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测试卷II(含word解析版)
展开1.能用铝作原料来冶炼难熔的金属是因为( )
A. 铝的密度小,熔点较低
B. 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 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较前面
D. 铝具有还原性,发生铝热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2.关于碱金属单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从锂→铯密度逐渐增大
B. 在钠、钾、铯三种单质中,铯的熔点最低
C. 铷的密度比钾大,熔点比钾高
D. 金属钫的熔点比金属钠的熔点高
3.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都能达到平衡状态
B.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C. 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
D. 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相同
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用乙烯与水加成合成乙醇
B. 乙醇(酒精)用作燃料
C. 铜丝用于制作导线
D. 二氧化碳做光合作用的原料
5.向盛有50 mL 1.00 ml·L-1盐酸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最高测量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B.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于1.00 ml·L-1
C.V=50 mL时,混合液呈碱性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6.下列物质进行一氯取代反应,产物只有两种的是( )
A. (CH3)2CHCH(CH3)2
B. (CH3CH2)2CHCH3
C. (CH3)2CHCH2CH2CH3
D. (CH3)3CCH2CH3
7.某同学对“NaOH和NH4Cl都是离子化合物”有下列四点感悟,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 PH4F为离子化合物
C.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D. NaOH与NH4Cl的混合固体在加热过程中只有离子键发生断裂
8.如图所示是锌和铜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后的记录:
①铜为负极,锌为正极
②铜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③硫酸根离子向铜极移动
④若有0.5 ml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 ml气体
⑤电子的流向是铜―→锌
⑥正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9.已知M、N、R均为短周期的元素,M、N同周期,M、R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M2-和R-,N2+和R-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R
B. R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为+7价
C. 离子半径:M2->R->N2+
D. 还原性:M2-<R-
10.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钾元素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
B. 钾和钠的焰色分别为紫色和黄色
C. 钠原子比钾原子易失电子
D. 碱金属的熔点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降低
11.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2.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 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C. X的单质比Y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
D. 同浓度下X的氢化物水溶液比Y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
13.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制备的二次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电解质为6 ml·L-1氢氧化钾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钾离子移向负极
B. 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C. 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D. 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14.以下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熔点:Rb>K>Na>Li
B. 还原性:Rb<K<Na<Li
C.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
D. 溶解度:Na2CO3<NaHCO3<H2CO3
15.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
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 )
A. H2
B. CH3CH2OH(气)
C. CO2
D. CO和H2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下表中的A、B、C、D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的四个区域:
(1)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___________。
(2)短周期甲元素的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甲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3)短周期乙元素的原子核外第三层电子数与第一层电子数相等,则乙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4)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17.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2 %淀粉溶液、0.50 ml·L-1KI、0.20 ml·L-1K2S2O8、0.10 m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S2O+2I-===2SO+I2(慢)
I2+2 S2O===2I-+S4O(快)
(1)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表示V8=____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18.随着全球淡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了占全球总水量约97%的汪洋大海,希望从苦涩的海水中提取可以饮用的淡水。
(1)海水淡化由来已久。二次大战时,一艘为盟军运送军事物资的商船遇难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为了获取淡水,船员们将救生艇上的铜皮空气箱拆下,在空气箱上加盖一块边缘向内卷曲形成水槽的铜盖,做成一个简易蒸馏器。加热箱内的海水,水蒸气在盖顶冷凝后顺着边缘流进水槽。再滴入淡水桶内。根据上述文字的描述,为下图简易蒸馏器示意图补画铜盖。
(2)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该工艺过程包括海水预处理、脱盐、淡化水的后处理等。下列属于海水预处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淡水收集 ②除掉悬浮物 ③杀灭海洋生物 ④除掉海水中的盐分 ⑤水质检测 ⑥降低海水浑浊度
(3)为了检验所收集的淡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通常采用的试剂是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如图为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还缺________,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氧化铁换成氧化镁,该反应 (填“能”或“不能”)发生,理由是___________。
(3)铝热反应的用途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图所示为石蜡油分解的实验装置。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试管④中加入溴水。分析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加入氧化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②内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③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4)试管④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5)通过本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定性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盛有金属钠粒的烧瓶中,用分液漏斗慢慢加入无水乙醇(如图所示),点燃放出的气体,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混浊。
(1)以上实验设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请你帮他们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认所用乙醇为无水乙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发现有混浊,那么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4)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未发现混浊,则可推断乙醇分子结构中含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某混合气体由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含一个双键)组成,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13,在标准状况下,将56 L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中,溴水的质量增重35 g。
(1)计算确定混合气体中烃的化学式。
(2)混合气体中两种烃的物质的量之比。
23.某烷烃和某单烯烃的混合气体2.24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完全通过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4.50 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碱石灰质量增加了7.70 g,另取该混合气体2.24 L(标准状况),通过足量溴水,溴水质量增加了1.40 g。
(1)该混合气体由哪两种烃组成?
(2)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烃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
24.在常温下的一密闭容器中事先放入1.56 g过氧化钠,然后再通入乙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爆,直至反应完全为止,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压强近似为零。
(1)相同条件下,通入的气体氧气和乙烷的体积比是多少?
(2)通入氧气的质量最大应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利用铝来冶炼难熔的金属是利用铝热反应来进行的。在铝热反应中,铝表现出还原性,可置换出其他金属;另外铝热反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可使置换出的金属熔化,达到冶炼的目的。
2.【答案】B
【解析】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降低,密度依次增大(但钾反常);钠、钾、铯三种单质中,钠的熔点最高,铯的熔点最低;而碱金属单质中,钫的熔点最低;铷与钾相比较,铷的密度比钾大,熔点比钾低。
3.【答案】D
【解析】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动态平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不一定相同。
4.【答案】C
【解析】A.乙烯与水加成合成乙醇,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选项错误;
B.乙醇能燃烧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B选项错误;
C.铜丝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选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当V(NaOH)=40 mL时,混合溶液的温度最高,此时恰好与盐酸完全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大于1.00 ml·L-1,而加入50 mL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应呈碱性;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有水生成,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6.【答案】A
【解析】根据等效氢原子判断:即分子中有几种类型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
选项A中的烃分子有2种等效氢,其一氯代物只有2种;选项B中的烃分子有4种等效氢,其一氯代物只有4种;选项C中的烃分子有5种等效氢,其一氯代物只有5种;选项D中的烃分子有3种等效氢,其一氯代物只有3种。
7.【答案】D
【解析】A项,NaOH为离子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正确;B项,PH4F类比于NH4Cl,可知其为离子化合物,正确;C项,NH4Cl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正确;D项,NaOH与NH4Cl反应生成NaCl和NH3·H2O,NH4−中的共价键也发生断裂,错误。
8.【答案】B
【解析】在锌铜原电池中,溶液中阴离子(硫酸根离子)移向负极(电极锌),阳离子(氢离子)移向正极(电极铜);负极锌失去电子,Zn-2e-===Zn2+,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氢离子在正极铜上得到电子,2H++2e-===H2↑,发生还原反应,当有0.5 ml电子流经导线时,则有0.25 ml氢气生成。
9.【答案】C
【解析】短周期元素M、R可形成最低价离子M2-和R-,则M为第ⅥA族元素,R为ⅦA族元素;N2+和R-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N处于ⅢA族, N位于第三周期、R位于第二周期;可推知N为镁元素,R为氟元素,M、N同周期,则M为硫元素。氢化物稳定性:HF>H2S;氟元素无正化合价;硫离子还原性比氟离子强。
10.【答案】C
【解析】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依次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钾的金属性比钠强,钾比钠容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比钠强;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11.【答案】C
【解析】蔗糖是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
12.【答案】C
【解析】因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元素,若X的电子层数多,则说明X比Y的非金属性弱,A错误;B项事实说明Y比X更活泼,错误;C项根据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判断,X2与H2化合更容易,说明氧化性:X2>Y2,则非金属性:X>Y,C正确;D项判断依据错误,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
13.【答案】C
【解析】由图中用电器的电子流向可知,碳电极为负极,氢气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充电时碳电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镍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即钾离子移向镍电极(正极)。
14.【答案】C
【解析】碱金属从锂到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熔点逐渐降低。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溶解度依次减小。
15.【答案】B
【解析】分析解题的基点:能还原氧化铜的气体及其产物的不同。
图示的实验装置中持续通入X气体时,a处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棕色的金属铜,说明X气体具有还原性,不可能为二氧化碳;b处的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为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晶体,说明反应中有水蒸汽生成;水蒸汽被无水硫酸铜吸收后,经c处冷凝仍得到液体,说明X气体不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所以X气体为乙醇蒸汽,最后得到的液体为乙醛。
16.【答案】(1)B (2)13 (3)三 ⅡA
(4)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副族和第Ⅷ族统称为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
在室温下,能被冷的浓硫酸或空气氧化(生成致密氧化膜)的短周期元素单质为金属铝。
原子核外第三层电子数与第一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为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
17.【答案】(1)2.0 保持溶液总体积相同,仅改变(S2O)的浓度而其他物质浓度不变
(2)如图所示:
【解析】(1)通常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由表中数据可知,本题要探究的是c(K2S2O8)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那么应保证其他条件相同而只有c(K2S2O8)是一个变量。
(2)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S2O)变小,此时图像在原曲线上方。
18.【答案】(1)如图
(2)②③⑥
(3)AgNO3溶液和稀硝酸
【解析】(1)根据蒸馏原理,没有冷凝管时,应考虑如何将蒸馏水滴入淡水桶内。
(2)中①⑤属于海水淡化后的处理,④属于脱盐,②③⑥属于海水预处理。
(3)检验Cl-的方法是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19.【答案】(1)镁条和氯酸钾 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将氯酸钾放在混合物上镁条的周围,点燃镁条
(2)不能 镁比铝活泼,铝不能置换镁
(3)用于焊接钢轨;冶炼某些熔点高的金属
【解析】(1)利用镁条燃烧放热从而引发铝热反应,同时促使KClO3分解产生O2,使镁条快速燃烧。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Mg比Al活泼,Al不能从MgO中置换出Mg。
20.【答案】(1)催化作用 (2)有油状液体生成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氧化 (4)溴水褪色 加成
(5)石蜡油催化裂化有烯烃生成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烯烃的化学性质。石蜡油分解生成烷烃和烯烃,烯烃具有和乙烯相似的性质,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也能使溴水褪色。烷烃由于碳原子较多,常温下呈液态。
21.【答案】(1)点燃放出的气体之前没有检验纯度(2)向乙醇中加入无水硫酸铜不变为蓝色(3)乙醇(蒸气)(4)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存在(或活泼氢原子、羟基等)
【解析】分析解题的基点:乙醇与钠反应产物的氢气检验,并由此推断乙醇的分子结构。
实验的相关问题有乙醇中含水的检验方法(常用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检验)、实验安全问题(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纯度否则会发生爆炸)、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乙醇分子结构的判断依据(与钠反应的产物燃烧后无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等。
22.【答案】(1)CH4、C4H8
(2)3∶1
【解析】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3×2=26,必有甲烷,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56 L÷22.4 L·ml-1=2.5 ml,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5 ml×26 g·ml-1=65 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65 g-35 g)÷16 g·ml-1=1.875 ml,
设烯烃的分子式为CnH2n,
(2.5 ml-1.875 ml)×14ng·ml-1=35 g,
解得n=4,化学式为C4H8,
甲烷与丁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75 ml∶(2.5 ml-1.875 ml)=3∶1
23.【答案】(1)CH4 C4H8 (2)75% 25%
【解析】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24 L÷22.4 L·ml-1=0.1 ml,
含有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为7.7 g÷44 g·ml-1=0.175 ml,
含有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为4.5 g÷18 g·ml-1×2=0.5 ml,
(0.175 ml×12 g·ml-1+0.5 ml×1 g·ml-1)÷0.1 ml=26 g·ml-1,必有甲烷,
混合气体的质量为0.1 ml×26 g·ml-1=2.6 g,
甲烷的物质的量为(2.6 g-1.4 g)÷16 g·ml-1=0.075 ml,
烯烃的物质的量为0.1 ml-0.075 ml=0.025 ml。
设烯烃的分子式为CnH2n,
0.025 ml×14ng·ml-1=0.1 ml×26 g·ml-1-0.075 ml×16 g·ml-1
解得n=4,化学式为C4H8,
甲烷与丁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75 ml∶(0.1 ml-0.075 ml)=3∶1,
两者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5%和25%。
24.【答案】(1)1≤≤2.5 (2)0.8 g
【解析】(1)本题可通过方程式的叠加方法进行解答:
C2H6+3.5O2―→2CO2+3H2O①
2CO2+2Na2O2===2Na2CO3+O2②
2H2O+2Na2O2===4NaOH+O2↑③
由于在室温下水是液体,可参加反应,也可不参加反应,因此可用极端法判断:
若水参加反应,则有①+②+1.5×③:
C2H6+5Na2O2+O2===2Na2CO3+6NaOH④
若水不参加反应,则有①+②:
C2H6+2Na2O2+2.5O2===2Na2CO3+3H2O⑤
故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2)通入氧气最大量时按⑤进行。
nO2=nNa2O2=×=0.025 ml
mO2=0.025 ml×32 g·ml-1=0.8 g
鲁科版必修2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鲁科版必修2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II(含word答案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测试卷II(含答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测试卷II(含答案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测试卷I(含word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模拟测试卷I(含word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