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PPT教学课件( (1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21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PPT教学课件( (1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21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PPT教学课件( (1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21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PPT教学课件( (11)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215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PPT教学课件( (11)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215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PPT教学课件( (11)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215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PPT教学课件( (11)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215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PPT教学课件( (11)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605215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链接,名师导学,名师导练,这这样的,犹尚且,同“现”表现,表示加强诘问的语气,但是却,顺承连词来,世有伯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背景解读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2.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字词解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故虽有名马(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才美不外见( )(6)策之不以其道( )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7)执策而临之( )(8)食之不能尽其材( )(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无马邪( )(1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文言词汇选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佳肴,弗食B.安求其能千里也/安能辨我是雄雌C.故虽有名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是马也/是鸟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千里之能/能以径寸之木 B.故虽有名马/故外户而不闭C.才美不外见/芳草鲜美 D.食不饱,力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二、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三、内容理解1.内容理解默写。(1)文中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描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理解简答。(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揭示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的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综合分析选择。(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喻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 文章的总结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2)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中点明了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B. 本文第1自然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 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诘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感叹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①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③欲致士④,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捐:弃。②期年:满一年。③诚:真心。④致士:纳贤士。⑤见事:被侍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君大怒曰/怒而飞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以其境过清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安求其能千里也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东市买骏马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三 月 得 千 里 马 马 已 死 买 其 首 五 百 金 反 以 报 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说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马说》解题,关于“说”,听读欣赏,全文翻译,千里马,千里马的悲惨遭遇,食马者,力足才美外见,拓展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课前预习课件ppt,文件包含23马说ppt、23马说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3* 马说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ián骈文,wū呜呜直哭,吃一顿,表现在外,鞭打马策马鞭子,祇只是,称著称,通通晓的意思,或有时,且犹尚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