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02)
展开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单元复习目的
知识与技能
( 1)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 1)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 2)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三、复习内容
本章的知识重点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四、知识梳理
名称
又名
眼镜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实物
性质
形状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过程
( 1)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 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 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 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 f ): 焦点 到凸透镜 光心 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FFFF
3、填表:
例题 1:1、 (2006广州) 画出图 13 中的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2、(2006北京朝阳区 ) 如图 9 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FF
图 9
3、(2006四川乐山 ) 在图 1 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4、(2006厦门) 在图 12 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例 2 (2006临沂市 ) 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
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像的性质
物距
像距应用
1、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的,能用光屏显现出来,叫做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上面的原理制作的。
例题 3:(2006桂林)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
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像(选填“实”或“虚” )。
例 4 (2006南通)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
将蜡烛、 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 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填光学仪器 ) .
2、在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 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f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实验表明,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用来观察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堂上练习
1、 (2006内蒙) 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三种判断方法。
(2)
(3)
2 、(2006
泰安 ) 根据下面两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
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3、 (2006襄樊) 在圆形鱼缸中喂养着的鱼,看起来要比真实的鱼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_镜。
4、(2006黑龙江 ) 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
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
后相当于一个 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答:( 1)
图 8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例题 1: (2006宜昌)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
例题 2: (2006成都)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4 ) 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例 3(2006镇江)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例4 (2006长春 )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 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的像( 选填“正立”或“倒立”) 。 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
的偏折能力变得 些( 选填“强”或“弱” ) 。
二、堂上练习
1、(2006河北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 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 .蜡烛放在b 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 点成的像大
2、(2006衡阳 )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3、(2006北京市 ) 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 甲所示, 由图可知, 此透镜的焦距为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 处时, 如图 16 乙所示, 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 “正立”或“倒立”)。
4、根据图3— 4(a) 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三、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过程
例题 1:(2006成都) 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
A.远视眼,凸透镜
B
.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
.近视眼,凹透镜
正对作品从50cm 处向 12cm 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例题 2:(2006福州) 如图 12 所示,周倩和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
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这时,周倩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透镜)之间,结果原来在光屏上的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
( 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该如何移动光屏?
( 2)图 13 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周倩同学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堂上练习
1、 (2006镇江 ) 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 处移到 15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2、 (2006徐州 )下列光学仪器中,不属于凸透镜应用的是()
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照相机D.显微镜3、 (2006盐城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4、(2006锦州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三、教学反思
一、单元复习目的
第四章物态变化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二、重点难点:
1、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2、解答疑难问题
三、复习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知道物质三态变化的各种热现象,知道在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情况,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生活、生产中或自然界中的现象。
各种热现象中,晶体的熔化、熔点,液体的沸腾、沸点,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讲授知识的重点。作为预备性知识,本章开头讲的是温度、温度计。讲授时,液体温度计是重点。
四、知识梳理
定义
温度摄氏度的定义
工作原理
测量实验用温度计种类体温计
寒暑表
使用
物定义
态
固液之间
变
化
气、液之间
熔化吸热
晶体熔化规律 非晶体熔化特点定义
凝固放热
晶体凝固规律 非晶体凝固特点定义
汽 化 吸 热方式定义
液 化 放 热
物
态气、固之间
变化
液化方法定义
升 华 吸 热实例定义
凝 华 放 热实例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一章主要内容有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这些热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因此,在讲授本章各种热现象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并组织学生动手做好海波的熔化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同时教师要做好碘升华等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基础练习
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 0 摄氏度;把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
常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1℃;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 35 ℃到 42 ℃ ;最小刻度是 0.1 ℃摄氏度。
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要注意:(1)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2) 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 (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 熔化 ;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 凝固 。熔化过程要 吸热 ;凝固过程要 放热
固体分为 晶体 和非晶体 两类,只有对 晶体 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称为 熔点和凝固点 。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 ,而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 。汽化要 吸热 ,液化要 放热 。
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 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它是在任何温度下 都可以发生的。
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 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在常温下可用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石油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 ,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三、复习过程
( 1 )、温度
1、 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 摄氏度 (℃) 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 ,沸水的温度为 100 度 ,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 某地气温 -3 ℃读做: 零下 3 摄氏度 或负 3 摄氏度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 玻璃泡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 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 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 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题 1[2006 眉山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
(二)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 1 ).熔化: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还有一
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②
③
温度计的原理:
分类及比较:
分类
用途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
进行工作。
寒暑表测室温
体温计测体温
量程
-20 ℃~ 110 ℃
-30 ℃~ 50 ℃
35 ℃~ 42 ℃
分度值
所 用液体
1℃
水银煤油(红)
1℃
酒精(红)
0.1 ℃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有关晶体 熔点 (凝固点)知识:
0
000
①萘的熔点为80.5C。当温度为79 C 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 C 时 , 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C 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0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 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
000
点是- 39 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 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C,此时保
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 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
00
③鲜鱼保鲜,用0 C 的冰比 0 C 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 2 ).凝固: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 “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例题 2[2006 黄冈]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涂酒精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
例题 3 [2006 石家庄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 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
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实验装置如图16 所示。
图 16图 17图 18
( 1)图 17 是(填“冰”或“蜡”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8 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
四、堂上练习一、填空题
1 、[2006 泉州 ] 小英同学按图 15(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15(乙)所示, 则液体温度为 ℃。
2. [2006 桂林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小强在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3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 14 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
℃℃
2040
二、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BCD
图 13
3030
甲乙
图 14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2、[2006 浦东 ]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在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二、复习过程
( 3 ).汽化: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 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 沸点 知识:
0000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 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 C。- 182 C 时,氧为气态。 - 184 C
00
时,氧为液态。-219 C 时,氧为固态。-183 C 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0
②可用 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水沸腾时,保持在100 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0
00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 C 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 C,高于 78 C 时为气态)
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0
0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②一杯40 C 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 40 C。(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 4 ).液化:
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温、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温(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 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0000
② 100 C的水蒸气比100 C 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 100 C 的水蒸气液化成100 C 的水要放热) 例题 4 下列关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液体质量越多,蒸发越快(B)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D)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越快例题 1[2006 孝感 ]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0
例题 2 [2006福州] 室内温度为20 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 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例题 3[2006 广州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D .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例题 4 [2006江西 ] “缥缈的雾, 晶莹的露, 凝重的霜, 轻柔的雪, 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例 5 [2006 广州 ] 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 (选填“升高” 、“下降” 或“不变”),该过程水 (选
填“吸热” 、“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 117℃、沸点是 78℃;水银的熔点是- 39℃、沸点是 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选填“酒精” 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三、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2. [2006 莱芜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 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
. 如手拿刚出笼的
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3.[2006 乐山 ] 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
的缘故 .
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
;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
4. [2006福州 ] 在探究水的沸点的实验中:
( 1)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
20 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
)
(2) 当水沸腾的时候, 小明的温度计的示数
如图 21 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
的温度
(
选填“升高”、 “不变”
或“降低” ) 。
(3) 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
(二)选择题
100℃,你认为可能是
造成的。 ( 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
1. [2006玉林] 如图 2 所示,水在壶中被加热,又从凉铁板上掉下的水是蒸馏水在获得蒸馏水的过程中,
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 .先汽化,后液化
C.先液化,后汽化
[2006 江西 ]通过观察图4 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液体的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D .先汽化,后凝固
[2006 太原]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A.液化B.凝华C.熔化D .凝固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
二、复习过程
(5 ).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6 ).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 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略
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 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 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 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例题 1 [2006潍坊] 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 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例题 2 [2006 菏泽]下列对自然现象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早春黄河中渐渐消融的冰凌——熔化
夏天的清晨草坪上附着的露水——液化C.深秋的霜冻——凝华 D.冬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凝
例题 3[2006 淮安 ]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 .雨B .露C.霜D.冰三、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2006 重庆 ]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天, 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现象.
[2006 深圳] 今年入夏以来, 深圳阴雨连绵, 暴雨不断, 降雨量同比明显上升。这是由于深圳处于
气压控制之下;雨天室内墙壁常常“冒汗”,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 降雨严重影响了荔枝树花的 ,降低了结果率,造成深圳荔枝大幅减产。
(二)选择题
[2006 吉林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人工降雨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B.冬天早晨常常下霜,是凝华现象 C.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减小是熔化现象
D.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有“白气”生成,是汽化现象
用久了的白炽灯炮会发黑是因为()
(A) 钨丝升华,灯丝变细(B)钨升华后,在灯内凝华
(C) 钨丝蒸发,在灯内凝华(D)钨的凝固
[2006 天津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 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现在若干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想想应该用什么办法使酒精和水分离? 四、教学反思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06):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06),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复习目的,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梳理,教学课时,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01):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01),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复习目的,重点,复习内容,知识梳理,教学课时,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04b):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04b),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复习目的,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梳理,教学课时,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