一语惊四座,轰动了整个欧洲。
事实的确是这样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大唐时期,版图辽阔、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国力富强。马和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炼丹的,并在他生平的工作记录《平龙认》中作出这样的结论:空气成分复杂多样。主要由阳气和阴气组成,其中阳气比阴气多得多,阴气可跟可燃物化合,在空气中消失,而阳气则可安然无恙地保留,阴气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钾)等物质中,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来,阴气在水中也大量存在,只是很难把它们取出来。
由此可见,马和所讲的阴阳气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氧气”和“氮气”。尽管,今天不少人对克拉普罗特的观点仍持有疑问,《平龙认》早已被德国侵略者抢走,一些事实还须澄清,但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对世界化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简介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自2000年9月1日开始在全国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事业逐步走向法制化。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之一,搞好大气污染的防治,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空气,是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包括“总则”“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法律责任”“附则”等七章。该法对防治大气污染的各方面作出了许多规定,要求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强对排放烟尘、废气、粉尘等的管理。进行综合治理。该法还提出了对违反法规,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办法。
如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可到人教网“环境教育”栏目,网址:http://www.pep.cm.cn/eec/index.htm。
3.惰性气体改称稀有气体
惰性气体分子是由单原子构成的。除氦外,其他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八个电子(氦是两个),具有稳定的结构。过去,人们认为惰性气体根本不可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事实上,并非所有惰性气体都是这样。1 962年。英国化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通过实验。得到了惰性气体的第一个化合物六氟铂酸氙(XePtF6)。以后,人们又制得了氙跟氟或氧的化合物,如二氟化氙(XeF2)。此外,还得到了氪跟氟的化合物四氟化氪(KrF4)等等。但到现在为止,人们还没有制得氩、氖和氦的化合物。鉴于惰性气体的“惰性”只是相对而言的,又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储量极少,所以,1991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化学名词》中正式规定,把惰性气体改称为稀有气体。
4.供呼吸的氧气
氧气对于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是必需的。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吸入纯氧。因为人体内进行的是一种缓慢氧化过程,能够陆续放出能量,供给体内器官的需要和保持一定的体温(约37℃)。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休内氧化过快,放热过多,正常的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但是,有时病人由于呼吸功能发生障碍,体内缺氧,单靠吸入空气量的氧气不足,需要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加以补充。病人呼吸不一定用纯氧,而是用增加含氧量的空气,含氧量的多少可随病人的需要而定。
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用普通空气呼吸,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血液里。 当潜水员从水下上升,体内逐渐恢复常压,溶解在血液里的氮气要放用来,形成气泡,会对微血管起阻塞作用,引起“气塞症”。所以深海潜水员不能用普通空气呼吸。氖气在血液里的溶解度比氮气小心多,用氖气跟氧气的混合气体(人造空气)代替普通的空气,就不会发生以上的现象。
5.空气组成的记忆韵语
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百分体积要记清,莫要当成质量比;
还要注意防污染,环保意识要树立。
6.大气污染与现代交通建设
空气、水、食物被称做人类生命的三大要素,而其中空气又是维持生命的第一要素。一个人可以7天不吃饭,2天不喝水,但却一分钟也不能没有氧气。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只含有21%的氧气,但正是这21%的氧气,维持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因此洁净的空气,对人的生命来说,比任何都可贵。没有大气,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不会有人类。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排到大气中的某些物质呈过量的浓度,对人类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或对环境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就形成了大气污染。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十分繁多,燃煤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燃油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汽车的尾气排放的污染则主要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氧化合物。
空气污染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它损害人体健康。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一般较低,对人们主要产生慢性中毒作用,并具有制畸性、制癌性、制突变性。据统计,空气污染导致许多城市肺癌死亡率增至万分之二,全国酸雨覆盖面积已占整个国土的30%,这是多么的触目惊心。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的交通需求不断增加,机动车大幅度增长。1998年底,上海的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60万辆,比1985年增长4倍多。机动车数量的大量增加,加上其他众多原因,导致尾气排放污染日益严重,成了一大祸害。仅1998年产生的能源废气排放量为5492.7亿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48.89万吨,烟尘15.63万吨,工业尘粉10.13万吨。无法想象,如果中国每一个城市都变成这样,那我们乃至我们的下一代将是会生活在怎样一个环境里?
2000年10月14日,成都市在我国率先开展了“无车日”活动。那天,成都市区除公交客运车辆及救护车,消防车等必需运行的特种车辆外,往日汽车、摩托车排成长龙的状况不见了,给行人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据成都市交通管理局信息显示,在市小心区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路口,车流量比原来平均下降了72.7%,车辆行驶速度提高一倍。由于车流量大幅削减,道路畅通无阻,市中心的天府广场和熊猫广场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都下降了30%左右。市区道路交通噪音级平均降低了4.5分贝。
除了开展无车日活动,发展节能环保汽车也是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干净清洁的天然气汽车,构思巧妙的风力汽车,日趋成熟的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纷纷登台亮相,它们将成为人类跨世纪的交通工具。
颜色
状态
气味
标准状况①下的密度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氮气
1.251g· L-1
-209.9℃
-195.8℃
灯色
气体
玻璃管的颜色
大红
氖
无
深红
氖
淡红
金黄
氦
淡红
蓝
体积分数:氩80%、氖20%
淡蓝
绿
体积分数:氩80%、氖20%
淡黄
紫
体积分数:氩50%、氖50%
无
年级
初三
学科
化学
版本
期数
内容标题
空 气
分类索引号
G.623.2
分类索引描述
教学法
主题词
空 气
栏目名称
教案精选
供稿老师
审稿老师
录入
一校
二校
审核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教案及反思,共11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
2020-2021学年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